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季子朱在妻吕氏考

2021-03-08潘国平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吕氏朱熹

潘国平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朱在是南宋理学大儒朱熹季子,在朱熹三子中年岁最小,但年寿最长,官职最高,成就也最大。朱在在朱熹生前曾长期随侍左右,得家学之传。朱在在朱熹身后,尤其是朱熹平反之后,作为朱熹唯一在世的儿子,仕途通达,屡获升迁,官至侍郎。1984年,福建建瓯朱在墓出土的《宋故太中大夫焕章阁待制朱府君圹志》(以下简称《朱在圹志》)是研究朱在生平、朱熹家族和南宋理学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弥足珍贵[1]。根据《朱在圹志》的记载,朱在“娶吕氏,东莱成公之女弟,继黄岩赵氏”。笔者曾对朱在的第一任妻子吕氏为吕祖谦之妹的身份做过简略的解读,但仍有不及考述之处[2]。为此,本文试对朱熹季子朱在妻吕氏的身份和家世等问题进行补充考证,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朱在妻吕氏非吕祖谦之女

《朱在圹志》由朱在之子朱铉、朱铸所撰写,圹志记载朱在“娶吕氏,东莱成公之女弟”。东莱成公即吕祖谦,因吕氏郡望东莱,吕祖谦卒后追谥“成”,故世称东莱先生、吕成公、东莱成公。女弟为妹妹之别称,如《说文解字》载:“妹,女弟也。”《尔雅·释亲》载:“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是故,朱在妻吕氏“东莱成公之女弟”即“东莱成公之妹”,吕氏为吕祖谦之妹。传世文献包括朱氏后裔的谱牒资料和今人著述中,不乏朱在妻吕祖谦之女的讹误,当以《朱在圹志》吕氏为“东莱成公之女弟”为是。

考诸史志文献,关于吕祖谦之妻室子嗣,其弟吕祖俭所作《圹记》叙之甚详:“两娶韩氏,今龙图阁学士元吉之女;又娶芮氏,故国子祭酒烨之女,皆先卒。子男三人:岳孙、齐孙早夭;延年,甫三岁。女二人:华年,适进士潘景良;嫘女亦早夭。”[3]清王崇炳《吕东莱先生本传》亦载:“公三娶,皆先卒。一娶韩尚书元吉女;继室即元配韩氏妹;继娶芮氏,故国子祭酒芮公烨女。一子曰延年,甫三岁,官至侍丞。一女曰华年,归于潘景良。”[4]由此可知,吕祖谦生平凡三娶,皆先卒,一娶韩氏为韩元吉之女,即前韩氏;继室韩氏为元配韩氏之妹,称后韩氏;三娶芮氏为芮烨之女。吕祖谦所生三子二女,在淳熙八年(1181)吕祖谦去世之时,仅一子延年、一女华年两人在世,另外三人均早夭。

近些年,浙江武义明招山吕祖谦家族墓地出土了部分吕氏家族墓志,是研究吕氏家族的重要发现[5]。目前已公布的资料中就有吕祖谦元配前韩氏的墓志,由韩氏之父韩元吉撰写,《吕祖谦妻前韩氏墓志》中载其所生子嗣:“女曰复,男曰康年。”[5]继室后韩氏、芮氏卒后,则有吕祖谦本人亲自撰写的《祔韩氏志》和《祔芮氏志》,收入《东莱吕太史集》。《祔韩氏志》中记载后韩氏所生:“二女,长曰复,幼曰螺。”[3]《祔芮氏志》则未提及芮氏所生子嗣[3],但吕祖谦去世时“甫三岁”的幼子吕延年应为芮氏所生。同时,检索吕祖俭、吕乔年为吕祖谦所撰《年谱》系年,绍兴二十九年(1159)己卯“十一月初四日,女华年生”,淳熈三年(1176)丙申“三月二十三日,女华年归于潘景良”;乾道七年(1171)辛卯“四月二十二日,螺女生”,乾道八年(1172)壬辰“是岁,螺女亦夭”。[3]

由此可知,吕祖谦所生的两个女儿,长女吕华年,又名复,为前韩氏所生,与潘景良成婚;次女吕螺,为后韩氏乾道七年(1171)所生,与朱在乾道五年(1169)的生年接近,但吕螺未满两岁早夭,不可能与朱在成婚。因此也可以断定,《朱在圹志》对朱在妻吕氏为“东莱成公之女弟”的记载是可信的,朱在妻吕氏不可能是吕祖谦之女。

二、朱在妻吕氏为吕祖谦同父异母之妹

目前已发表的浙江武义明招山吕祖谦家族墓志资料,恰巧有吕祖谦之父吕大器和吕大器妻曾氏的圹志,其中《吕大器圹志》由吕大器之弟吕大猷撰写,《吕大器妻曾氏圹志》由吕大器本人亲自撰写。因此,吕祖谦父母墓志资料的发现为考证“东莱成公之女弟”的身世问题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和线索,可与传世文献可相互参照,也可补传世文献之不足。为便于论述,兹将《吕大器圹志》《吕大器妻曾氏圹志》文本的相关内容节录如下:

宋故右朝散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绯鱼袋,吕公讳大器……公政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生……乾道八年二月七日,以疾终于家,享年六十。是年五月十六日,葬于婺州武义县明招山祖茔之次。娶曾氏,故尚书礼部侍郎几之女,前公七年卒,赠宜人,实合拊焉。子男四人:长祖谦,左宣教郎、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次祖俭;次祖节;次祖烈。女二人,尚幼。[5]

右朝奉郎、尚书仓部员外郎吕大器妻孺人曾氏,其先赣人,后河南,为河南人,故通议大夫、敷文阁待制致仕曾几女也……以政和乙未六月十五日生,绍兴甲寅岁除日归吕氏。生三男:长祖谦,左从政郎、新南外宗学教授;次祖俭;次祖节,尚幼。孺人性至孝,父没,哀毁成疾,以乾道二年十[一]月一日终于建业舟中,享年[四][十][二]。[5]

由此可知,《吕大器圹志》记载的吕大器子嗣,有儿子四人:吕祖谦、吕祖俭、吕祖节和吕祖烈;女儿两人。《吕大器妻曾氏圹志》记载的吕大器妻曾氏所生子嗣,仅有吕祖谦、吕祖俭和吕祖节三人,却未提及幼子吕祖烈和他的两个女儿。因此可以推断吕大器的六个子女,吕祖谦、吕祖俭和吕祖节是吕大器的元配妻子曾氏所生,幼子吕祖烈和另外两个女儿则非曾氏所生。从《吕大器圹志》的记载来看,乾道八年(1172)吕大器去世时“女二人,尚幼”。如此,则乾道二年(1166)吕大器元配曾氏卒后,吕大器应该有续娶或纳妾,吕大器的幼子吕祖烈和两个女儿是续娶的继室或妾室所生。吕大器两个女儿的生年应该是在吕大器元配曾氏的卒年乾道二年(1166)和吕大器本人的卒年乾道八年(1172)之间。换言之,吕大器的两个女儿和吕祖谦、吕祖俭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朱在妻吕氏是吕大器的两个女儿之一。朱在娶妻吕祖谦之妹,在朱熹和吕祖谦等人交往的相关文献记载中似乎语焉不详。笔者在《南宋〈朱在圹志〉补释》文中蠡测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吕氏为吕大器之侄女,属吕祖谦的旁系亲属。[2]这个臆测是错误的,在此特予纠正,朱在妻吕氏为吕祖谦同父异母之妹的直系亲属身份无疑。

考索文献资料,吕大器的另一个女儿吕氏嫁给了南宋权相史弥远的心腹党羽李知孝。南宋吴泳《缴李知孝宫观梁成大罢黜词头》载:“臣窃见朝散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李知孝,绍兴名臣之孙,东莱望族之婿。”[6]清同治本《山阴天乐李氏宗谱》有李知孝的传记载:“配吕氏,东莱成公之妹,生乾道六年庚寅五月二十一日,卒宝庆元年乙酉八月初五日。”[7]是故,吕大器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朱在和李知孝,李知孝妻吕氏“东莱成公之妹”与朱在妻吕氏“东莱成公之女弟”均为吕祖谦同父异母的妹妹。考李知孝生于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李知孝妻吕氏生于乾道六年(1170)五月,两人生于同年,而朱在生于乾道五年(1169)正月,较李知孝和李知孝妻吕氏仅年长一岁,如此,则若吕氏二人非孪生姐妹,朱在妻吕氏的生年应该也是乾道六年(1170)之前或之后的一两年,这样也与《吕大器圹志》中乾道八年(1172)吕大器去世时二女尚幼的记载相吻合。考虑到朱在乾道五年(1169)的生年,朱在妻吕氏极有可能是与朱在同龄,即生于乾道五年(1169)。

三、朱在和李知孝的连襟之亲

朱熹与张轼、吕祖谦是南宋理学宗师,并称东南三贤,亦称乾淳三先生。南宋楼钥《吕东莱太史祠堂记》记之曰:“乾道、淳熙间,儒风日盛。晦庵朱公在闽,南轩张公在楚,而东莱吕公讲道婺女。是时以学问著述为人师表者相望,惟三先生天下共尊仰之。”[8]乾淳三先生志同道合,三人弘道东南,私交甚笃,关系密切,其中朱熹、吕祖谦二人更是情谊深厚。朱熹曾遣送长子朱塾到婺州(今浙江金华)从学吕祖谦,朱塾后来娶妻吕祖谦同年兼门人潘景宪(字叔度)之女。吕祖谦之女吕华年所嫁潘景良,则是潘景宪之弟[3]。朱熹季子朱在娶妻吕祖谦之妹,朱、吕两家联姻无疑也是朱、吕等理学名门家族交往和南宋理学发展历史的一段佳话。

吕祖谦卒于淳熙八年(1181),时年朱在才12岁,朱在与吕氏成婚应该是在吕祖谦身后若干年。儒家礼制向来重视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朱熹和东莱吕氏家族是理学世家,对于男女成婚的年龄,朱熹《家礼》卷三《昏礼》“议昏”条载:“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身及主昏者,无期以上丧,乃可成昏。”[9]朱熹长子朱塾22岁时娶妻金华潘氏,次子朱埜娶妻五夫刘氏是二十多岁,这与朱熹主张的议婚年龄相合,朱在与吕氏成婚时应该是在三十岁前,即庆元五年(1199)之前。庆元之际,朱熹和东莱吕氏家族的吕祖俭等道学中人均已深陷庆元党禁的政治漩涡,被列入“伪学逆党”遭到罢黜,吕祖俭庆元四年(1198)七月死于筠州(今江西高安)贬所,[5]两年后朱熹亦卒。朱、吕成婚或许是在党禁未弛的庆元年间,迫于时势,两家联姻,并不为世人所关注。据朱熹门人记载,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弥留之际,朱在“时方调官中都”[10],朱熹为此遗书朱在,“令早归,收拾文字,且叹息言:许多年父子乃不及相见也。”[11]朱在成年之后,长期旅居在外。朱在与吕氏成婚的时间,可能就在朱熹所感叹的父子分离“许多年不及相见”的年月之中。根据《朱在圹志》的记载,朱在妻吕氏和继室黄岩赵氏“皆先府君卒”,即两人都卒于嘉熙三年(1239)之前,而吕氏的卒年应该更早,朱在应该是在吕氏去世之后续娶黄岩赵氏。朱在所生的子嗣,有子四人(朱铉、朱钦、朱铸、朱铅),女二人(朱锽、朱镃)。[2]他们是吕氏还是继室黄岩赵氏所生,则待考。

值得一提的是,与朱在结为连襟的李知孝,是南宋历史上恶名昭著的奸臣。李知孝为高宗朝参知政事李光之孙,又是吕大器之婿,因此被称为“绍兴名臣之孙,东莱望族之婿”。李知孝起自名家,但苟于仕进,依附权臣史弥远,甘为鹰犬,排斥诸贤殆尽,与梁成大、莫泽并称“三凶”[12]。毋庸讳言,宋代的理学诸贤,其后世子孙不乏“颓其家声”者。史弥远专权的“嘉定更化”时期,朱在仕途通达,官至侍郎,但朱在为官任上也有“趋媚时好,遂阶法从”的非议,吕祖谦之侄吕康年则坚守道义而有“诸学子孙,惟吕氏未坠”的好评[13]。朱在和李知孝娶妻吕祖谦之妹,两人均为“东莱望族之婿”。理学魁首朱熹的儿子朱在和恶名昭著的奸臣“三凶”之一李知孝结有连襟之亲,这个事实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更加凸显朱熹、吕康年等宋代先贤倡导并身体力行“尚气节而羞势利”的可敬和可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朱在圹志》对朱在妻吕氏为“东莱成公之女弟”的记载是可信的,吕氏不可能是吕祖谦之女。吕氏应该是吕祖谦之父吕大器续娶的继室或妾室所生,吕氏与吕祖谦、吕祖俭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吕氏与朱在两人极有可能是同龄,即吕氏的生年也是在乾道五年(1169)。朱熹季子朱在娶妻吕祖谦之妹,朱、吕两家联姻是朱、吕等南宋理学名门家族交往一段佳话。理学魁首朱熹的季子朱在和恶名昭著的奸臣“三凶”之一李知孝同为“东莱望族之婿”,朱在和李知孝有连襟的姻亲关系。希望本文对朱熹季子朱在妻吕氏身份和家世等问题的考证,能为增进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助益。

猜你喜欢

吕氏朱熹
明清易代之际的批判理学:再论吕留良理学思想的基本定位*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乡约“吃了吗”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春日
《吕氏乡约》中的廉洁思想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吕氏春秋》中的养生观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