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愿做雅砻江上的一朵水花”

2021-03-08王兆伟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4期
关键词:雅砻江全乡攻坚

王兆伟

人物档案:2013年12月至2019年4月,袁晓宝先后任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八衣绒乡纪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五年多来,袁晓宝扎根乡村服务群众、动真碰硬监督执纪,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一线优秀扶贫干部。

战贫宣言:“乡亲们戏称脱贫攻坚是‘脱皮攻坚,能够在这条路上奋斗流汗,我倍感荣幸。”

“晓宝,你来看我们了!”“你在县上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腰疼的老毛病治得咋样了?”1月20日,见到重返八衣绒乡的袁晓宝,在脱贫一线共事的“战友们”纷纷围拢上来,握手拥抱、嘘寒问暖……

袁晓宝在八衣绒乡工作了5年零8个月,对八衣绒乡的党员干部来说,这位手执纪律之鞭的同事让人“畏惧”,更让人感激。如今,这群康巴汉子的情谊没有随着袁晓宝的工作变动而疏远,反倒被时光酝酿得更加浓烈。

“拼”出大山,再回大山

1984年,袁晓宝出生在八衣绒乡木灰村的一个贫寒牧民家庭。在藏语里,木灰村意为“云雾缥缈的场所、神仙居住的地方”。然而,从出生那天起,袁晓宝目之所见除了四面合围的大山,就是村脚下那一块只能生长玉米的贫瘠土地。

“小时候,我做梦都想走出大山看一看……”走在故乡的山路上,摸着一块块垒砌的石头,袁晓宝的心绪流向那个有些渺远的年代。

耕种土地、捡拾虫草、就近打工……双亲和哥哥姐姐用弯曲的脊背和绷直的脚板为袁晓宝铺开一条求学路。在西南民族大学读书的四年时光里,他也曾留念大城市的繁华。然而,每当华灯初上,耳边总是飘来远在大山深处的乡音:“奋斗!拔穷根!过好日子!”内心深处的呼唤很快使他下定决心:“回家乡去!”

因雅砻江穿境而过而得名的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横断山脉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也极度匮乏。2009年夏,大学毕业的袁晓宝回到故乡,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县委办公室成为一名公职人员。

“藏汉双语行政管理专业毕业,正是我们紧缺的人才。”雅江县委副书记盛向东很喜欢这个“肯吃苦、底子好、爱学习”的年轻娃娃,但袁晓宝却“不怎么‘踏实,一门心思要到乡村一线去”。在雅江县委办公室干了四年秘书工作后,袁晓宝终于“如愿以偿”回到自小生长、牵挂的八衣绒乡。

号角吹响,向贫穷宣战

八衣绒乡位于雅江县境最南部,距县城63公里。从县城到乡政府驻地,需要开车沿着雅砻江畔的挂壁公路跑两个小时。“2018年这路终于打通并硬化,能跑汽车了,比以前的羊肠小道好走太多!”雅江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赵明军曾于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担任八衣绒乡鲁科村第一书记。袁晓宝当时正担任八衣绒乡纪委书记,家安在了县城。每到周日午后,两人经常相伴进乡。

“晴天騎摩托车跑上五六个小时能到达。要是碰到雨雪天或大雾天,要么绕到山梁那边,要么就得硬着头皮蜗牛似的挪着走。”那条路上,人和动物因跌落悬崖、坠入雅砻江而丧生的事故每年都在发生。“我们在这种路上才走几年就胆战心惊,一走就是一辈子的乡亲,他们的艰辛难以想象!”袁晓宝和赵明军至今心有余悸。

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传到雅砻江畔,当地群众期盼已久的小康生活从未如此迫近、如此明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你不知道我们听到‘两不愁三保障之后,心里有多激动!”住在乡政府背后的小坡上,最早听到消息的格日村村民拉姆说,“村里搞扶贫,热火朝天;外头劈山开路,人声鼎沸。大家都不惜力,都在拼命!”

那时,已经在乡里拼了两年的袁晓宝,腰椎间盘突出症很严重。“下不来床,走不了路。”八衣绒乡林业站副站长李胜还记得,“袁晓宝这个兄弟真硬挺,保守治疗不行了,在成都做了手术没休养几天,拄着拐杖就回来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时全乡6个行政村,就有格日村、木灰村、鲁科村3个贫困村,488户2884人中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就有106户530人。”八衣绒乡党委书记苏开建说,“全乡面积419.44平方公里,干部就那么十来个,每个人都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

八衣绒乡最低海拔2800米以上,气候较为干旱,发展种植业不可行。乡亲们也不能永远以采挖虫草、松茸为主要收入来源。为了寻找新发展路径,拖着不大灵活的身子,袁晓宝与全乡干部拼在山梁上。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和各村村情后,格日村牦牛养殖合作社、木灰村藏香猪养殖合作社、鲁科村藏香猪养殖合作社相继成立,同时三个村还种植了干果作为后续发展产业。

大框架搭好了,乡干部分包最贫穷的农户挨个拔“穷根”。袁晓宝负责帮扶茨马绒村的翁姆和志玛泽仁两户贫困户。如何帮扶这两户“亲戚”,袁晓宝很费了一番心思。依托政策,袁晓宝为两家各争取一个小棚蔬菜项目,为年轻人介绍在县城周边务工机会,又为志玛泽仁家安排了一个草管员公益性岗位。“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两户人家终于按期脱贫。

脱贫攻坚最难的就是改变“等靠要”的思想。翁姆之子贡呷原先是个得过且过的人,30多岁尚未娶妻,更不知道顾家。见贡呷与自己年龄相仿,袁晓宝当起了“婆婆嘴”。起初,贡呷听着也烦:“一个男干部,咋那么多话!”但后来他越听越觉得袁晓宝是真心实意为自己好。有一天,袁晓宝竟看见贡呷与同村年轻人一起上山挖虫草。“袁书记介绍我在县城打工,现在我就想多赚点钱,娶个媳妇,让妈妈早点抱孙子。”贡呷对未来充满期待。

6个村,近420平方公里,袁晓宝和乡干部爬上山、蹚过河,在道路还没修通的那些年月,他们硬靠双脚走遍了全乡的家家户户。鞋底每磨薄一分,乡亲们脱贫的斗志就强烈一分。2017年,格日村脱贫;2018年,木灰村、鲁科村脱贫。截至2020年底,八衣绒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

监督执纪,护航新征程

对生活贫困的老百姓而言,脱贫攻坚是内心深处的强烈期盼;对身为纪检监察干部的袁晓宝而言,护航脱贫攻坚征程,是他的本分。

2016年11月,雅江县纪委收到一封鲁科村群众投送的检举信,信中反映该村农田灌溉扶贫项目的水管被村组干部私下送给亲友。“地处高原山区,喝上干净水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期望。要真是有人在水管上动了歪心思,绝对严查不怠。”袁晓宝到村里挨家挨户核实。

“我家没有管子。”“我家喝不上水,冬天来了,我去村里要了一截管子。”“我家也要了一截管子,但我跟村干部可没亲属关系。本来是帮我们吃水的好事,咋还被举报了呢?”几十户村民走访下来,乡纪委基本断定“该项目的部分水管确实已经送给部分村民使用,但检举的其他事项并不属实”。

为啥会出现信访举报呢?袁晓宝和县纪委相关领导分析,根源是村里的议事决策机制、村务公开制度尚不健全。在给予村支书、村委会会计、村委会副主任等3名干部提醒谈话处理后,袁晓宝指导鲁科村健全了村务公开、村内议事决策等相关制度机制。这一起信访举报也给袁晓宝提了个醒,必须尽快在全乡范围内搞好村务公开专项监督。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既能强化对村组干部的有效监督,也有利于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在木灰村的村级活动室、文化室和卫生室对面,村务公开栏上清晰地罗列着村民关心的各项信息。村民呷玛俄热说:“村里信息都在这,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有数就踏实,哪里不明白就去问,干群关系融洽多了。”

“县纪委多少次想调他来,他总是推脱。他有一股不护航全乡脱贫誓不离开的劲头。”雅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郑友生戏谑道,“我这个‘班长调不动自己的兵!”事实上,郑友生心里清楚,“这个兵,很对!老百姓喜欢他!”

行走在格日村、木灰村,远处的雪山映着村民朴实的笑容。一户户人家竞相端出的酥油茶里,滚动着乡亲们摆脱贫穷的快意,更涌动着人们对乡村振兴的美好畅想。木灰村村小操场上正在打篮球的孩子们说:“我们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以后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从木灰村返回雅江县城,行驶在从岩石崖壁上凿出的公路上,听着雅砻江水拍击崖壁发出的涛声,袁晓宝盯着奔涌向前的雅砻江水出神:“只要乡亲们日子能过好,我愿做雅砻江上的一朵水花。”(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雅砻江全乡攻坚
四川省: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投产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并网发电
1981~2017年雅砻江流域面雨量变化特征分析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