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化学网络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设计应用研究

2021-03-08宫清丽

考试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中学化学网络教学

摘 要:阐述中学生网络教学中信息反馈的重要性。列举了基于多样的反馈途径和方式的教学案例。建构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基于网络的教学反馈系统。总结了网络教学中如何应对人际接触的缺失。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反馈;中学化学

教学系统是一个完整有序的、有目标、有方向的信息传递系统。其信息流向有两条,主信息流向是教师→媒介→学生,反馈信息的流向是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反馈的通道和方式多种多样。

一、 问题背景

反馈在“教”与“学”中的作用一直是学习理论研究者们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在2020年这个特殊时期,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这给教师和学生,尤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巨大的挑战。作为教学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取通道和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如何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这不仅需要我们在心理层面上积极接受改变、还要在技术层面上快速掌握各种技能。目前实践教学中,针对中学生的、从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后有关教学反馈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少。

当下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在网络学习中会如何表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导致教师无法像传统教学一样可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评价,这个难题又如何解决?笔者利用腾讯课堂极速版线上教学平台,结合本校的睿翼云教学系统,在近3个月的网络教学中,关于教学反馈做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时间段,利用不同的反馈途径,采取多样的反馈方式,形成系统的反馈模式,最大限度弥补了网络教学信息反馈的不足。

二、 解决途径

网络教学中有多样的反馈方式和途径可以尝试,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的反馈方式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方式有机地整合运用,既要注重反馈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也要保证反馈活动指令的准确和详细。

(一)课前搜集反馈信息,精心设计测评题目

网络教学教师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失去对学生直接观察途径后,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为此,笔者坚持采取5分钟小测环节搜集学情反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课前作业的批改,在线答疑,搜集学生反馈的问题,精心设计5分钟小测题目。内容一部分是上节课的内容,检测学生经过听课,作业巩固后的掌握程度,决定是否收官;另一部分是新授课的知识铺垫,以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题目采取选择题形式,利用睿翼系统进行平板推送,提前在系统中设置好答案,设置成开始上课的前5分钟,学生提交后即刻知道自己所做的题目正确与否,使得反馈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学生通过反馈自检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教师也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调整后面的教学。除此之外,5分钟小测还解决了学生网上上课拖拉迟到的现象。

下面是3月26日《卤族元素》课堂5分钟小测案例

1. 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 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 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降低

D. 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强

【本题意图】本题是检测上节课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具体性质掌握程度。

2. 下列叙述中,可用来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是( )

A. 1mol金属单质与酸反应失去电子的多少

B.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C.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 1mol金属单质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体积的多少

【本题意图】本题是检测上节课学生对元素金属性判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已知钡的金属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列变化中可能实现的是( )

A. 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B. 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

C. 钡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D. 在溶液中Ba2+可氧化金属锌,生成Zn2+

【本题意图】本题是考查陌生情境下学生对碱金属学习的迁移运用能力。

4. 盛放液溴的试剂瓶中要加一定量的水,其目的是 ( )

A. 把溴溶于水得到溴水

B. 将液溴与空气隔绝防止溴被氧化

C. 防止溴升华

D. 减少液溴挥发

【本题意图】本题是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溴元素的知识积累程度。

5. 向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

A. NaClB. NaCl、NaBr、NaI

C. NaBr、NaID. NaI

【本題意图】本题是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卤族元素的知识积累程度。

从练习平板反馈的得分率中发现,由于反馈及时,数据齐全,教师可以很快判断学生对上节课内容掌握的程度,做出教学决策。第1题(91.2%),第2题(91.2%),第3题(79.4%),第4题(50%),第5题(82.4%),前3题得分率较高,说明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可以收官。第3题得分率略低,显示学生迁移应用能力还要加强,需要点评。第4、5题暴露出学生对卤族元素有些性质掌握不全面,需要本节新授课进一步完善。平板反馈中还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选项,方便教师在点评时个性化点评,更有针对性,缩短师生的距离。

(二)课中多途径反馈互动,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尽管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但其核心与实质依旧不变,教学的主体依旧是授课教师、学习者以及授课内容,因此,即使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变。设计必要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反馈的学习过程依然不能缺失。

案例: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原电池内容是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重要载体。笔者在此部分教学时,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平板提交学生自己建立的原电池模型,再通过腾讯课堂Q讨论,最后总结出原电池模型。教学环节如下:

(1)请画出锌铜原电池模型,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平板提交)

(2)找出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反应物,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平板提交)

(3)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是什么?电极材料能否就是电极反应物?什么情况下电极材料就是电极反应物?(Q群讨论+课堂提问)

(4)请你修正原电池的模型,以及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平板提交)

(5)班級展示讨论,做最后的修订(Q群讨论+课堂提问)

最后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前提条件: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失电子场所(“负极材料”或“负极材料+负极反应物”)

2. 得电子场所(“正极材料+正极反应物”)

3. 电子导体

4. 离子导体

原电池的模型如图1:

腾讯课堂Q群讨论区是许多学生喜欢的反馈途径。他们可以随时对课堂上的问题发表评论和疑惑,同时也会有同学及时进行解答,学生会比在传统课堂更大胆积极。如果老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讨论信息,做出及时反馈,课堂也会充满灵性。

(三)课后保持反馈互动,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沿用传统反馈方式

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定期的测验在网络学习中仍需坚持,因为可以让老师获得稳定的、全面的反馈信息,改变的只是学生提交作业的方式上多一些拍照上传等工作而已。把课后答疑改成线上答疑,及时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减轻学生网络学习压力。教师在答疑时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工具,如语音,视频录播等进行反馈,答疑后给学生再来一句简单的鼓励,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反馈,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 微课让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针对作业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的方式统一解答。学生普遍反馈说喜欢这种方式,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听微课的内容,只听自己不会的内容,节约时间;二是可以调整播放速度,或者重复听,直到理解。

3. 学生定期反馈学习状态并提出建议

要求学生定期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内动力很有必要。从反思总结中发现部分同学对网络学习由开始新奇到一段时间后的厌倦松懈,再到测试完后的惊醒反思;还有部分提到普遍中学生存在的一个学习干扰,就是禁不住手机的诱惑……等。通过学生的反馈来看,网络教学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很高,这也就要求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时趣味性要加强,反馈的方式要有所变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反馈模型

精心设计的网络学习反馈对于激发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帮助网络学习者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状态,从而最终提升网络学习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图2是笔者建立的基于网络的教学反馈模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精心设计的反馈途径和方式,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结果,根据学情调整教学决策,使网络教学的质量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

三、 结语

由于重视教学反馈,从平时网上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后来学生返校后的测试,学生在网络教学期间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反思整个网络教学过程,其中两点要给予充分重视。第一,重视珍惜学生的反馈,网络教学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较高,学生很容易陷入厌倦状态,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在网络教学中给予足够的个性化关注,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回应,就会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奋性。第二,尽力弥补网络教学人际接触缺失的不足,由于学生长期网络学习,失去了和同学老师面对面相处的机会,人际交往疏远,心理距离扩大,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吴中江.试论教学反馈的概念及其分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8-13.

[2]蒙广平.网络平台反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7):53-54.

[3]杨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馈模式探讨[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11-113.

作者简介:

宫清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中学。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中学化学网络教学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作用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