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消费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对策

2021-03-08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消费观消费主义金钱

郜 芮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消费主义思潮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起源于20世纪,如今越来越流行于发展中国家。消费主义者们往往将自我对物质的满足与快乐放到第一位,通过不断购买新的消费品以保持自身精神快乐。消费主义思想对于刚刚步入社会且价值观、消费观尚处于稚嫩时期的大学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把握并了解大学生消费主义思想的产生原因并进行对策分析,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

对于刚刚脱离家庭、踏出高中校园的学生们来说,成为一名大学生意味着他们开始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灵活的生活费用,以及自由的集体生活。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在还没有掌握科学的理财能力、准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时就进入了大学校园这个小小的社会圈中开始独立探索。在这种状况下,消费主义思潮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大学生。

(一)扭曲大学生的消费观

中国传统的崇尚节俭、量入为出的优秀美德逐渐被忘却,自身财产的多寡成为衡量个人价值与水平的重要标准。部分大学生开始标榜自身穿着的名牌,进而忽视商品的实用性。为了弥补自身的某些缺憾与不足,他们想要通过提升自身携带产品的价格水平来提升自身自信,获得所谓的“优越感”:通过礼物价格来体现同学感情的深厚;通过穿着“潮牌”体现时尚;甚至通过他人衣着用品来单纯判断一个人的家境……总之,金钱的高低成为他们衡量一切的准则,一切能够体现价格的商品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品:商品的名牌“LOGO”在明显位置的,商品样式能够体现出是最新款、最爆款、限量款的,近期某件商品的广告夺人眼球、人尽皆知的,等等。在此种扭曲的消费观下,大学生往往还会衍生出病态的价值观,从而产生不利于社会的影响。

在金钱至上、消费为乐的心理下,部分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对金钱、权利痴迷的心态,从而引发思想的功利化:一切事情只为眼前利益,凡事都要朝“钱”看,最终个人价值体现在自己能够获得金钱的数额。于是,“劳动”本身对于人们来说最光荣的事物却变得让他们嗤之以鼻;勤恳、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员成为他们口中的“傻子”,而投机取巧获得暴利的资本家却成为他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却想要投机取巧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入党是为了找工作;与老师沟通交流是为了得荣誉;为同学服务是为了好风评,成为网红、明星则能更快得到金钱与声望,仿佛一切的事情都源于利益,而不是发自本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若人生的“朝阳时期”就以功利至上、个人利益至上为主要价值观,可想这对于个人及其生活圈,乃至整个社会与国家都将产生报复性的后果。

(二)诱发大学生行为失范

缺乏合理的理财观念、受到消费主义侵蚀的大学生们,为了自身的满足与舒适,追寻快感不断满足购买欲的同时,必将引发入不敷出的资金问题。同时,超前消费的心理与各软件推出的“花呗”“白条”等小额贷款也令大学生模糊了消费与金钱的概念,从而在消费主义的氛围中放任自流。有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们如果所拥有的资金满足不了目前的消费需求时,他们可能会采取以下方式获得额外的资金:向父母索要额外的资金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占比26.7%,通过自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兼职获得额外收入占比达到了27%,而有41%的大学生表示会通过分期付款和小额贷款的方式,以未来还款的形式满足自身当前的消费需求,如通过各类的小额贷款和借助“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分期付款方式。[1]为了填补资金的漏洞,弥补内心的空虚,大学生们甚至会走上迷失、犯罪的道路。近年来,大学生“校园贷”、误入“传销”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女大学生为了金钱听信谣言,不惜出现“卖卵”行为。

二、大学生消费主义思想产生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

首先,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整体财富的积累让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经济的发展为消费主义者的行为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带动内需,鼓励消费也成为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里必不可少的内容。其次,在市场方面,“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2]生产者和销售商为了吸引消费、不断获取产品利润,源源不断研发、生产吸引消费者购买欲的产品。最后,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贫富差距的拉大促使一些富人生活得纸醉金迷,穷人对金钱的趋之若鹜,这也导致一些人出现了为满足虚荣心,试图通过消费的表现而跨步“上流社会”的想法与行为。

(二)传媒宣传的诱导

霍克海默等人指出,人们“所看过的所有影片和娱乐业的产品,教会了他们要期待什么;同时,他们也会自动地作出反应”[3]。资本家们为了自身企业利益,不断通过技术宣传手段对消费者进行残忍地“掠夺”。事实上,有时我们购买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而是因为广告背后资本家们的诱导。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这已经对人们进行着“无形的、看不见的奴役”。

同时,随着互联网以及大众传媒的普及与发展,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他们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电视剧中富人的奢靡生活、综艺中明星的同款服饰、网红明星的好物推荐,普通大众为了缩短与明星富人之间的差距,在价格“合适”的条件下,也开始竞相购买,其实质不过是资本家广告营销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人们的隐私喜好也都暴露无遗,在人们日常购物、使用APP的时候也是无数数据收集信息、统计数据、计算概率的时候,资本家正是通过这些大数据精准地掌握着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吸引消费者更多地购买,大学生在价值观树立时期,更将是难以抗拒明星广告的狂轰滥炸。

(三)大学生自身心理

属于“00后”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网络、手机信息日新月异,这使我们的消费观念日益更新,消费产品愈见丰富,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在这种环境下的大学生们,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在辨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羊群效应”,从而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消费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大学生们在消费过程中受到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但追求个性、标新立异,喜欢展现自我,希望通过服饰穿着、电子设备等外在形式来追求“优越”的大学生们的心理,不外乎源于攀比炫耀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扭曲病态的。

三、消除大学生消费主义思想的对策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正确思想

首先,消费主义思想本身也属于一种价值观,面对这种错误的消费观、价值观,我们更应维护好、树立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只是单纯被记住的24个字,而应该将其时刻谨记并作为自身践行标准的重要信条。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不仅仅应该作为学校政治课的主要内容,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完整的学习成长期,融入到全面的教学课堂中,在学生成长成才时期就要教会他们辨别错误思想、错误行为,从而避免盲目从众、攀比的心理意识,树立正确绿色的消费观。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校园勤俭节约、求学上进的校风对于减少学生攀比意识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对更高的理想信念的追求意识,注重学习与实力的塑造,有利于学生减少虚无的攀比思想。最后,学生热衷炫耀、追求金钱的消费主义思想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不自信,关注学生背后的心理诉求,补足其“精神之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求。

(二)重视传媒意识形态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马尔库塞曾指出,科学技术“其目的就是维护现存社会制度,于是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新形式”[5]。我们要时刻注意西方外来文化及思潮对我们意识形态的侵袭,把握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发挥好科学技术的作用,借助网络传播媒介,不断争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利用大数据时代,借助媒介进行消费知识宣传,通过网络意见领袖宣传发表正确的消费观言论,从而培育大学生理性的消费意识,勇于将“炫富”“拼爹”等行为拉出水面,将其不正常的丑态暴露于阳光下,从而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如何利用金钱创造出更深刻的价值,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利益的替代。同时国家还应注重对网络舆情的把控,对于消费思想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引导其言论走向,及时作出事件反馈,坚决杜绝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新闻思想大肆宣传,将错误的消费主义观念与思潮遏制在萌芽中。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科学消费观

现代高校教育往往重视专业知识的培育、理论的灌输而往往忽视学生在思想意识发展中的诉求,忽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素养的塑造,忽视学生对于错误心理的纠正与改变。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与发展,思政课教师要从根本上为学生厘清各种西方思潮的危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范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心理诉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广泛联系在一起,加强金钱观教育,培育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辨别事物丑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摆脱消费主义的侵蚀,摆脱西方文化的荼毒,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消费观。

猜你喜欢

消费观消费主义金钱
Film review:WALL·E
正确认识消费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消费观
二则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