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武医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2021-03-08林玉平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医武术医疗

林玉平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1)

2012年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同年“健康中国”首次出现在官方政府工作报告中;2014年习近平总书提出打造“健康中国”;2015年“健康中国”被正式列入国家战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中提出“全民健康是全民小康的基础”,同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预防慢性病和康复方面的积极作用[1],2019年,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再一次提出要深入推动“体医融合”。在国家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国民健康成为体育界和医疗界共同的目标,“体医融合”是大势所趋。武术是体育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促进人健康发展、慢性病治疗和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武术具备场地器材简单、练习难度相对小、受众人群广,是强身健体和防范亚健康的首选项目,“武医融合”是实现“体医融合”的重要方式,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健康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健康中国视域下分析武术锻炼的积极作用,探索“武医融合”的内涵及其面临的困境,并对“武医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一、武术锻炼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预防是目前医疗界和体育界公认的最有效健康手段[2],各项研究表明,武术锻炼在促进健康、辅助治疗慢性病和增进心理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武术锻炼促进健康

研究表明,武术套路、太极拳、健身气功和养生功十二法等对促进人体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张艳通过实验证明定期的武术套路锻炼对学龄男童身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对力量、耐力、柔韧和平衡方面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作用[3];陈会鹏通过实验证明武术套路八极拳可以增强学生的呼吸机能、吸氧量、肺活量,提高学生的柔韧耐力和力量等身体素质,降低中学生的体重、安静心率,但对身高增长无明显作用[4];李梅等通过实验发现武术可提高课堂维吾尔族小学生平衡能力,且干预对动态平衡效果中的左右控制能力的效果优于前后控制能力[5];段廷进等通过实验证明传统武术桩功浑圆桩的系统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姿势稳定能力和平衡能力[6]。

(二)武术锻炼辅助治疗慢性病

武术套路、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对慢性病的防治需要积极作用。王新等通过实验证明单纯的运用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差于运用康复疗法结合八段锦的治疗,八段锦在提高老年患者腰腹肌功能上有一定效果[7]。李静雅等通过实验证明太极拳锻炼减轻了KOA老人症状,提高其运动能力,抗阻训练可以提高KOA老人运动能力但不能减轻其症状[8]。于雅洁等通过实验证明太极拳运动对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及肺功能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社区及家庭康复中推广[9];仲卫红等通过实验证明经筋推拿配合易筋经训练能更有效治疗通过实验证明患者[10]。

(三)武术锻炼增进心理健康

武术对降低人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缓解消极情绪、提高幸福指数和自尊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王涛等人通过实验证明健身气功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境状态[11]。程香等通过实验证明发现练习健身气功五禽戏对大学的前额叶和海马代谢指标NAA/Cr、Cho/Cr等有一定改善作用[12]。肖留根等通过实验证明练习健身气功对老年人的焦虑现象有所缓解,且练习时间越长,老年人的焦虑状态改善效果越好[13]。张美云等通过实验证明参与健身气功锻炼时间越长,老年人幸福指数改善效果越明显,它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有效方法之一[14]。郑云峰通过实验证明健身气功可以进一步改善留守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自尊水平、抑郁和焦虑水平具有积极的预测和缓解作用[15]。

二、“武医融合”的内涵

“体医融合”一词最早由宣海德提出,他认为“体医结合”是构建社区居民健康屏障的最佳组合[16],“武医融合”是“体医融合”的一部分,是实现体医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冯振伟等从历史起源性角度出发依据武术和中医起源的同根性、执法的互利性、目的的同一性和传承的融通性分析了“武医融合”的可行性[17]。本文中的“武”是广义上的武术,包括太极拳、气功、长拳、易筋经、套路演练以及对抗搏斗等一系列的养生功法的锻炼方式、武术相关的运动处方、武术保健、体质检测、武术康复以及武术实体部门、院校和武术相关的体育产业等。本文中的“医”也是指广义上的医学,包括医学诊断、治疗、评价以及社区医院和卫生部门等实体。“武医融合”是指用医学提供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对武术的锻炼项目、方法和手段进行选择、归纳、总结和指导,使其武术锻炼更加科学和处方化,两者结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健康中国视域下“武医融合”和协同发展面临困境

(一)缺乏顶层设计支撑

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动体育、医疗、文化等的融合发展,2016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深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有效融合,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同时地方也在根据中央政策进行积极的落实,如全国首家“体育医学院”在重庆创设,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体医融合创新研究中心”等,“体医融合”正处于全面开始阶段,“武医融合”作为实现“体医融合”的实现方式之一,却鲜有相关部门和学者提出要加强“武医融合”的顶层设计和研究,武术中的太极拳、气功、易筋经等养生功法和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进行有效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是具有科学支撑和可行性的,“武医融合”的发展不仅需要借助健康中国和“体医融合”契机进行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政府的统筹和顶层设计政策的支持,构建社区医疗与武术健康管理和服务等的相关组织,让“武医融合”真正落地生根。

(二)亦武亦医相关人才匮乏

亦武亦医相关人才匮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无论是体育类高校还是医学类高校培养方案都未设置“武医融合”相关专业,体育类高校经常将培养目标设定在运动技术的培养,医疗类将目标培养在从事医疗和医学研究上,两者交叉融合部分非常欠缺,“武医融合”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但目前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是相对薄弱,亦武亦医指导者也相对匮乏。师资力量方面,在设有武术和医学专业的综合院校,大部分武术教师和医学教师是分离的,武术教师懂武术但不懂医学,医学教师懂医学但不懂武术,两者无法有效进行融合;武医结合专业的教师主要任职在体育部门,一部分武术教师对武术各项目和锻炼方法非常熟知且运用很好,但结合临床医学和中医指导又捉襟见肘,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部分教师可以进行理论指导,但因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进行实践指导等,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武医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亦武亦医人才就业困难,由于群众对武术的健身效果和“治未病”了解不够深入,所以他们对亦武亦医人才的需要也不够强烈,导致高校培养的亦武亦医人才毕业后只能去从事单一的武术指导,无法进行武术和医疗的相关指导,人才就业无法保障,培养方案就需要再修订,如此恶性循环,亦武亦医人才也越来越匮乏。

四、健康中国视域下“武医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一)建立“武医融合”大健康观

“新医改”提出健康的保持主要以预防为主,大健康观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是健康中国的战略核心所在。在这种全局观念下,体育与医疗融合,互相弥补,相宜得彰,“武医融合”是实现“体医融合”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建立“武医融合”大健康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加强宣传,使民众了解武术的锻炼方式、武术的价值、“武医融合”的内涵、作用机制和实施方式;二、政府部门、武术协会、医疗机构合力建构武术各项目“治未病”的实施计划和具体操作方式;三、从大健康观和大卫生观的角度出发,加强武术学科和临床医学的理念融合、武术监测技术和临床监测相结合,武术运动处方和医学治疗相结合。

(二)强化武医技术融合

武术和医疗技术融合主要是指为完成促进健康的大目标采用的武术手段和医疗手段,武医技术融合主要包括武术健身指导和医生临床治疗技术的融合、武术健身方法和医学治疗方法的融合以及武术健身理念和医疗治理思路的融合。以上三者的融合都可表现在运动处方门诊技术的融合,医疗门诊部门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初步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信息,借助医学检查和运动评估诊断患者问题所在,综合以上基本信息和问题开具武术运动处方,在治疗期间,武术指导员和临床医生需要共同跟踪患者实施、反馈情况以及生活和运动习惯的保持,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更改武术运动处方,如此良性循环,将武术和临床治疗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优化武医资源融合

武医资源融合主要指武术和医学可以互相借鉴彼此资源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生命健康,发挥资源利用多样性和最大化效应。主要表现在医疗器械和健身器材的融合、武术健身器材场地和医疗设备场地的融合以及武术人才和医疗人才的融合。医疗器械和健身器材的融合方面,主要在于两者功能的结合和机构之间合作模式的建立;场地融合方面,2019年,《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提出要通过增加群众练习武术的场所,武术练习地日益增多和公共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拓宽,可以为开具医疗运动处方的医生和患者提供实施和治疗的场所;人才融合方面,可通过建立第三方武医专业资格证书评估平台,使设有武术专业的体育院校毕业人员和医学院毕业的人员可以通过认证并持证上岗,其中体育院校毕业武术人员可以进行普通人群的健身指导和运动康复,医学院毕业的人员可以进行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康复和运动处方的制定和修改。

(四)开发武医创新融合

武医创新融合主要在于充分开发武术项目的防病和治病功能服务于医疗器械治疗,利用医疗防病治病原则指导开发武术项目的健身和治病功能。武医创新融合还要注意武医话语权的融合,武医融合服务于群众最好的状态是“武中有医,医中有武”,两者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在武术锻炼强度、密度、锻炼方法、器械的使用中融入医学指导思想和理念,在慢性病康复、运动医学指导、体质监测、医务监督中加入武术的锻炼方案,创新性的服务于防病、治病和康复中。

五、结语

“体医融合”是未来国家体育事业和医疗服务融合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武医融合”是实现“体医融合”的重要方式,“武医融合”的发展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医疗部门、社会和高等院校等多方的通力合作,以保障“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但目前“武医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需要不断地探索,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武医融合”,具体实践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实现和发展好“武医融合”。

猜你喜欢

体医武术医疗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武术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