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低年级段语文课外阅读板块的教学策略
2021-03-08朱秀敏宋金民
朱秀敏 宋金民
(1.滨州学院 人文学院 2.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山东 滨州 256600)
中宣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对2021年的全民阅读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全民阅读”活动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6年以来,此项活动已经开展了十余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阅读氛围日渐浓厚。小学低年段孩子作为全社会特殊的群体,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在“全民阅读”活动和书香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部编版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外阅读板块设置的意义
我们把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低年段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也是小学的第一学段。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其中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能够阅读比较浅显的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和故事等,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5万字。[1]
部编版教材自2016年9月份在全国部分省市相继投入使用。这套教材主张构建“课外阅读”与“教读”“自读”相结合的阅读体系,其中在小学一、二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三个栏目。从选文内容上来说,这三个课外阅读板块的题材内容大多为童谣、儿歌、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绕口令等,如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集中推荐了五本童话集;从选文特点上来说,三个课外阅读板块紧扣“一起读”“快乐”“爱”等字眼,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语言材料,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遵循了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还引入“大人”这一角色,为培养低年段学生的阅读思维提供了“支架”;[1]从阅读要求上来说,更侧重激发低年段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陪伴和指引下逐步过渡到自主阅读。
在亚马孙中国发布的“2020全民阅读报告”中考察了中国家长对于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高达95%的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梦想大致在童年期或者青春期形成,阅读对于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近八成的家长平时也会陪伴自己的孩子进行阅读。[2]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上自政府部门,下至学校、家庭方面都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对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在个体成长和终身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部编版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外阅读板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部编版教材自2016年9月份开始投入使用,迄今尚不足五年时间,虽然出现了六百余篇与“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三个栏目相关的教学成果,但皆是单论其中的某一栏目,从总体上对部编版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外阅读板块的研究较少,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成果比较零散。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部编版教材减少、压缩了讲读课文的数量,给了教师们一定的教学自主权,但是教学参考书对课外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不仅有“启动课”,还有中期的“推进课”和后期的“交流与成果展示课”,这样算起来,最少需要三个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安排这些课时,如何将课外阅读纳入总体的教学计划,对一线教师们来说,很难有完整的规划,并不能有效落实课外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要求将课外阅读延伸到家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如何跟家长沟通合作,怎么给家长布置作业,布置了如何具体落实,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老师如何为家长们示范亲子阅读,亲子阅读的效果怎么保证,又如何进行反馈、评价和考核,所谓的家长课堂、家校合作等如何具体实施。因此,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日渐重视的今天,我们需要打开思路,集思广益,提供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部编版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外阅读板块的教学策略
作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必须是爱好阅读、有资历的读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语文老师必须多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读的书并非教参、教辅之类,应该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使其内化为博雅的气质和风范。低年段的孩子们一般都比较崇拜老师,老师这一角色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孩子,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阅读的“种子”。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提倡“1+X”的语文教学方法,比如学习了一首有关月亮的诗歌,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另外三四首有关月亮的诗歌;学习了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可以扩展阅读安徒生其他的童话或者别的作者的童话。其中的“X”部分正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不必精讲、细讲,重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老师可以常常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读书心得。老师要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并有独到的见解。老师可以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在学生读完之后,再列出一些讨论的要点,在同桌和小组之间组织讨论,自由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老师流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收集他们的反馈。低年段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尚不高,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不要将答案固定、强加给学生,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勇于质疑和提问,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图书或网络资源,让他们自己归纳、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评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在全班进行展示。
此外,教师必须在阅读方法上对低年段学生进行指导。如默读法,小学入学伊始,老师们可能会让孩子们指读,虽然指读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识字效果,但是会妨碍学生对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理解,默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因此,老师们一定要教会孩子们从初始的指读尽快过渡到默读。叙述法,在学生读完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叙述作品的内容或回顾某一章节或片段的内容,并把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其中其实也用到了联想法,引导学生不仅要会读、会写、会思,还要会听、会说、会辩,让他们敢于表达,勇于质疑,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被反驳之后,又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能锻炼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促使他们综合运用多样的语言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记录法,要求低年段学生认真做读书日志或读书心得,这样可以让他们静心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制作词汇档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记录俗语、名言警句、成语、比喻句、把字句、被字句、AABB式词语、ABAC式词语等,并将这些材料编写成词典或者简单的语料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解释法,让学生解释说明整部(篇)作品或某一片段设置的意义。开药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多问几个怎么办,让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国外未成年人文学阅读的一些教法,如链接法、横向拓展法、批判性思维法等。[4]
在阅读对象的选择方面,对小学一、二年级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部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和“我爱阅读”栏目设置的意义就在于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快乐”和“爱”来。适龄虽然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我们也提倡“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这种带有一定挑战难度的文本选择原则。阅读对象可以从简单、易读开始,然后基于学生熟悉的话题,阅读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文本,让他们自始至终都有愉悦和新奇的感受,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和体验上的共鸣。我们可以根据某一特定主题,组织小学低年段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比较阅读或整本书阅读,拓展视角,加深理解和感悟。温儒敏提出可以“连滚带爬”地读书,[5]这种读书策略更适合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正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他们可以浏览,可以泛读,有时候也可以不求“甚解”,绝对不能倒他们阅读的胃口,一定要激发他们的情趣,保护好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悦读”,即开心地、快乐地、没有任何压力地读书。教师也可以引导小学低年段学生进行“海量”阅读,适当读一些“闲书”,要照顾他们丰富的阅读体验,不仅仅是为了背诵考点或写作文而读书,读书过程中切忌将阅读材料浓缩成应付考试的数据或知识。
在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冲击着儿童们对大千世界的感受,教师们可以引导他们尝试不同形式的数字阅读方式,丰富阅读体验和阅读生活。
在阅读评价方面,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提倡个性化课外阅读,在评价方面自然要遵循个性化评价的原则。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整齐划一的考试限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阅读的体验,采用多种形式的个性化阅读评价。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比赛,如成语接龙、故事沙龙、古诗文诵读、课本剧展演等;也可以组织常态化的早读、午读活动和班级微信群阅读打卡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激发兴趣,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有效巩固课堂知识和课外阅读效果,从整体上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为每个学生配备课外阅读档案袋,记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性材料,如阅读记录卡、读书手抄报、简单的语料库词典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期末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
四、结语
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非凡,尤其是对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心智和思维发展还不成熟,仍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足够的引导和关注,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有了更多的亲子和“宅家”时光,语文教师可以在沉静内心的同时,思考有效的课外阅读策略,让小学低年段的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方面取得切实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