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墨子“兼爱”思想与“天价物资”道德冲突的思考
2021-03-08陈俊丞梁倩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陈俊丞 梁倩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道德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今,面对疫情中出现的“天价物资”道德问题,我们也应当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将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相结合,寻找解决方案。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基于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观点,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集体利益,其道德思想至今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天价物资”道德问题与墨子兼爱思想
(一)“天价物资”道德问题的出现及根源
“天价物资”是在国内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出现的道德问题,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疫情突发导致许多家庭没有及时购买到必备物资,在疫情造成的恐慌下,许多家庭开始抢购生活物资、防护用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部分超市、药店不顾国家的禁令以及社会稳定的需要,大幅抬高了人们急需物品的价格,从而出现了六十元的白菜、数百元的口罩等一系列“天价物资”。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目前的生活,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心理等错误思想,在其诱导下,一部分人开始不择手段的攫取金钱。在疫情期间,正是由于一些人信奉“金钱至上”的思想,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哄抬物价,才出现了“天价物资”的道德问题。此次“天价物资”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加强道德教育,完善道德教育体制机制的紧迫性。
(二)墨子兼爱道德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内容
墨子的道德思想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首先,墨子主张爱应当是没有差别的、平等的爱。墨子在《兼爱》中提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1],主要讲述了要做到“兼以易别”,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大爱精神,尊重其他国家、其他家庭、社会中的其他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形成亲睦友善的良好道德风气。其次,墨子认为义利是统一而不是分割对立的。墨子主张以“义”作为追求利的首要前提,任何利益都应当在符合“义”的前提下去追求实现,否则获得的利益就是不道德的,应该予以摒弃。
二、“天价物资”与墨子兼爱思想道德冲突成因分析及意义
(一)“兼爱”思想与“天价物资”道德冲突成因
1.道德要求冲突
“兼爱”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内容“兼相爱,交相利”,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每个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互利中维护集体利益。然而“天价物资”这一道德问题表现出来的则是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私人经济利益,置集体利益于不顾,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兼爱”思想中要求的相互关爱背道而驰。
2.经济发展与道德教育发展存在落差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道德教育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力度较弱、教育效果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与道德教育发展存在较大的落差,导致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出现“天价物资”追求私利与“兼爱”中提倡的关爱他人、公利为先思想的冲突。
(二)对“兼爱”思想与“天价物资”道德冲突分析的意义
1.有助于完善社会道德教育体制
“天价物资”道德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的短板,应当如何采取措施补齐短板,是我们面对“天价物资”道德问题时应当进行的思考。研究“天价物资”道德问题有助于我们发现社会道德教育体制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完善道德教育机制,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持久性。
2.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灌输的结果,也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成果。在面对引起社会热烈讨论的道德问题时,公民往往会在参与讨论的同时进行自我道德反思,这种诞生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反思行为往往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具渗透性和实效性,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3.有助于深入发掘“兼爱”思想的时代价值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我国的道德建设目前正处于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上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不良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侵蚀,我国目前的道德建设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2]。通过分析“天价物资”与墨子的“兼爱”道德思想的冲突,有助于我们深入发掘“兼爱”思想的时代价值,发现其与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培养的公民道德的高度关联性,发挥其蕴含的积极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墨子“兼爱”道德思想解决“天价物资”道德问题的途径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兼爱”道德思想,还是如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等道德理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对美好道德品质的向往与追求[3]。在新时代,以墨子“兼爱”道德思想融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杜绝“天价物资”道德问题的再次出现,需要从多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道德建设目标。
(一)党和政府重视引导
党和政府应当培植公民道德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将墨子道德思想中适应时代、适应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因素提取出来与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从道德层面杜绝置社会利益与集体利益于不顾的“天价物资”道德问题。由于人身处社会之中,彼此的情感思想和行为选择会相互影响。因此,要注重榜样示范教育的对社会成员的道德影响作用,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道德模范榜样。
(二)学校要加强对青年道德意识的教育
学校作为青年步入社会前的重要培育阵地,肩负着塑造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疫情中,许多大学生志愿者投入到家乡疫情防控的一线,奉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对于青年道德塑造起着积极的作用。学校除了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关心爱护他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集体利益为先的正确道德意识[4]。
(三)个人要自觉关爱、尊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
除了身处环境的道德氛围,外部道德教育灌输,个人也要自觉培养“兼爱”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首先,个人要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认识是行为的先导,马克思的实践观强调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道德作为对世界的重要体验,在指导人们行为,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良好道德思想的强化。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德理论也同样离不开实践,而个人道德观念及行为的正确与否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联系中才能得到验证。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坚持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对自己的道德思想进行锤炼,在社会生活实际中,通过反复的道德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