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视域下提升学生阅读力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1-03-08高文莉
摘 要:所谓思维可视化,其实就是将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加以具象化展示的教育过程。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在阅读过程中主题把握、内容梳理的能力较为薄弱,故而教师借助思维可视化教育手段对学生加以引领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清阅读探究的脉络。最终,学生将在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的帮助下高效完成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科素养的逐步完善。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思维可视化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力,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实施阅读教学。在思维可视化视域下,“晦涩”的课文将变得直观、简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应用在阅读教育中,并借助阅读思维的可视化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将在思维可视化的教育资源观察、应用和创作中实现阅读能力的强化和文学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 思维可视化对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力的重要意义
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对于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力培养而言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思维加以可视化转化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以下是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力的重要意义:
(一)指明阅读实践方向
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指明阅读的前进方向。小学生在看到思维可视化的教育资源之后,将有效从中捕捉重要信息,并对于即将阅读的主要内容产生初步认知。因此,语文教师借助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其实就是使用这种教育形式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欣赏方向,以期带动学生高效完成文学作品的详细认知和理解。
(二)强化学生阅读理解
很多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完成文学作品的阅读之后,往往会出现“一头雾水”的阅读体验。也就是说,学生虽然看似完成了文学作品的阅读,但是往往并未理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阅读学习开始之前请学生按照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进行分析,并在阅读完成后再次详细比对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以期从中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理解、强化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能力。
(三)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没有人生来就会阅读,阅读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才能有效提升。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能夠帮助学生掌握有效、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高效完成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将在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的应用中达成阅读水平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显著增强。
二、 思维可视化教育手段在中低年级阅读中的应用
(一)思维展示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制作完成的可视化思维展示图出示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借此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将被这种“奇怪”的学习形式所吸引,详细观察展示图中每一个部分的具体内容。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告知学生这个思维展示图展示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后续的阅读中,学生将伴随着思维展示图建立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借助主动阅读和思维展示图的对照完成语文课文的初步认知。
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了一个图文结合的思维展示图。在可视化的图像中,学生可以看到与课文结构相关的图文内容——其中不仅有图像显示四季景物的特点,还有文字加以简略总结。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多媒体屏幕上的思维可视化展示图——学生立即被可视化的思维展示图所吸引,并建立了浓厚的阅读学习兴趣。在可视化的思维展示图引领下,学生积极投入到课文的详细阅读中,并对应思维展示图观察到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事物的具体形态。同时,因为学生在思维展示图观察中建立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故而学生可以在课堂的阅读参与中详细品味四季对应的自然变化。经过课文的详细阅读和品味,学生不仅将思维展示图中的内容在课文中一一加以对应,还在思维展示图的帮助下完成了课文具体内容的详细认知。经过思维可视化展示图的应用与观察,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结合文章的详细阅读进一步验证了思维展示图中展示的详细内容。最终,学生在可视化思维展示图的帮助下完成了语文课文的阅读,并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学习中达成了四季中自然变化状态的详细认知。更为重要的是,思维展示图的应用与展示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对于文学阅读产生的畏难情绪、强化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可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需要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展示图请学生观察,并借助与课文相关的图文结合内容刺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期逐步引领学生投入到课文的详细阅读和欣赏过程中。
(二)思维可视化引领学生阅读理解
当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往往会由于其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控不足而出现理解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可视化思维展示图在课堂上加以出示,并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展示图进行课文的详细认知和理解。经过思维展示图的详细观察,学生将其中的内容与课文进行对应联系,逐步在思维图的引领下完成课文内容的详细梳理。最终,学生将在思维展示图的帮助下完成课文的全面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青蛙》这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虽然能够借助课文阅读了解青蛙具备的“大眼睛”“吃害虫”等显著特点,但是对于课文中主要内容的捕捉依然存在遗漏。于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青蛙的具体形态与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笔者就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展示图请学生观察。在思维展示图中,笔者借助“水清清,天气晴”“小青蛙,大眼睛”“护禾苗,做好事”“保护青蛙我能行”等主要部分进行内容展示,并鼓励学生按照思维展示图的内容顺序对应理解课文内容。经过阅读,学生主动投入思维可视化展示图的观察中。一开始,学生在思维展示图的观察和应用中积极对课文详细内容加以对应,并将展示图中的内容与课文原文逐次对比分析;接着,学生在展示图的帮助下完成了课文详细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并有效了解了小青蛙的生活环境、形象特点与重要作用。最终,学生凭借思维展示图完成了课文的全面理解,并无错漏地完成了课文中主要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可见,想要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效果,笔者需要借助思维可视化展示图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帮助学生在思维展示图的观察中与文章内容一一对应,促使学生高效完成课文的详细梳理。
(三)思维可视化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当学生经过可视化思维展示图的阅读训练之后,学生将逐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思维展示图的创作,并邀请学生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完成课文的思维展示图。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将在纸上以关键词形式亦步亦趋地完成思维展示图的创作,最终,学生不仅能够凭借可视化的思维展示图完成课文内容的详细梳理,还能够在展示图创作中进一步实现阅读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强化。
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部分知识时,笔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在阅读完成后进行可视化思维展示图的绘制。经过笔者在班级中的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凭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完成思维展示图。一开始,学生会在语文学习小组中互相沟通,并结合以往应用过的思维展示图加以构思和设计。接着,学生会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认知构建思维可视化展示图,并在思维展示图中写到“毛主席遇到老百姓”“了解百姓吃水难问题”“主席带头挖水井”“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简要的概括内容——每一位学生都会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思维展示图的绘制,且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于展示图上增减内容。同时,经过思维可视化展示图的自主绘制,学生不仅能够将自己对于课文的认知展示在展示图上,还能针对自己的阅读理解效果在展示图上增减内容。经过思维展示图的绘制,学生进一步达成了课文的理解,实现了知识总结和概括能力的强化,且实现了阅读能力的有效强化。
(四)思维可视化健全学生阅读习惯
很多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往往会因为阅读习惯的不同而出现阅读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因为得当的阅读训练,能够有效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却因为不当的阅读学习,导致难以形成科学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可视化展示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笔者在实施阅读教学时,会注重使用思维可视化展示图引领学生阅读,并以这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笔者会通过思维可视化展示图的不同应用形式实施教学。首先,笔者会借助已经制作完成的思维可视化展示图请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在展示图的引领下完成课文的详细阅读和认知;其次,笔者会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可视化展示图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且在完成阅读后反推思维可视化展示图中的内容,以期结合自己的理解补充、完善思维可视化展示图;再次,笔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完成后自主制作思维可视化展示图。经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能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能在分层开展的阅读训练中达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建立。
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阅读理解是难度較大的学习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鼓励学生观察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借助思维展示图完成语文课文的初步认知和理解。同时,经过思维展示图的可视化观察和分析,学生将减少语文阅读参与的畏难情绪,增强语文阅读体验的积极性。最终,学生不仅能够凭借思维可视化教育资源完成语文课文的阅读和欣赏,还能凭借思维展示图的观察和学习实现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可见,在思维可视化视域下,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将变得简单、高效。
参考文献:
[1]何健.思维可视化: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10).
[2]孙国平,丁莉.应用思维可视化切片技术 建构最优化小学语文课堂[J].辽宁教育,2020(7).
作者简介:
高文莉,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