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与中学鲁迅作品的思维教学价值

2021-03-08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孔乙己鲁迅核心

郝 帅

(延安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并明确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运用,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1](4)。在2020年修订版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表述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可见,把语文核心素养深入贯彻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已势在必行。

中学鲁迅作品指被各版本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鲁迅的作品。鲁迅作品自20世纪20年代被选入语文教材后,始终在语文教材中保持极高地位,以2017年开始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初中选编鲁迅文章7篇,高中选编鲁迅文章5篇,那么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在众多的中学鲁迅作品中,如何发现鲁迅作品的思维价值、如何寻找鲁迅作品中的思维模式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及如何利用鲁迅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知人论世,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鲁迅在年少时期便饱尝中国封建意识形态下中国社会人情的冷漠,十三岁祖父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去世,家境骤然下滑,正如鲁迅所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2]从当时现实环境来说,1911年政治革命爆发期间,思想革命涌起巨大波澜,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自然对传统封建文化展开强烈的批判。他感情的烈焰包容着他的理性认识,理性的认识给他感情的烈焰续着燃烧不尽的柴薪,二者都在批判的基点上燃烧着,决定了鲁迅作品中体现着深刻的批判性思维。

第一,对封建伦理道德、礼教制度的批判。《孔乙己》是各种版本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领会到鲁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教师必须分析文本存在的两个几乎相互平行的主题。第一是封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整天满口“之乎者也”,穿着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却由于经济状况不支持他用读书人的坐喝方式,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多年不舍换下,他的灵魂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封建伦理制度深深荼毒。他确实是读书人,然而没有取得功名后便没有其他谋生能力,在不断挣扎中彻底沦落。可见,封建的教育和文化不仅不能赋予人健全的心智,还不能赋予人生存能力。第二是咸亨酒馆的酒客对孔乙己的无情戏谑,体现封建关系的残酷实质。酒客们的笑声和欢乐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酒客们指责的三句话直击孔乙己心中最不敢面对之处,在孔乙己难言的痛苦中获取肆意的快乐。

第二是对自我的批判。鲁迅批判外部环境时,有勇气将刀刃向内,对自己进行批判,或可称之为反思。《孔乙己》以小伙计“我”为叙述人,文中形成三个层次的“看与被看”结构,读者开始比较认同“我”对孔乙己采取有距离的旁观态度,随着叙述展开,读者开始向隐含读者靠拢,批判叙述主人公“我”。读者与“我”之间形成一个层次的“看与被看”结构,鲁迅也批判作品中的“我”。小说中的“我”虽然不是真正的鲁迅,但是含有鲁迅的某种精神特质,折射出鲁迅对自我的批判。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学生每天受到无数信息的冲击,容易受到外界杂乱信息的影响和诱惑,只有在生活与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接触到的事物,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鲁迅其人其文体现出的独一无二的批判性思维和思想深度具有极大冲击力,尤其是《孔乙己》,教师应该向学生剖析出文本中蕴含着的鲁迅的批判,使学生在审美享受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思维,这才是学生最应该学习领悟的。

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分析鲁迅作品中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内容略显单薄,鲁迅作品中批判性思维之下还蕴藏可以发人深省的逻辑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简单来说是指能从简单的、已经熟知的事物中看出不同寻常之处。正如温儒敏认为鲁迅是中国现代社会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认识最深的人。在鲁迅战斗的一生中,总是能从外界客观事物和自己内心世界中得出只属于自己独特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宣言。

第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教学《祝福》《孔乙己》《故乡》这些文章中应该让学生看到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群众的政治压迫主要是通过封建政权的力量实施的,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经济剥削主要通过占有农民土地进行,但是封建思想的力量要强大和复杂得多,只有当封建思想转化为社会广大群众的思想,也就是说转化为社会思想舆论的主要力量时,封建思想才能实施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表现封建思想对“小人物”和进步知识分子思想命运的窒息作用和扼杀作用,代替封建统治者向悲剧主人公扑面而来的正是这种笼罩一切的社会舆论。

第二是从常人无所发现处发现新的问题。对已有的现象与问题提出独特的看法,深刻发掘事物的内在本质,既求同又存异,展现出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3](23)。《祝福》中的柳妈、鲁四老爷,《孔乙己》中的短衣帮、《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围观群众,鲁迅从国人爱看热闹的性格里发现这些“看客”们在“吃人”,只不过他们的“吃人”行为是在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冷漠的“看客”们对自己、对社会没有反思,当时的中国正是因为这样的“看客”太多才陷入更悲哀的处境。鲁迅运用逻辑性思维,从常人无所发现中发现“看客”,刻画他们精神上的病入膏肓,给予我们启迪。

逻辑思维是一种极重要的思维能力,一个人之所以有深度、有内涵便在于他有优质、灵活、持久的逻辑思维,对于学生而言,逻辑思维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和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逻辑思维的形成对他们的人生大有裨益。鲁迅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作品,无不透出他的独特逻辑思维,通过分析文本可以获得极大的思维教学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鲁迅作品中的深层次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无形之中培养逻辑思维。

三、以管窥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钱理群在很多场合都讲到,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般的作家,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鲁迅的思想是后人学习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基点,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鲁迅对典故、意象、文体、语言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在中学阶段,教师可以运用课文着重向学生展示鲁迅作品对文体、语言的创新。

统编版语文教材选编了鲁迅的四篇杂文,在杂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鲁迅最初以小说家闻名国内,但在之后的战斗中鲁迅以独有的气质,创造出了一种瑰丽堂皇的杂感文体——杂文,之后,杂文便成为鲁迅追求光明、反抗黑暗最有力的武器,杂文已成为“最为锋利”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深入了解鲁迅的一把钥匙。

鲁迅是现代白话文的奠基者,创作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的百万文字成为我们学习白话文的典范。除开拓语言形式之外,鲁迅还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极大的创新性。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应注意到文中“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2]。“相见”一词一般用于人和人的交往,透露出对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的怀念之情,但后半句向我们说明,“相见”的对象是百草园。把“确凿”和“似乎”这样两个表达相反语义的词放在一起,将互相矛盾的判断放在一起是鲁迅对语言独具匠心的运用,“似乎只有一些野草”是写意,表达出在“我”的眼里不仅有野草,还寄托着童年时的乐趣。同样在《孔乙己》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运用了语义相反的词,“大约孔乙己已经死了”[2]。“已经”是肯定,而“大约”是模糊,表现出孔乙己的死与不死并不是“看客”们关心的重点。“忘却”是鲁迅要将内心的悲痛暂时放下继续战斗,“记念”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他有责任写出文章悼念这些烈士。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人不仅是懂得知识、墨守成规的人,而且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的人。这些含有创新性思维的作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典范,只要能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鲁迅作品的创新性思维价值,寻找到鲁迅作品中创新思维模式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契合点,让学生对此有独特的体验,就必定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

四、深入感悟,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可以全面地看问题,能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深入感悟后发现鲁迅揭露国民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以绝大部分的艺术力量和最光辉的艺术篇章,深入地甚至可以说无情地解剖中国农民身上的精神弱点,把他们的愚昧、落后、保守、狭隘刻画得淋漓尽致,但是鲁迅也把最诚挚、最热烈、最深沉的感情倾注在国民身上,像一个成年的儿子对待年迈的父亲一样,了解农民、关怀农民、默默又赤诚地爱着农民。

同样对于先进知识也是既有批判又有支持的,批判他们革命的不彻底性、批判他们的软弱性,但是在这些批判之下体现出的是对他们的同情。《故乡》中,“我”再回去时,闰土已经在苦难生活的磨炼下变得麻木,但“我”仍然没有受到封建等级观念的阻隔,期待与闰土平等交流的机会,并且希望新生一代过上新的生活,我们所未经历过的生活。《祝福》中“我”无力拯救祥林嫂,但是充满着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恶,对鲁镇社会氛围的不满。这两篇文章中的“我”都代表先进知识分子,两个“我”都没有改变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但是鲁迅把他们作为“明天”的希望。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既是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又是顺应新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既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又是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必备品质。这两篇文章中具有大量的辩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到这样的深度,让学生体会辩证思考问题的范式,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就是学会思维,思维是人的智力的核心能力,语文学科不仅是语言学科,还是一门思维学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具有生长潜力的语文核心素养。鲁迅的作品中的人很小,但地盘很大,容纳了全部中国人,越是在一个躁动混乱的时代,越需要一个沉静、倔强的灵魂,通过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我们发现,中学鲁迅作品蕴含如此巨大的思维教学价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把这些作品作为思维教学典范,结合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多方面的思维价值,把作品中蕴含的思维内涵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是核心素养时代发挥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绝佳策略。

猜你喜欢

孔乙己鲁迅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