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推进: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2021-03-08贾晋杰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贾晋杰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富连成社以其教育模式和办学成就,成为旧式京剧科班的典型代表,不仅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且办学时颇长,横跨了晚清与民国两个历史时期。民国时期作为社会形态转变阶段,新思想新观念大批涌现,形成社会改革思潮,富连成社身处这一时代,必然深受影响。
富连成社进入民国后实施的教育改革,即为旧式京剧科班受到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影响,探索并推进改革的典型。这一改革必然会发生,这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富连成社为求生存,自我调整利益关系而作出的应对措施。这一改革有其发生的基础条件。改革过程中呈现的反复性与开放性,也是其必然特征。
纵观民国各大报刊视域下,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历史可以明显看出,富连成社发起教育改革的过程,是从外界强制下为了自身生存发展,而不得不适应社会思潮进行的,发展为自身利益引导下主动探寻改革方向的过程。富连成社的教育改革,本质是为了应对外界挑战,不得不对自身状态做出调节和改良。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可分三个角度详述。
一、尝试对旧式科班系统改革
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体现在尝试系统的改良旧式科班。
科班作为戏曲职业教育机构,在戏曲市场化后逐步孕育形成,并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发展,最终呈现出“随班带徒”,即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模式,不断传承延续。成熟于晚清鼎盛于民国时期的京剧,市场化程度较高,顺应市场需求,出现了以富连成社为典型,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京剧科班,呈现了旧式科班发展到巅峰的状态。
受文化背景影响,旧式科班自身存在发展局限,有其弊端存在,时代发展的需求将旧式科班推向不得不转型的关头。富连成社作为旧式科班的典型代表,积极尝试系统的改良旧式京剧科班以适应市场需要,成为众多旧式科班尝试改革的典范。
新文化运动前,戏曲艺人的社会地位不高,且旧式科班因其私营性质,童伶入科即要签订“关书”,即立下字据,“凡于期限内所得银钱,俱xx师享受…无故禁止回家,亦不准中途退学...倘有天灾疾病,各由天命”[1]。且在学戏过程中,还要采取体罚手段督促学生,学生身体健康尚且不能保证,遑论提升教育水平增设教育课程。
富连成社受时代进步思潮的影响,积极增设素质教育课程,解放学生思想;并从饮食、住宿等方面提升学生生活质量,重视学生身体健康,是针对旧式科班弊端的系统改良。推行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完成学员职业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升学员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更能够适应社会潮流发展的戏曲人才,同时也使科班能够在时代进步潮流中发展完善,适应市场需要。
但改革并非一次完成,富连成社教育改革过程中呈现出反复性的特征,是当时严酷市场竞争下,戏剧行业理想高度与艺人基本生存需求产生巨大空隙之后的必然结果。
富连成社推行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在于,事业理想与生存环境之间存在差异。以前述开设识字班为例,特别班并无人报名。可见,虽然社会思潮给予京剧艺人全新的社会身份,但对于艺人来说,生存技能才最为重要。在没有办法保证生存的前提下,事业理想实在远如浮云。
从个人推及到班社,对于富连成社来说也是如此。虽然时代的浪潮将其推向了改革的风口浪尖,但对于科班本身来说,能够保证学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剧目质量,保证稳定的市场份额才最为重要。相对而言,增设教育科目等并非必须,而且在经费支出等方面,实际带来了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规范,完全靠自发意识与市场约束去完成改革,需要先解决科班的生存问题。在没有办法解决科班生存问题的情况下,教育改革存在一定阻碍。
在富连成社推进改革的全过程中,富连成社负责人为科班前途与发展,一直在积极追求进步,不断探求完成改革的路径与方法。然而一旦科班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抉择时,必然会断臂求生,保持原先的组织结构,先求生存再图发展,且组织结构中增设的部分并未彻底融入科班原有建制,每当科班发展状况不佳时教育改革便会停滞,改革必然不可能一次性彻底完成,最终呈现出反复性的状态。
富连成社对旧式科班系统改革的过程中,又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逐渐体现出有别于传统旧式科班之处。
富连成社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试图打破旧式科班教育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努力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扩大学校规模,最终体现在富连成社学生数量之多和培养人才之广。
二、 尝试向学校教育转型
富连成社施行教育改革的时候,是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即新式戏曲职业教育机构为参照,进行逐步完善。在改革过程中,吸纳学校教育的部分成就。如更为规范的安排学员作息,改善住宿条件与饮食条件。
在办学后期,则直接提出向学校教育改组的目标,彻底打破旧式科班的组织结构。主要原因在于,旧式京剧科班的建制存在难以摈除的程序性弊端,且难以从制度上均衡技艺学习与文化教育。以富连成社为典型,对旧式京剧科班的改良,依旧不能满足旧式科班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需要,最终呈现了科班教育向学校教育转化的面貌。
三、转型过程中的示范价值
富连成社的办学历史依旧有重要价值。考察当时戏曲职业教育的内核,富连成社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完全可以造就出技艺水平不低的演剧者。从富连成社培养出了众多的京剧名伶,其学员充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等新式戏曲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成为京剧教育界的一股有生力量即可看出。
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取旧式科班技艺培养的经验,在时代思潮认知的基础上,参照新式戏曲职业教育学校办学经验,吸纳学校教育的优势之处进行改革。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过程,极具探索性。
最终展现出的思考是,出于戏曲行业的特性,戏曲职业教育依然带有非常强的传承意味,对学生技艺的培养依旧是戏曲职业教育的内核。除此之外,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关于人身限制、体罚等制度,与当时社会思潮和社会进步要求产生矛盾,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应当废止。
试图以有效的引导教育替代体罚教育,在旧式京剧科班对学生的管理办法失效后,想办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从压迫式学习转向求知式引导,则成为富连成社等旧式京剧科班转型后,戏曲职业教育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富连成社作为旧式京剧科班,在保证自己市场竞争力,维持科班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尝试对现代戏曲教育迈出探索性的步伐。富连成社的教育改革,带有推动性的本质,是传统戏曲职业教育向现代戏曲教育模式探索的过程。现在看来,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整体方向极具探索性,并且以自己的实践作出了尝试,可作为旧式科班教育向现代教育模式探索的典范。
四、结 语
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过程,是尝试系统的改良旧式京剧科班,适应市场需要的教育改革探索[2]。
富连成社成立于晚清,对学生的培养承袭的是传统京剧科班的教学模式。进入民国后,新的社会思潮涌现,富连成社在时代浪潮下被迫推进前所未有的改革,探讨旧式京剧科班如何转型,尝试给学生更为全面的身心教育。
富连成社的教育改革,可作为尝试系统改良旧式科班的典范。梳理富连成社教育改革的过程,以此为例分析探讨旧式京剧科班转型过程中所呈现特征的原因,具有探究过渡性和典型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