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群众生病有“医”靠
2021-03-08王兆伟
王兆伟
2019年11月29日12點左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省委“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暗访组第九组第二小分队终于从甘孜州巴塘县城赶到亚日贡乡根扎村。正当午饭时间,村道上少有行人,走到村子中央,才看到一位老者。
“大爷您好,请问您知不知道……”小分队队员刚要张口询问,没等讲完一句话,老者竟将自己的右臂伸了过来。面对不知所措的队员,老者也很诧异,反问道:“你们不是新来的家庭医生吗?不是来给我量血压的吗?”
细问之下才明白,老人名叫曲批,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家成为第一批签约家庭医生的农户之一。“这些年换了好几茬家庭医生,大多是讲普通话的。前几天说再换一批,听你们也讲普通话,我就把你们当成新一批的家庭医生了,不好意思哈!”对自己的“冒失行为”,曲批有些不好意思。但老人对家庭医生的信赖,却是川西高原地区健康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老人说:“给我们治病,救我们的命,我们怎能不感谢他们!”
签约服务
守护群众健康
“不行了不行了,血压好像升上来了……”前不久,甘孜州理塘县下木拉乡家庭医生多吉接到查卡村村民呷它的求助电话,他迅速赶往呷它家为其测量血压。
读取血压数字、查找病因、开药……身体不适症状得到缓解,呷它满心感激:“不舒服的时候,拨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提着药箱来,不但方便,关键时刻还能救命!”
在广袤的川西高原,甘孜州、阿坝州有许多家庭医生跋涉于高原上,为散居高原的农牧民送去健康。
“这么多年来,国家一直很关心我们老年人的健康,出台了很多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好政策,现在又有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我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又多了一份保障。”与阿坝州州府马尔康同名的马尔康老人说,“如果说医院、诊所是城镇居民的救护站,家庭签约医生就是行走在我们农牧民中间的救护天使。”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指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及一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团队与家庭签订协议,主要服务内容是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医疗救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家庭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定期随访。”甘孜州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曲梅说,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甘孜州始终坚持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着眼于“保基本、惠民生、补短板、兜底线”,聚焦百姓关注,破解医疗难题的有力举措。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全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甘孜、阿坝两州根据当地地广人稀的实际,在全域范围内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每逢这一天,两州31个县(市)的医疗卫生人员都会走上街头,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
“我们统筹兼顾居民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把医疗、公卫‘两条线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家庭医生为引导,并与乡村医生共同服务的工作模式,将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知识带入千家万户,以高质量的服务逐步提升签约居民的健康依从性。”阿坝州理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手段,提供在线签约、健康信息收集、居民健康档案查询等服务,“例如,杂谷脑镇卫生院是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APP系统示范点,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理县基层实际的签约服务模式。”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不断提高,农牧民的“健康档案”越来越完备。尤其是对老年人、孕产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基本实现签订服务协议100%。对签约人群靶向制定个性化医护健康管理方案,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保障一人,基本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用甘孜州甘孜县67岁白玛老人的话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基层群众有了‘医靠”。
织密保障网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抬头看看吊瓶里的药水还剩多少、整理整理滑落的藏袍、调整一下身旁电火炉的朝向……数九寒天,在甘孜州康定市炉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输液病房内,患者付冬花背靠在沙发上,安静地等待着药水一滴一滴战胜病菌。
“最近咽炎发作,憋得喘不上气,来挂个吊瓶。”当地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付冬花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前,已经做了核酸检测,“对自己负责,对全城乡亲负责,也要对医生负责。”
别看炉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11名医护人员,却要为整个社区3.9万余人提供健康服务,其中还包括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22人。该中心主任王洪生坦言:“压力比较大,但相比高原牧区,我们还是轻松很多。”
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重要组成部分,甘孜州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18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325个乡(镇)均有扶贫任务,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360个,贫困人口达22.0289万人,其中因病致贫8641户、37069人,占贫困总人口的17%,“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突出。
为提升群众获得感,甘孜州实行“一站式”“先诊疗后结算”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实行财政代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
“2017年,我州在各县(市)分别建立资金规模不低于300万元的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主要用于救助在享受现有医疗保障政策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贫困患者。”曲梅说,甘孜州历年统计数据显示,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救助比例从2016年的71.4%提高到2019年的96%,2020年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5%以内,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贫困患者倾斜支付+卫生扶贫基金”四重保障机制全覆盖。
甘孜州泸定县兴隆镇沈村村民余先敏身患重疾,当地医院无法医治。前不久,余先敏转院到成都,病虽然治好了,但面对十多万元的医疗费用,一家人一筹莫展。回到泸定后,根据政策,余先敏拿到了7万余元的医保报销费用。“医保报销后,我只花了两万六千多元,医疗保险真是好,帮我家解决了大问题!”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大比例报销医疗费用是增强群众获得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守护群众健康,甘孜州积极推进医保智能审核监管,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给“救命钱”加上了一层“防护网”。
“州医保局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了打击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和医保基金专项治理,共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625家,解除医保服务协议2家,暂停医保服务协议7家,行政处罚12家、约谈18家、限期整改191家、通报批评7家,追回医保资金1623.55万元,公开曝光案例24例。”甘孜州纪委监委驻州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组长李康华说,从新农合、医保中心到医疗保障局,职能定位越来越明确,权责划分越来越具体,全民医保目标漸行渐近。从各项改革相继落地到多层次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从医保待遇连年提高到百姓就医负担不断减轻,一张医疗保障安全网正在织密筑牢。
学习先进经验
提升本地医疗服务水平
“将患者存有功能的肝脏取出体外,在体外将病灶剔除干净后,再把剩余的肝脏移植回体内……”甘孜州人民医院一间手术室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王文涛正在做手术。一群年轻医生围绕在他身后,认真学习。
自2006年初次到甘孜州人民医院开展包虫病手术至今,王文涛已经在成都、甘孜两地之间往返了15年。15年来,他在甘孜的时间越来越长,留在成都的时间越来越短,一大批患者通过他的妙手得以重生。
“有了面对面向王老师学习的机会,外科医生的成长速度明显加快。”甘孜州石渠县藏族医生智明说,如今甘孜州内已有7名医生可以独立完成右半肝的复诊疑难手术,还有3名医生可以完成肝切除及血管重建等复杂手术,州人民医院的影像学科、重症监护室等学科也有了较大发展。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甘孜、阿坝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对疑难杂症的处置手段有限。以前,像罹患包虫病等疾病的患者,都不得不远赴成都看病。阿坝州壤塘县吾依乡壤古村村民昂巴说:“到成都跑一趟,来回上千公里。如果当地能治得了,就好了!”
为解决困扰农牧民的这一难题,国家和省上在阿坝、甘孜两州重点地区打响了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壤塘县自2015年起,就收到了中央和省级财政划拨的上千万元专项资金,209位包虫病患者全部得到了有效治疗。而在该病患者最为集中的甘孜州石渠县,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下,包虫病综合防治也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甘孜州“州包防办”负责人介绍近6年来,该州共B超筛查132.53万人次,新发现病人1159人,手术治疗1606人,现有11732名病人正在接受免费药物治疗。
甘孜州人民医院是该州目前唯一一所三甲医院,是当地实现“大病不出州”目标的中坚力量。为提升该院医疗卫生水平,2019年11月,该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合作成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正式落地揭牌。
面对甘孜州“将华西医院办院理念、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院文化等先进经验,融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殷殷期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勇表示,该院将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技术、医学科研等方面着手,通过技术输出、“在线+在位”、“互联网+”等方式,帮助提升甘孜州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使农牧民就近享受华西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事实上,在双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之前,甘孜州卫健委就与华西医院合办了精准健康扶贫甘孜州医院管理培训班。该培训主要针对甘孜州医疗卫生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照医院管理MBA课程设置,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医院实务管理、医务管理、医学人文、管理素能等四个模块课程培训,以尽快提升当地医院管理水平。(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