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互联网+”传承国学经典之家校对接研究

2021-03-08高英

家长·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互联网+

高英

【摘    要】国学经典是国学中最优秀的文化基因、文明养分和教育底蕴。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纯化其品性、淬炼其德性,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品”。我们可以依托“互联网+”,“助力”國学经典与学生一路同行,为其精神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国学经典;家校对接;精神成长;实践印证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088-02

【Abstract】"Classic"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cultural gene, civilization nutrient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in Chinese Studies. It can purify the students'  mind, purify its character, and refine its virtue. It is an indispensable spiritual "nutrition" in the growth of students' lives. We can rely on "Internet +" to "help" the classics of Chinese learning to walk with students all the way, and "escort" their spiritual growth.

【Keywords】Chinese classics; Home-school docking; Spiritual growth; Practical proof

有学者说:“国学经典,是国学中的精华部分,也是其中最优秀、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文明养分和教育底蕴。”学校,是经典传承和弘扬的“发源地”,教师将经典的“种子”根植于学生之心,但是还需要家长的耐心“浇灌”和“修剪”,才能开出最美的德育之“花”,才能共同品尝国学经典优秀文化之“果”。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家校对接不再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也不再是电话上的简单交流,而是微信、QQ、微博等多种渠道糅合的“多轨道”。毫无疑问,这样的交流一定更高效、更快捷、更实用。

一、当下家庭教育困境分析与对策构想

毋庸置疑,由于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加上各种新生事物的介入和新生理念的融入,社会价值观导向偏离了正常“轨道”,因此,当下的家庭教育正在陷入一种“德育”困境。尽管学校、家庭也在不遗余力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思想方面的引领,但是他们在这方面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知道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不懂得尊敬长辈、知恩图报,至于担当意识、责任心以及家国情怀更是无从谈起。学生满脑子都是“金钱至上”“物质享受”,如果教师、家长“顺其自然”,那么则“和睦相处”,一旦稍不顺心便“鸡飞狗跳”,甚至……

这样的困境下,亟待家校对接的快速介入和国学经典的有效融入。希望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家长能俯下身子,关注文化传承细节,与孩子共同沐浴经典之“阳光”,一起品尝国学经典的优秀文化大餐,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养料。同时,也期望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下,教师能在学生稚嫩的心田种下德育的种子、文化的种子和品性的种子。希望这些“种子”能引领学生懂得感恩、学会责任担当;能使他们明白勇气与坚持不懈;能满怀家国情怀而为之自豪;能让学生远离“拜金主义”“拜物观”,能让优秀的品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将是对学生一生最有意义的准备和最好的回报,也将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德育核心工程。

二、国学经典传承之家校对接的实践性策略

(一)“互联网+”为国学经典之家校对接“铺路搭桥”

众所周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既需要生活上的照顾,也需要思想上的“照顾”;既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亦需要精神上的“陪伴”。虽然说生活方面的照顾不可或缺,但是精神方面的呵护、陪伴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远远胜过家长在物质方面的给予。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优势作用,将经典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内心,并促其“生根发芽”;同时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让这些“经典之芽”茁壮成长,共同汲取经典之“花香”,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养料。与此同时,“互联网+”为之“铺路搭桥”,建立家校对接的“精神链条”。

如,学校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师首先搜集国学方面的经典著作,然后进行甄选,选取其中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最后引领学生诵读赏析。在诵读的过程中,经典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为学生的精神所获,通过赏析,经典所蕴含的“精华”部分便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同时,教师将经典诵读活动过程制作成美篇或微视频,通过微信、QQ等网络媒介分享到班级群,让家长在了解学校活动的情况下,能将经典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养料,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打好基础。国学经典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课堂的零星渗透,也不能仅仅依靠几次诵读活动就能得到弘扬,更不能依赖教师的引导和检查就能“深入人心”。还需要我们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作用,为学校和家庭的有效对接“铺路搭桥”,让家长关注学校的发展,关注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学校的理论所得能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得以实践。

(二)“互联网+”为家长学生之品性纯化“保驾护航”

我们经常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精神上的陪伴要比物质上的给予更为重要。而要想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家长的精神世界必须丰富;要想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呵护,家长的内心必须丰盈。而国学经典,不仅是学生品性纯化之“宝典”,更是家长精神成长之“活水”,只有家长的精神世界在国学经典的“活水”中得到熏陶和滋润,才会潜移默化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而这一切,仅仅靠面对面的交流不一定奏效,“互联网+”会为之“保驾护航”。鉴于当下孩子在德育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心的父母可以借助网络搜集一些相关的国学经典视频解读案例,最为典型的像“百家讲坛”中的《论语》《道德经》《百家姓》等。在学者的解读中,首先,家长的品性得到纯化,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经典的底蕴内化于心;其次,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精神生命得以淬炼。无须家长的说教和督促,孩子的品性于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经典的纯化,与此同时,家长的精神品位也会提高。的确,有了国学经典这股“活水”,家长的精神世界为之丰富;有了国学经典这部“宝典”,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之净化,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沐浴到了经典的“花香”。更为重要的是有了“互联网+”的“保驾护航”,家长也能接受经典的熏陶,能俯下身子,关注经典的文化传承细节,能品味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养料,和孩子一起品尝经典之优秀文化大餐。

(三)“互联网+”为国学经典之实践印证“另辟蹊径”

有了“互联网+”的铺路搭桥,国学经典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有了“互联网+”的保驾护航,国学经典的“花香”让家长和孩子的品性得到了纯化。在家校对接的过程中,国学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言语生命,而且坚实了我们的精神大厦,净化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如果说这些都是其理论所述的话,那么“互联网+”还为国学经典之实践印证“另辟蹊径”,引领家长和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经典的魅力。

如,教师可以将在学校较为规范的言行习惯拍摄下来,或者建议家长也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较好的做法抓拍下来,配以优美的音乐制作成美篇或微视频分享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反映社会生活中正能量的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说这些言行正好印证了国学经典中的哪些理论“典范”,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经典之精华。大家都知道,国学经典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其魅力更是历久弥新。如果只是理论上的传承未免有点过于浅显,只有让经典深入生活,在實践中去印证,才是最好的弘扬之道。与此同时,有了“互联网+”的助力,经典的印证之“路”更加宽阔,学生的精神生命会更加丰富。

相信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家校对接的实践之“路”将会更加便捷,国学经典传承之“味”会更加浓郁,家长和孩子的品性会更加纯净,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富。尤其是在经典的滋养下,优秀的基因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孩子会懂得知恩图报和勤俭节约,会形成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会从追求“金钱至上”和“物质享受”的迷途中走出来,进入一个充满花香、摇曳多姿的精神新境界。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支撑下国学经典传承之家校对接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198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兴蓉.什么是好的教育[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01).

[2]徐冬梅.回到常识的儿童母语教育[J].教师月刊,2013(04).

[3]毛群.借力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浅谈国学经典研究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2).

[4]汪昌盛.“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写作(中),2016(03).

[5]徐斌.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20(04).

[6]戴兴华.开展综合性学习 传承国学经典文化[J].名师在线, 2019(23).

(责编  林  娟)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互联网+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当代普及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