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工会参与职工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1-03-08徐变云段琼慧李夏浩祺
徐变云 段琼慧 李夏浩祺
1.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陕西 咸阳 712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工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举办传统的文体活动已不能满足教职工的精神需求,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联合学校相关部门,为教职工创建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护教职工的科研成果,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和多载体,举办各种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营造文化自信的氛围。
一、高校工会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高校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高校党委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党政的重要支柱力量之一,是广大教职工利益的代表[1]。工会组织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部分,与整体校园建设及校风形成紧密联系,具有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的职能[2]。
(一)高校工会的工作职责
《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四个方面。高校工会要维护职工的文化权益,先明确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了解高校教师的呼声,找准大学工会的定位;发挥组织纽带作用,为教职工创建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护教职工的学术产权不被侵犯,维护教职工应享有的文化权益。
(二)工会在教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工会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组织者、号召者和引导者[3]。工会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是工会的职能之一,工会的组织功能可分为两种,一是紧密联系教职工,把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员工紧密联系起来,组织广大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聆听职工的呼声。二是工会联系校园各部门,通过部门联合,为教职工提供相关的培训计划,提升教职工的自身素质,保障教职工的各项权益。工会让职工紧密围绕在党委领导下的学校建设中,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与自身职业规划。
二、教职工文化权益的内涵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教职工文化建设,应以创新性和前瞻性为代表,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高校职工的职业能力提升权益
高校工会要行使其教育功能,为教职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教职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地,高校教师是知识水平总体较高的群体,教书育人,他们对知识的更新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工会根据教职工的特定需求,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继续再教育,使教师在知识、业务能力和薪资待遇等方面均有提升,让教师对工会有依赖感、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高校职工的科研成果保护与传播
高校工会开展教职工学术成果的存储、宣传与保护工作。高校教师每年发表的论文、出版的教材、专著及申请的专利等,都是自行保管,校内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致使教师的知识产权处于无人监管境地。工会发挥其职能与角色,建立校际联盟和区域联合,以建立机构成果库的形式,保存、保护和传播教师的科研成果,尽力维护教职工的知识产权。
(三)丰富高校职工的业余文化
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是高校职工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先进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承担着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能[4]。教师的业余文化建设,注重教职工的心灵建设,以身心健康为目的,休闲娱乐为宗旨,举办多种形式、载体和内容的文化生活,满足教职工对精神文化的深度需求,让教职工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之余,体会到工会的人文关怀与辛苦付出。
三、职工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建立多维的协作平台
1.搭建校内文化平台
工会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组织好校内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教职工的个人发展做层级服务。一是成立职业能力规划小组,联合校领导、各二级学院、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为职工提供各类型的培训、出国进修、访学的机会;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背景,为教师制定技能成长计划,提升教职工的个人知识与能力、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二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小组,利用法律和技术手段,保护教师的科研成果,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宣传教师的最新成果。
2.结成高校联盟
高校工会协调好校外关系,包括取得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与支持,与本地区外部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协商,共建校际之间学术资源的机构成果库,保护、储存和传播教师的科研成果,实现校际资源免费共享。
3.打造校园文化标识
成立职工文化保障小组,打造校园文化标识,建设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优秀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增强教师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加凝聚力,提升广大教职工幸福指数[5]。高校依托地方社会,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积极向上、活力创新的校园文化。
(二)运用高科技创新工作方式
高校工会工作也要创新。针对教职工的复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可以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技术,根据年龄、职称和专业背景,将教职工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搜集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其它需求,以金字塔的方式罗列问题,搭建校内公共平台,通过微信、QQ、校园内网等平台,根据内容可分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有针对性、有步骤的解决教职工关注的问题。同时,负责人向职工推送学校的最新政策、培训、交流、学习及其它活动,组织、宣传工会的各项文体活动等,把职工文化建设成网络现实小社会,方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关注教职工个人隐私,对校内交流平台做严格把控,防止教师的个人信息被窃取或者泄露。
(三)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学校从人员、政策、经费、技术、场地及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制度的可行性与持续性。其次,运用精细化管理观念,基于学校向研究型或应用型大学的转变、高校教师群体的学习型与创新型特点,用精细化的方法,明确工会的职责与目标;根据不同教师群体,分析教职工的需求差异,将目标细划为不同的等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层到高层,逐一解决,为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服务。再次,制定激励机制,宣传、号召和鼓励教师广泛参与工会的各种活动中,通过各社交平台和网络,让教职工参与学校及工会的发展与建设决策中,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