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木工创意活动的启示
2021-03-08张海婷
摘 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倡导教育应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自然、生活就是教育内容。其理念对于幼儿园的木工创意活动开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指导价值。文章倡导将生活教育的理念融入木工创意活动,开展回归自然,顺应儿童本质需求,即以儿童为本的,自然纯真的生活式木工创意活动。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育理念;木工创意活动
教育来源生活,课程来源生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都是幼儿感兴趣、喜爱的,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课程,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而木工创意活动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或幼儿的兴趣需要,优化整合幼儿园内外资源,运用真实的木材进行设计、构思、上色、组装,从而在充分感知自然奥秘以及色彩搭配的美妙等过程中建构出的领域活动、主题活动、项目活动的综合。其过程是幼儿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有效途径,这与生活教育理论所传达的理念一致。
一、 内涵解读:生活教育理念与木工创意活动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而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深入,各种创意活动在幼儿园领域的兴起,而木工创意活动以其独特的价值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幼儿接触自然,感受生活的新路径,也是践行生活理论的新路径,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引导,幼儿在参与木工创意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木工技能来制作出木工作品,获得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以木工活动为媒介,通过与木工材料、工具等的接触和操作,激发其对于活动的兴趣,引发幼儿操作与探究的欲望,提升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在现实活动中发现,在木工创意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木工创意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于高控,缺少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意识,对生活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观念研究不够深入,没有运用于日常的活动中。
二、 问题聚焦:生活理念缺失下的木工创意活动
木工创意活动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或幼儿的兴趣需要,优化整合幼儿园内外资源,运用真实的木材进行设计、构思、上色、组装,从而在充分感知自然奥秘以及色彩搭配的美妙等过程中建构出的领域活动、主题活动、项目活动的综合。
(一)过于重视幼儿操作技能的习得
《幼儿园教育指導纲要》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不同形式的木工创意活动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在木工创意活动中对一些木工制作技能,如木工工具的使用、不同木块之间的连接和粘贴的方法的掌握,忽视了木工创意活动本身带给幼儿的快乐,幼儿的情感体验在制作木工作品的过程中得不到升华,使幼儿失去了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使活动的效果微乎其微。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过于死板
木质材料是幼儿木工创意活动中的必需品,幼儿在对不同形状、样式的木材的粘贴和组合中收获美的体验和快乐。其次,一些装饰性材料的使用能让木工作品变得更具有欣赏价值,是木工创意活动不可缺少的材料。但仔细观赏班级中木工活动材料不难发现,投放的木质材料都是已经被机器加工成各种形状,磨去了纹理的木块,幼儿从中无法感知树木的生长的痕迹和由树木变为木材的过程,失去了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的时机和价值。而装饰性材料多为购买的纽扣、毛根、绒球和一些颜料工具,幼儿在与材料的接触中丝毫感受不到自然的、生活的气息,极大地失去了生活教育理念本身多传达的理念。
(三)活动环境的创设单一
幼儿的活动依托于环境,活动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对木工创意活动的兴趣。而班级的木工活动区域是幼儿进行木工操作活动场所,幼儿是区域的主人。但区域中的环境创意却都是教师制作的成品,少有幼儿的痕迹。许多班级的木工活动区域都以教师成人的考量陈列着相同的区域牌,木工展示架上排放着同样的木工作品,墙面设计及吊饰等也都大同小异,单一且缺乏新意,这也使得幼儿对木工活动区域毫无亲切感,严重影响了幼儿对木工创意活动的兴趣持续活动的欲望。
三、 行动策略: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木工创意活动
(一)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指导
1. 解放幼儿的思想
以黑格尔、席勒为代表的美学家认为思维的活跃是与想象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幼儿参与木工活动,不是简单的摆弄木头、辅材与工具。幼儿在活动中,在对木头进行选用、裁制、组合、创作的过程中,存在着遇见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机会,也会有学习与运用数学、设计、工程以及艺术方面知识与才能的可能。木工如同其他的艺术创作活动一样,儿童在展开想象创造的同时,需要思维的积极介入,通过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规划来解决问题。
在木工活动开展的前期,教师通常会制定好木工创意活动的一系列主题,围绕该主题请幼儿制作不同的木工作品,并根据主题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幼儿从始至终都属于接受教师所传达的要求、技能、制作方法等,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这就限制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发展。生活教育理念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敢想”,因此在木工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不设定制作的主题,也不提供制作的事例,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喜欢的木工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感受木工创意活动的乐趣。
2. 解放幼儿的双手
在木工创意活动中,必要的制作技能必不可少,但过于强调技能的掌握则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意义。通常教师会为了让幼儿学习某一木工制作技能,制定一个学习活动,让幼儿利用所学习到的技能去制作一个指定的作品,这就造成了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低效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可在一次木工活动中教授一种木工制作的技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提供与此技能相关的不同的木工作品的制作,鼓励幼儿自己思考制作的方法,让幼儿在不同种类的木工作品制作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这一技能,幼儿既在活动中获得了木工活动的相关体验,同时也掌握了必需的制作技能。
(二)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材料投放
1. 自然即材料
木工创意活动是幼儿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天然途径。木工创意活动取材于自然,但由幼儿进行制作的木材却已失去了自然的痕迹,再经由购买的一些人工制造的装饰材料的点缀成为木工作品,幼儿从中完全感受不到自然的、生活的教育,失去了与自然亲近的契机。因此在幼儿木工创意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原始的,未加以完全切割、打磨平整的木材。也可以请幼儿自己去自然中寻找树枝、树根、废弃的木材等作为原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要进一步切割打磨,其过程也鼓励幼儿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尽量自己完成,教师可从旁协助。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仅提升了木工操作方面的技能,更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亲近了自然。
2. 自然即装饰
相较于统一购买的人工裝饰材料,大自然中的花瓣、落叶、果实、种子等都有自身独特的美,既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创造,也拓宽了幼儿自主进行材料选择的空间,可以作为对木工作品进行装饰的自然装饰材料。在木工创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大自然中自己喜欢的自然材料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装饰,给了幼儿自由选择的空间,既避免了制作出来的木工作品的千篇一律,也提升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节约了大量购买装饰性材料的金钱,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自由、自主、自然的活动方式,贴合生活教育的理念。
(三)生活教育理念下的环境创设
1. 幼儿参与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环境的创设与幼儿息息相关。环境创设不仅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更是隐形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应将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眼光去打造并请幼儿一起参与制作过程。幼儿在木工活动中制作成果,半成品,甚至是幼儿感兴趣的木工操作材料都可以成为环境装饰的元素,可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组合装饰,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创设者。既避免了教师创设环境千篇一律的窘境,也提升了幼儿对活动区域环境的认同感。
2. 归于自然
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宝库,木工创意活动中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木质材料、树叶、石子、花草等都可以作为区域环境创设的原材料,经由幼儿在木工活动区的活动二次加工、装饰成为环境的装扮。用这些自然的产物进行环境创设,不仅环保、节约资源,也能为幼儿间接提供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为幼儿对木工创意活动的作品制作提供思路和灵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交给学生一些填鸭式的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木工创意活动的实质是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其目的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将生活教育的理念融入木工创意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木工创意活动的形式去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好,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动手操作和创造能力的同时,间接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生活探究的兴趣,让木工创意活动成为幼儿开启未知的钥匙,去探究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和快乐,这也是生活教育理念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爱君.略论幼儿园活动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2]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姜丽君.挖掘幼儿园生活教育资源,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J].才智,2019(35).
[4]王姗姗.幼儿园木工区域游戏创设的意义及对策探析[J].成才之路,2019(4).
作者简介:
张海婷,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