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底色、底蕴
2021-03-08邹海萍
邹海萍
【摘 要】幼儿园教科研活动只有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开展好教科研活动,才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本文从建立科学规范的教科研制度、探求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提炼丰富多元的科研内容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有效组织教科研活动的底气、底色、底蕴。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3-0046-02
【Abstract】Kindergarten educationscience research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main posi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develop good educationscience research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This paper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system of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to explore various for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content three aspects of refining is divers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mple effective organization of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activities like emboldened,Background color, background.
【Keywords】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在教育飛速发展的今天,“科研兴园”已成为一种趋势。幼儿园教科研活动是组织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形式,是一所幼儿园打造品牌名园不可或缺的专业底气。教科研活动应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构建教科研活动的基地。那么幼儿园的教科研活动应如何有效开展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笔者从一线科研活动中进行粗浅探索。
一、专业底气:缘于教科研制度的规范
(一)教科研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规范的教科研管理制度,是保证教科研活动开展的前提。从幼儿园层面制定规章制度非常有效,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活动的开展建立了基础。学校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奖惩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成为教科研活动的主人,树立“人人是研究者”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从“要我去研究”转化为“我要去研究”,化外因为内因。
(二)教科研活动制度
制定详尽、清晰的教科研活动制度是保证教科研活动开展的基石。学校应制定学习研讨制度、定期召开教科研学习会议,落实教科研活动及学习活动。我园每周二开展一次教科研活动,全体教师参与,活动由专人主持,教师参与互动,专人负责会议记录,活动后在幼儿园网站或微信平台宣传活动内容,成为一系列活动制度。活动由教科主任(教研主任)在开学初进行统筹规划,围绕教科研方面的共性问题、亟待解决的教学实践问题、富有研讨价值的前沿话题、具有前瞻意识的理论分享、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等,在教科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沙龙研讨,形成制度,以有效规范教科研活动,深化活动内含与外延。
(三)备课组、课题组制度
遵守细致、完善的备课组(课题组)制度,是教科研活动开展的保障。备课组活动中教师回顾上一周开展的活动,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讨论下一周的活动。备课组活动,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备课组活动,使主题实施过程提前预见困难、提前解决疑难问题。课题组活动时,由课题主持人提前发起话题,课题组教师们围绕话题展开讨论,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因此,完善的备课组(课题组)制度,是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坚强后盾。
二、专业底色:源自教科研形式的多样
(一)自上而下:高屋建瓴式科研
自上而下的教科研内容的形成,往往是由幼儿园科研管理层引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在课题研究方向、课程框架体系的建构方面,高屋建瓴式的教科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科研的底色。也指通过政策引领与解读,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起到把控全局、引领发展的作用。
(二)自下而上:一线草根式科研
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科研,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着眼于“低坡度”“低层次”的研究。“低坡度”“低层次”是相对于宏大设计、顶层设计而言,是相对自由、随机的,立点小又富有价值的研究,是一线教师面对课堂、面对幼儿、面对一日活动中发现的且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活动所开展的研究。课堂是教师的教科研基地,来自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反思,都能成为草根式科研的第一手资料。
(三)上下融合:研究共同体式科研
上下融合式科研,是教科研层面木土专家与部分一线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围绕共同的研究内容而展开的研究,既有来自上层的专业引领式指导,又有来自一线的实践探索。一个有效的教科研群体的建立,需要有上层的创造性作为,又要有一线教师的内在需求。只有上下有效融合,才能聚合集体的智慧,构建有效的教科研群体。
三、专业底蕴:来自教科研内容的多元
(一)经验分享式科研
经验分享式科研活动,是指教师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方法、研究策略或研究成果,在教科研活动中向教师进行分享、展示。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围绕班级微课程实施的“课程故事”“微课程案例”,也可以是撰写的富有一定理论高度、值得借鉴的“学术论文”“成长故事”,还可以是行之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班级亮点”“管理金点子”等。
(二)案例剖析式科研
案例剖析式科研,可以是剖析幼儿行为个案,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可以是游戏过程中的一个片段,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再现画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研究价值,能引起教师的共鸣,围绕案例能抽丝剥茧式地层层深入研讨,挖掘其价值。如:观察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针对其中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学习名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其教学设计背后的思考,只有深入剖析,才能领悟精髓,剖析的深度决定研究的厚度。
(三)群体学习式科研
群体学习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学习方式,是相对于小组学习、个人学习而言的一个科研活动。群体学习的范围更加大众化,所学习的内容也更有针对性,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水平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如: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开设讲座,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是一种群体学习模式;园级的“梁幼专家工作坊”活动,由市学科带头人带领本土专家组成专家团,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好书推荐、论文赏析等群体性学习活动,以有效推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程审议式科研
课程审议式科研是富有新意的科研内容,一般分为三级审议,即实施前的设计审议、实施中的问题审议,实施后的评价审议。第一级审议牢牢把握课程开展的方向,尽量避免方向走偏,审议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与优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实施中的问题审议,围绕课程实施阶段性效果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审议,尤其是深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价值、生成的课程,及时调整课程研究方向;第三级审议,对于实施后的课程做适宜的评价分析,综观整个课程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具有推广意义的活动与内容。教科研活动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润滑剂,它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教师成长。我们提供“研以致用”“研中成长”,丰富多元的教科研活动,让科研的底气、底色、底蕴丰厚研究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黎娅琴.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J]. 成才之路,2017(10).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