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告学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1-03-08张亚楠邢琳琳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广告学体验式专业课程

郑 红 张亚楠 邢琳琳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广告学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广告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广告学素养,为未来顺利走上岗位打基础。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深入认识到课程思政与广告学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以此更新传统的教学认知,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推进广告学专业课程的完善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广告学专业课程的教育水平。

体验式教学作为教育创新发展衍生而来的新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变,并进一步实现“以知识为核心”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建设目标。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技能逐步转变成自主探究,进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充当引导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积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教育核心的最终目标。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及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主要针对的是建构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格局模式,把各个类型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发挥协同效应作用,将“立德树人”纳入教育教学主要任务的现代化教育观念。

理论教育的实质就是把有价值意义的思想转变成现实,展现了新一代马克思主义建设者实现改造世界的主要模式与思维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机制下的广告学专业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广告学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着眼点都是培育学生,同时也将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主要的教育目的,在人才培育目标方面方向是相同的,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同根共源,在方法论方面更是异曲同工。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代社会各类思潮涌现,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较强功利性的思潮,会对思想价值观不成熟的学生造成严重影响。高校学生年龄不大,价值观及人生观不稳定,面对繁杂的社会思潮,很容易出现迷失情况,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部分高校学生感到孤独,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缺失。出现这一情况,从受教育者角度分析,一大原因就是家庭与社会对高校学生造成的影响。社会及家庭对高校生的无底线宽容,使得部分高校生自私且冷漠,毕业后无法融入社会。

网络上信息繁杂、参差不齐,其中包含着诸多不良信息,造成学生出现越轨行为,严重的甚至导致网络违法犯罪。因为高校学生学习时缺少有效引导,自身对网络信息无法分辨,又习惯利用键盘发表意见,无法判断自己的理念是否正确、是否越轨,仅出于一时意气在网络上发表自己观念与态度。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未经分辨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或通过自己掌握的技术窃取他人信息,不知不觉间触碰法律红线。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告学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继承与传播马克思主义“三观”意识,形成课程思政的情感体验

马克思主义“三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决定着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立场,也影响着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方向。广告学专业课程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勇于面对人生难题,并且使学生能够养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强化学生自身的观念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从“开学第一课”入手,为学生讲解广告学专业课程和人生发展方向规划,进一步展现高等教育“任务目标—实践工作—职业梦想—事业发展—人生梦想”的人生方向层次,让学生从“创新就业”的发展视角逐步转变成“创新创业”的人生视角,进而将“就业层面”的“任务目标—实践工作—职业梦想”模式转变为“创业层面”的“事业发展—人生梦想”模式,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目标。

广告学专业课程主要以“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创业小组”“设计能力”“商业价值”等为主导。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应该积极遵循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新、创业实例引入到教学设计,进而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互融合,并且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以此来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的改革步伐。譬如,广告学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在讲解广告营销创新知识点时,可以将在毛主席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打破“俄国十月革命依托城市暴动”的模式,从客观层面对我国国情展开系统分析,提出伟大决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取得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通过结合历史事件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思维创新的重要性。

(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依托体验,师生共同发展”的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教学对策

基于课程思政的大环境,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要意识到教育创新改革的必要性,以此将课程思政与广告学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形成“行动实践—能动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实践路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从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入手,组织学生自主创新,模拟广告公司,通过设计公司的名称、标识、理念,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接受广告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与教育培养。

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也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平台体验。在创业创新课程任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现代信息化助教系统软件,展现智能手机签到、课堂随机抽查、作业设计安排、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成果展示等多元化的功能,以此来打破传统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的传统壁垒。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延伸与扩展,进而在强化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现代化、网络化的思政教育新平台。例如,充分利用平台丰富教学案例,通过观看央视专题纪录短片《大国品牌养成记》,实现课堂线实时互动讨论,让学生从企业发展与品牌崛起的视角,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如何立足专业,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振兴民族企业。广告学专业课程通过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精神的相互融合,推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三)丰富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路径,共创“一二三”教学融合平台

共创“一二三”教学融合平台的“一”主要针对实施“创新一分钟”的广告学专业课程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通过积极探索,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的发展新政与现代化行业发展成果,积极学习创新创业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和广告人的经典案例,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并最终形成和谐、愉悦的学习培养氛围。例如,在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一分钟展示环节的优化设计时,需要学生展现与强化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自己对于广告作品的独特创意。教师将“创新一分钟”作为主题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教育延伸,也有助于规划整合教育课程,使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导向下,相互展现学习成果,共创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

共创“一二三”教学融合平台的“二”主要针对课堂教育的延伸与扩展。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的相互融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院奖”“大广赛”“公益大赛”专业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比赛活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团队合作的锻炼,展现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其目的是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应用能力,进而使学生意识到自身所学知识能够满足企业、行业发展需求,以此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专心致力于广告作品的创意设计之中,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意识。

共创“一二三”教学融合平台的“三”主要针对组建“学习共同体”。任课教师利用校级工作室,创设“广告工作室”,实现“专创融合”的创新教育方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合,并通过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小组参与“创新行动社”等多元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与展现,刺激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让学生参与到广告专业相关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走入企业,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实现深度学习,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素养不断提升,形成和谐、愉悦的教育环境,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展开优化创新,形成良好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因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从体验式教学入手,优化创新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互动,发挥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并最终使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更加完善,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猜你喜欢

广告学体验式专业课程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脱靶篇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关于广告学专业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校广告学本科专业特色发展分析
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