APP下载

浅谈培智生活适应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021-03-09黄晓琴

天津教育·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智有效性

黄晓琴

【摘  要】随着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智教育人士将目光投向了培智学校课程实践的“有效性”。生活适应作为培智学校一门重要的一般性课程,应在其课堂教学中凸现关注生命、回归生活、立足生存、和谐发展的教育关怀,使生活适应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培智;生活适应;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5-0008-02

A Brief Talk on the Intelligence Developing of Life Adaptation Course

(Jiaoche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Ningde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HUANG Xiaoqin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intelligence developing school, the educators of intelligence developing school are focus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As an important general course in intelligence developing school, life adaptation should show the educational solicitud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life, returning to life, basing on surviva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its classroom teaching, to make life-adapted teaching a truly effective teaching.

【Keywords】Intelligence developing; Life adaptation; Effectiveness

一、關注生命,是培智生活适应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石

一直以来,培智学校的教师带着爱心对智障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至于学生是否完全掌握教学内容,教师甚少关心。“有效教学”一词的广泛使用,使培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开展关注生命个体的教学?

在培智课堂,我们应当在达到“有效”目标之外,寻找并确立“关注生命个体”的核心标准,应对这一核心标准进行重新定位,以求凸显教学的真正价值。有效教学围绕的核心是学生的基本特性,一切离开人的基本特性,就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和活力。智障学生因智力缺损程度不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有所差异,兴趣爱好等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坚持在教学实际中为每个特殊的个体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因人而异,量体裁衣,肯定人的价值,认可“人人有需求、有兴趣爱好、有性格特点、有闪光点”的观点;不断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关注其每一个阶段的成长与需求,让其生命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以笔者学校为例:每周星期五下午的“快乐星期五”走班课,让每位智障学生走进与自身的能力、水平相当的课堂,比如轮滑、非洲鼓、绘本、旱地冰壶西点制作等课程,关注个性的成长。

二、回归生活,是培智生活适应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起点

当前培智学校面对的是中重度智障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无有意注意或是极难有有意注意、学习能力弱,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部分内容,“使智力残疾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是培智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智障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任务。因此笔者认为: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而应着眼于学生生存的需要,以日常的生活体验为抓手,以生活技能的训练为手段,以帮助学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为终极目标,辅以听、说、读、写等简单的基础知识开展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的教学,是关注智障学生的价值特殊性的教学,其价值意义深远。

三、立足生存,是培智生活适应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科的独特价值应是学科有效教学的轴心。2016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修订,提出“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的培养目标,确立“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理念。

生活适应学科,是“生活+适应”,既要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还要适应生活。其学科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孩子“活着、活好、活出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的点滴关联,将教学内容置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或是创设生活情境,保证课堂有趣味、有启发,保证学生有收获,适合学生发展,让枯燥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内在需求,使智障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中思考、生活中成长,发展他们的多元思维,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生活。以快乐生活第十一册生活适应第四单元“过马路”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室内创设十字路口(引流岛、斑马线、各种信号灯)场景,通过学生与家长一同过马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能在行人信号指示灯变成绿灯后过马路,从而掌握过马路的生活技能。

(二)课堂教学个性化

1.教学目标层次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一碗水端平,大家接受统一的教育,对于培智课堂亦是如此。2016年培智新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台,培智教育工作者开始思索实施分层、个别化教学,根据个体差异,在课程伊始,开展教学前测,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理,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通过“独立、指示下、协助下”等分层目标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自己的目标层,在课后根据教学后测,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在下一节课继续教学,“小步子,多循环”,提供最适宜的教育。

2.教学方法多样化。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上课容易疲劳,精神易分散。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经验是改造或改组”的教育思想,倡导通教师过“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中学。对于培智学校的教学,教师可采用學儿歌、做游戏、讲故事、动手操作、多媒体学习等方法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同时对个体实施个别化教育,促使其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实际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3.课堂评价激励化。“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待每一个生命,把微笑、感谢与赞美当作职业本能。课堂上,使用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赞美语“你真棒!”“你真行!”“我喜欢你”“再来一次”,或者高高举起的大拇指等,使智障学生因为“爱的暖流”而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

4.教学环境实践化。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对于培智教育而言,空间布置的生活化、教室及校园场景的熟悉程度将对他们多感官的认知学习、适应并融入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教学环境实践化,关怀生命的人文性。如:结合具体物件与文字,在物件上贴词语。保证在教室清洁时,孩子能看到拖把的“拖把”二字、抹布的“抹布”等,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把文字与生活时时关联,加强文字学习。又如:培智教室可以设计区角活动区域,有教学区、阅读区、卫生区等,在阅读区设计简单可爱的卡通标识“我会看”“我会读”等,卫生区洗手池设计“我会洗”等卡通洗手步骤,这些教学环境的创设,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生活能力生成。

四、和谐发展,是培智生活适应课程教学的目标

和谐发展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智障孩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分子,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致力于通过创设社会融合氛围、融合环境、融合内容等,让其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以笔者学校为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新,为智障学生开展了与普通儿童、社区居民一同参与的融合活动,比如与周边学校的融合活动“我是朗读者”“绘本表演”“我是你的眼”读书活动;与周边社区的“残键同行奔小康”趣味运动会等的开展,所有的参与者都能感受到融合带来的欢乐、友爱、合作与接纳,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心与心的交汇和融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智障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培智生活适应课堂教学中凸现关注生命、回归生活、立足生存、和谐发展的教育关怀,才能使生活适应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阿日贡.重庆市培智生活适应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培智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于横竖撇捺中收获快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