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除陋习 “轻装”迈步奔小康
2021-03-08蒋筱青
蒋筱青
薄养厚葬、高价彩礼、滥办酒席……陈规陋习越多,贫困地区群众家庭负担越重,这已成为一些地方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
对此,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60多岁的村民莫色拉黑深有感触:“以前村里办丧事,光牛就要宰杀十几头甚至几十头。家里条件不好的,借钱也要把丧事办得‘有面子,很多人因此欠下一屁股账,过上好日子更没指望了。”
如何革除影响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诸多陈规陋习,斩断导致贫困的思想根源?通过引导群众转变落后思想观念、制订村规民约等方式,贫困地区群众的陈规陋习和落后的思想观念逐步改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引导改变落后观念
群众负担轻了,生活更有奔头
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海拔2500米,自然条件差,在当地有着“三个坝子四片坡,立体气候灾害多”的说法,村民过得并不富裕。该村在脱贫之前,有贫困人口479人,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但是在薄养厚葬等落后思想观念和陈规陋习影响下,不少彝族群众宁可倾家荡产,也要大操大办丧葬等事宜。
但是如今,当地干部和帮扶干部通过对村民在思想上引导、在行动上指导,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陈规陋习逐渐改变,负担大大减轻。
“丧事简办好,我们都很支持。”博作村村民阿力子主仍旧记得,去年在当地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给母亲办了一场既简朴又不失庄重的葬礼,没有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2020年5月,阿力子主的母亲去世,他一心想将母亲风光大葬:“我阿嬷(妈妈)辛苦了一辈子,入土不能寒酸。她是个注重传统的人,我要按照彝族传统好好给她办一下。”
考虑到阿力子主家的经济状况,当地干部和帮扶干部竭力劝说:“丧事简办不代表不好好办,而是不要铺张浪费”“丧事简办也是减轻你的负担,你母亲肯定不愿意你因为办丧事欠债,日子过不好”“你放心,我们来帮忙安排,决不让你丢面子”……几经劝说,阿力子主终于打消顾虑,决定简办丧事。
阿力子主原本计划宰杀15头牛,做成大块煮熟的坨坨肉招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但丧宴当天,当地干部和帮扶干部帮忙拉来了桌椅板凳,还从县里请来厨师,坨坨肉一下子变成了凉拌牛肉等精致菜品。事后,阿力子主感慨道:“整场丧宴只杀了3头牛,比我原计划省了5万到7万元,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也都很满意。”阿力子主的几个子女都在读书,丧事简办为他减轻了经济负担。
当地干部介绍,随着思想引导、行动指导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像阿力子主一样,不再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事宜。如今,博作村不仅成功脱贫摘帽,告别了以前的穷日子,还先后获得凉山州“四好村”、布拖县“移风易俗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其实,不仅仅是博作村,以往由于地理环境封闭、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凉山彝族自治州众多乡村薄养厚葬、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盛行多年。近年来,通过积极引导,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像博作村一样发生可喜变化的乡村越来越多。
2015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巴久尔铁年迈的父亲去世,巴久尔铁主动简办了父亲丧事,他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更多村民摒弃陈规陋习。他说:“我的父亲在世时就很勤俭,现在我要按着父亲的意愿,从简、从俭来办理丧事。”
巴久尔铁没有按照村上以往的惯例——宰杀几十头牛羊猪、买上百件酒、燃放一两万元的烟花来祭奠父亲,而是打电话喊来两个厨师,租来十张餐桌,宰杀了3头牛、3只羊、3头猪,接待前来为父亲吊唁的亲朋好友。新式丧宴,让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纷纷称赞。
在巴久尔铁的影响下,村民们开始放下思想顾虑,逐步纠正陈规陋习。尤其是近几年,村民思想观念改变后,丧事燃放大量烟花爆竹、乱屠乱宰牲畜、铺张浪费、不讲卫生等陈规陋习渐渐消失,减轻了負担的村民生活更有奔头了。
制订完善村规民约
止住“歪风”,群众过上文明新生活
2020年12月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一些农村地区红白喜事的操办支出费用已经大幅度降低,很多地方降低到原来的1/5或1/6,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塑造了文明乡风。
从陈规陋习到文明乡风,这一转变,村规民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中市平昌县地处米仓山南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曾经有段时间,滥办酒席等陈规陋习在当地蔓延并愈演愈烈,群众经济压力陡增。尤其是平昌县灵山镇民意村,以前办酒之风盛行,很多人变着法子办酒,村里一度流传着“三年不办经济断线”的说法。
“大家都乡里乡亲的,谁家有事都要去,人情往来就越来越多。就说随份子的钱吧,一年可不少。现在好了,办酒的人明显少了,大家都轻松,这是个好事情。”名目繁多的酒席和不断加码的人情往来,曾让民意村村民很“心累”,但自从2014年村上制定村规民约后,村民因人情往来背负的经济压力逐渐减轻,大家觉得轻松了不少。
2014年,在充分征求全村群众意见后,民意村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不仅对群众办酒的范围、规格和时限作出详细规定,还明确各类宴请要提前向村委会申请备案,并由红白理事小组执行。当年7月1日,该村规民约正式实施。
“按照我们村的村规民约,升学宴现在不能办”“你在村规民约上签了字,就要遵守规定,希望你能理解”“娃娃考上大学是好事,你看这样行不行,以村委会的名义开一个欢送会,再放一场电影”……民意村村民谢刚原本打算为儿子办一场升学宴,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依据村规民约,劝说谢刚放弃办这场酒宴。耐心劝说下,谢刚终于表态:“既然签字了就要守信,我向大家保证,不办升学宴了。”
“硬碰硬”的村规民约让遏制“歪风邪气”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仅为村民减少了“人情债”,更推动形成文明乡风。看到民意村的治理成效,平昌县其他村居也积极制定完善村规民约。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治理问题,平昌县白衣镇黄鹤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形成了约束章程和奖惩机制,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如今的黄鹤村一改落后贫困村的面貌,群众不光口袋里的票子多了,精气神一天比一天好。
为遏制酒席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平昌县板庙镇青龙村制定了《红白喜事理事会章程》和《红白喜事管理公约》,并将其载入村规民约公告全村,村民需要办酒席时要提前向红白喜事理事会申请,填表备案、批准后方能操办。
“以前的青龙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青龙村,穷地方,出门就爬坡,下雨拄拐杖,吃水靠肩挑,住的是旧房,姑娘全部嫁出去,光棍在家陪老娘……”青龙村“两委”干部介绍,现在的青龙村,不仅产业兴旺了、村民生活富裕了,而且依托村规民约渐渐形成文明乡风,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乡村旧貌换新颜”。(责编/王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