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与认知域概念及其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探究

2021-03-08徐剑波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界标图式介词

徐剑波 陈 煊

(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欧洲,由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共同构成,是当前语言研究的重点所在。该学科揭示了人类对语言学习和应用的过程规律,帮助发现语言现象和规律,进而指导语言教学。

一、意象图式、认知域与认知语言学观

(一)意象图式、认知域与认知语言学语法观

作为一种研究人类大脑思维活动的独特学科,认知语言学从语言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语言进行分析,进而理解人类的思维活动方式,认为语法和语言的使用过程没有严格的区分。[1]认知语言学在语义以及语法结构之中,一般强调语言的认知域以及意象图式,试图找出语言的基本概念认知域意义,并以其意义为核心,通过隐喻方式映射到其他方面的认知域,进而可以衍生出语言意义理解中其他抽象意义。也就是说某个语言语义的多个的语义项都有一种意象图式的内在联系,或者说存在内在的规律与逻辑。这与早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所提倡的观点大为不同。结构主义语言学坚持认为语言的语义的多个不同语义项之间没有相关联系,或者规律紊乱,难以相连。例如:“There’s a house and then through the field.”这段话无论从逻辑角度还是从语法结构上都好像不太严谨,房屋作为静态物体,不会出现又消失,但这仅仅是从概念化的观察视角理解的含义。如果换个角度,这句话是作为在火车上观察窗外景象产生的描述,就正是描述观察者眼中的场景。[2]

(二)认知域理论与认知语言学词汇观

传统词汇教学法在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注重词语的随意性。词汇教学体系作为开放体系,词汇数量庞大,一般对于第二外语的语言学习者来说,感觉毫无头绪,难度较大,在外语的学习研究上对于词汇的研究地位相较于语法关注度要低。但由于词汇在语言学习中作为最基础的学习项目,加强词汇研究十分重要。1980年,赫克托·汉默莱(Hector Hammerly)和金岭提出语言教学需重视词汇。[3]现代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语法对于语言词义的描述不注重语义,而注重认知域。认知域是我们在进行语义结构描述之时所覆盖的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它能够是指一种简单的人类认知经验中的认知概念,也能够是一种错综复杂,多线式发射的认知体系。其中的基本认知域就是我们认知世界之中的基本经验,是我们进行认知过程之中最为普遍、最为简化的,是我们进行认知活动的基本工具。[4]应用语言学中研究的方向大多是语法研究,对于词汇的研究较少,而认知语言学通过发现和揭示语言现象的规律来指导语言学习,尤其是英语词汇的学习。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方位介词(spatial prepositions)分析

(一)意象图式理论与方位介词

意象图式,是人类的认知体系之中,对所接触的事物及其之间关系认知的一个重要层面。根据认知语言学概念理论,方位介词属于空间概念(spatial domain)的核心意义,大多用来表述空间位置,或者说空间关系的,是我们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语言学认知域当中的基本认知域。因为在人类的认知经历之中,我们时刻处在一种多维的空间之中,人类最早所接触的有形物体都有一种空间概念,我们的认知活动也都在有形的空间之中,认识空间概念,也就理所当然是我们进行其他认知活动的基础,与之联系的空间意义也会经常被我们映射到其他意义域之中。1987年,兰艾克(R. W. Langacker)通过把意象图式分成TR(射体,trajector)、LM(界标,landmark)以及path(路径)三个组成部分对空间图式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结构阐述[5],认为空间图式表现的是射体(TR)与界标(LM)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以TR为主体,LM做参照物。方位介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这种射体(TR)与界标(LM)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如《高级英语》第一单元中有这样一句:“John’s father moved a small generator into the downstairs hallway...”射体(TR)为a small generator,界标(LM)是 the downstairs hallway,path(路径)就是John’s father的动作,into这个方位介词很好地表现出射体与界标之间的不对称关系。

(二)认知域隐喻引申(metaphorical extension)与方位介词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在1980提出,基本的方位性概念(spatial domain)可以引申用来表达其他的概念域(domain),包括具体的时间域(time domain)以及抽象的抽象概念(abstract domain)[6],同时,他们也表示,常见的大部分概念都是根据方位概念的隐喻引申(metaphorical extension)来构建的。莱考夫和特纳(Turner)在1989年表示空间隐喻实际是就是某种意象图式隐喻(image schema metaphor),在其引申与映射过程之中,空间图式以及其核心意义逻辑都会有一定保留。[7]而此前讨论的意象图式身体与界标关系图式就为词义与引申概念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框架图式。同样,以《高级英语》第一单元中的这样一句为例:“A neighbor, whose husband was in Vietnam, asked if she and her two children could sit out the storm with the Koshaks.”在本句之中,she and her two children当然为意象图式中的射体(TR),storm为界标(LM),sit为路径(path),out的意象图式基本核心概念意义为射体(TR)通过某种路径(path)运动到了某种界标(LM)之外,经过概念引申映射到了一种新的抽象概念。但其基本核心意义得以保留,也即她和她的孩子们(TR),会在柯夏克家坐着等待,袖手旁观(path)storm(LM)的结束。

三、意象图式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范畴化归类

罗施(Rosch)提出的理论认为,在同一个范畴之中,各个成员的地位不同,中心成员具有典型的特殊地位,为范畴的原型。英语成为了与中心成员相似的非中心成员。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不断向外拓展的。词汇意思也有这样的特征,是以中心词汇为基础,不断向外拓展的意义链,共同组成的词义网络。因此,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应当先重视基础词汇的学习。先学习简单的、使用频率高的基本词汇然后向复杂的、少见的词汇拓展。基本词汇相当于原型,与其他非基本词汇有着共通的关系,这些关系特征对于学习复杂词汇有较大帮助,能够成为同义词认知的有效助力。例如,以think(想,思想的表达,思考的结果)为基础词汇原型可以拓展出许多与think有关的词汇。opine(以为)、suppose(料想)、imagine(设想)、reckon(估想)、 guess(猜想)等等这样的近义词,都与其原形词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中心词汇都为think的想象思考活动;甚至还有remember(回想),cogitate(谋划),cerebrate(动脑筋),believe(认为),等等。再如:以cry为基础词汇原型拓展出的有关词汇,cry本意为哭之意,但也延伸出喊叫、大叫、请求(大声地)、抗议(大声地),甚至是动物野兽的吠、嗥等。这样的近义词都是以cry(大哭)为意思中心进行拓展的。在高校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也应当以原型词汇为基础进行延伸、拓展教学,这对加深词汇的理解运用有益。

(二)建立意象图式思维

作为人类获取意义的主要方式之一,意象图式是运用了动觉、意象、完型三种方式认知外界事物的认知模型。莱考夫提出了形式空间化假设,对于词义变化以及多义词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对through认知有这几大方位意义:①表示从一端到另一端;②表示断开;③表示遍及某地;④表示贯穿之意。根据其方位或者方向意义,可以更好理解其延伸出来的合理的词义,如“透过(窗户)看”“穿越某地”“从头至尾”,乃至“经历”“凭借”等意义。而对于介词on可总结为四点[8]:①on的原型意义表示接触关系,如a book on the table;②除了接触关系,又有了附着的含义,如ring on a finger;③增添了稳定的整体关系,如the handle on the door;④在视觉上有接触特征,却可以分离的接触,如shadow on the wall。建立了这种思维模式,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与介词有关的词汇,减少认知障碍,提高认识能力。

(三)搭建隐喻桥梁

约翰逊与莱考夫在1980年提出了隐喻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人的思考过程中也存在着隐喻现象,那么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隐喻意识,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运用比喻表达。由于词汇的多义性,就提供了广阔的隐喻空间,例如:observe既有表示“观察,注意”之意,也有“评论,说话”之意,还有“默哀,静默”之意。这几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可以在含义之间建立隐喻思维,由于observe表示的是“仔细,认真地查看或者默默查明事情”,诸如“行注目礼表示尊敬、集中视力进行监视、遵循规矩”等等都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又如fly,本意为“一种两翼飞虫,苍蝇”,作动词就表示有翅膀的鸟等“travel through the air”,由于空中飞行速度很快,就可以引申出 “moving quickly or suddenly”的意义,经常可以用来描述“时间过得飞快”,“生活过得忙碌”,乃至促使物体快速移动等,可以隐喻“快”。但要注意的是,多义词的意思连接不是随意连接的,而是通过特定的引申机制发展而成的,每种意思的联系都是有所依据的。[9]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高校教师要善于运用隐喻的桥梁对学生进行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意象,生动形象地理解不同概念的联系规律。

四、结语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量不足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传授词汇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词汇思考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于词汇记忆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特别是对于词汇的学习,可以持续让英语学习者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以此作为学习英语的动机,提升语言词汇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界标图式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从认知角度看OUT OF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性扩展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