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思维训练
2021-03-08施贵旺
施贵旺
【摘 要】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对学生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其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在不经意间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3-0095-02
【Abstract】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s the prerequisit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nly by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for students from an early age can they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ir growth as innovative talents. Only when people have a sense of innovation can they inadvertently collide with spa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my own teaching practice to discus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on; Thinking
創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某种新东西的思维过程,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的、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常见的有:联想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直觉思维,违反常规思维等。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联想思维,在实践中创新
“学贵有疑”,学生先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再辅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探索中迸发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思考圆柱的侧面积应如何计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不能计算它的面积。”也有的学生提出:“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如何计算一个曲面的面积,但是,能不能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笔者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很多学生都沿着圆柱的高剪开侧面,展开为长方形;也有的学生斜着剪开侧面,展开为平行四边形。虽然两个图形的形状不同,但面积都是一样的,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即都顺利得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质疑,鼓励学生创新,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条件,挖掘思维潜能,培养求异思维
荷兰建构主义理论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而在数学课教学中,笔者重视一题多解的练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优化组合,依据逻辑推理,训练求同思维
求同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去寻求惟一正确的结果。求同思维的目标是将问题进行科学的简化和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计算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时,我们常常设想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或者将分数转化成小数,或者将其中一部分互相转化后进行计算。当然,能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还要简便计算。要从这些不同的算法中确定能正确、合理、迅速计算的设想,就要对上面的各种可能进行比较和逻辑推理,做出决断,这就是求同思维。然而,当思维者知识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时,又会出现不依据确切的逻辑思维,而凭个人的直观知觉就对事物和现象做出某种判断,得出简洁的思维方法。每当这时,思维的“常式”被打破,思维的过程被压缩、简化,思维变迁迅速,往往透过表面现象直接涉及事物的本质,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4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列式计算:2.4×1.2÷2。按照常规程序从左往右算,费时多,还不一定能求出准确值。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打破常规,整体考虑,洞察出可以运用乘除互逆转换的方法,将2.4×1.2÷2转化成2.4×(1.2÷2)来算,结果直接报出了得数1.44平方厘米。这种思维变迁产生的新颖解法,不但使问题迎刃而解,也蕴涵着思维的创新成分。
四、另辟蹊径,打破思维定势,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极为敏锐的深入洞察,是对问题答案的“一眼望穿”,这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激发学生的“直觉”,使问题的本质直接接通问题的结论和条件之间的通道,使问题获得别开生面的巧妙解答,加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练习课》时,出示下题:(如图1),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按常规思维,要求圆的面积就要先求出圆的半径,对于小学生来说显然此路不通。如果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借助这题正方形面积与圆面积的特殊关系,就可以使学生找出问题的本质并获得直觉简捷的解法:因为这题正方形的面积[=r×r=r2=10],而圆的面积[=πr2],不难看出圆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π倍,所以圆的面积是:10×3.14=31.04(平方厘米)。
五、探索规律,培养违反常规思维
长期以来,我们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把“标准的解题法”教给学生,结果使大多数学生过早地形成了机械的心理定势,造成思维僵化,观察事物的眼光单一。因此,教师要想重新开放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打破种种感知。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计算[12×4+14×6+16×8+…+11988×1990]时,先让学生想一想:1.如果按常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你觉得怎样?2.题中每个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每个加数可以怎样拆分?3.怎样计算简捷?想完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试着解答,笔者再适当地加以辅导,解答:
这样通过探索规律,使学生掌握了“拆项相消法”的计算技巧,所以使计算大大地简便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并培养了他们用违反常规的计算方法去思维的实践能力。
此外,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谐相融、共享共创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可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类型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启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张井艳.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过程与形式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7(01).
[2]杨春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J]. 速读(中旬),2014(05).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