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研究

2021-03-08李新平

文教资料 2021年34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成员精神

李新平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精神是国家和个人作出价值判断进而作出价值选择的内在依据,是思维对存在进行有益反作用的重要因素。集体主义精神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各方面。无论是抗“疫”大考中的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理念,还是脱贫攻坚中的共享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目标,都蕴含着党和国家遵循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1]

一、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

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时代新人。一方面,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个人通过在集体中的学习和工作发现自己的短处,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共同的集体中学会合作,实现共赢,进而实现整个集体层面的和谐。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通过集体生活来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集体主义精神对社会个体的言行和举止具有隐性的规范作用。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社会内部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不同于具有强制性特点的法律规章的软性约束。在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氛围下,个人会不自觉地进入“见贤思齐”的思维模式,进而互相促进、互相成就。

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个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集体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个人品德方面的体现。这根本区别于列宁基于无产阶级实践基础上得出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旧道德的实质,即“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2]。

集体主义精神导向的实践过程中会产生无穷的聚合力和向心力,这种聚合力和向心力又会作为一种积极的反作用影响实践,从而使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将现实中人民群众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使得整个国家和集体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这种聚合力和向心力不仅表现出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对于整个国家发展的有益动力,更体现在社会成员中个体之间的和谐,社会成员于自身有安全感,于国家和集体有归属感。每个社会成员身上的这种品质都可作为国家竞争发展的有益条件支撑。

二、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集体意识淡薄削弱了国家凝聚力

整体凝聚力较弱是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缺失的一种体现。社会发展必然需要集聚社会成员的知识和力量。而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可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是否具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的标准和尺度。

致使个人集体意识淡薄的原因有许多,从社会整体角度看,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时不可避免地忽视对人民群众集体意识的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体合力,即社会合力的形成,造成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合作、资源共享等能力不高。具体原因是:第一,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集体主义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社会集体主义精神建设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没有精确落实,使其空有其表而缺乏实质性内容。从社会成员个体角度看,少数个人不能立足整体,树立大局意识且组织纪律性不强,当其与集体、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选择漠视他人与集体的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如此种种自我中心意识占据主导的现象屡屡发生必将导致社会整体失去聚合力,长此以往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这些现象的产生除社会整体层面原因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体主人翁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较差。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实现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的基础。

(二)市场经济的局限导致个人利益至上倾向

对于个人利益过分关注是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缺失的又一重要体现。集体主义原则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本质上相悖,而经过中国化的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人民群众,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人尽其才的结果。提高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促进社会总体生产力的进步,以此为策略在个人与社会的进步中实现共同富裕,达到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原则的并行不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等局限性引发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弊端能够在集体主义原则的导向下最大限度地被克服,市场经济讲求结果的有效性而忽略过程的公平性,因此需要集体主义精神凝聚力量,需要集体主义原则来指引并逐步规避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和局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纳入了第一阶段发展目标体系。[3]在新时代下,愈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践行共建共享理念,塑造集体主义精神,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集体主义精神建设的影响

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成员在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能够实现良好合作、树立大局意识的体现。“集体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静止的、孤立的概念,而是一项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4],其精神塑造影响因素众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集体主义精神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及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

在集体主义精神和价值观塑造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能够纠正社会成员因错误的价值观导致的不当行为和举止。首先,社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社会内部对其成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并指导成员个体作出相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判断进而作出价值选择,从而保证社会发展的方向的正确性。这是我党百年历史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有的政治优势。在社会遭遇重大危机时,全体成员能够在集体主义精神动员下形成社会合力,共同应对挑战。其次,社会成员由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迥异,所以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过程中出现社会成员不同个体对同一思想认同与拥护程度上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社会成员潜移默化地接受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

社会集体精神文明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社会精神文明对内部社会成员展示的是一种个人进步发展的环境,对外部的不同社会群体展示的是整个国家的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是一个国家社会优秀精神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支撑。首先,在实践层面,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四有新人”,使其能满足社会生产发展进步的需要,使社会成员能够拥有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基本技能知识,提高社会成员个体的集体意识,达到其自我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集体主义在实际践行中体现为三个层次,即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和公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调节功能能够调节集体主义原则下的利益冲突矛盾。但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难以实现平均富裕,所以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亟须一种手段来调和化解利益矛盾。国家和社会立足整体寻求发展,同时兼顾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坚持大局意识,综合配置资源,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体利益最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能够有效减少社会成员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矛盾及因集体意识淡薄导致的不良人际关系,从而使社会整体层面达到总体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具有良性的作用,体现在其育人与调节功能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路径

(一)党和政府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

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来说,二者的关系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对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过程来说,倡导者和实施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集体主义精神塑造过程中的主客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角色互换,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本质要求。

党和政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工作的领导核心和组织者,人民群众是教育客体和塑造对象。但是主客体关系转换情况也同时存在。在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的过程中,不乏有些以先进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理想信念的先进的人民群众。他们的丰功伟绩是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的现实教材。此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客体与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工作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就会发生转换。因其教育和工作的主体一致性,所以二者能良性互动于统一的实践活动中。

首先,党和政府必须制定同人民群众期望相符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所普遍认可的奋斗目标能够为集体主义精神建设提供方向和目标指引。方向和目标可以在意义的外延上被理解为信仰或信念一类的精神支撑,其能在国家和社会面临困难时聚合力量,攻坚克难,否则整个国家和社会在遭遇巨击时如同散沙一盘,不堪一击。党和政府应确立关于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的有效工作计划,综合考虑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素,这样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的工作计划稳步推进才会有保证。除此之外,社会成员的文化背景、思想品德等因素也应该被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应对并解决集体主义精神建设中出现的具体矛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特定社会成员的特定情况制定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的策略,有助于提升社会成员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营造集体主义精神氛围的积极性。党的领导作用体现在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工作中计划和操作层面的引领性,因此党和国家需要制定遵循共同奋斗目标的具体而明确的操作计划,使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工作有章可循。

其次,党和政府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在社会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工作进程中,党和政府都是行动的指挥,是教育过程和工作进程中的思想导向和行动模范。在实践工作中,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带来的效果远远超过理论、道理的言语说教。如果在塑造集体主义精神的过程中,在党和政府的内部出现腐败、集权和思想落后等现象,那么在群众内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效仿,出现个人利益至上和功利主义现象,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集体主义的形成,进而阻碍社会的长足发展。因此,引领者和被引领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整个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的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矛盾双方。党和政府应作为以身作则的学习榜样,做到团结人民群众、奉献自我。

(二)社会成员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

社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要保证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充足。社会集体主义精神塑造的成效如何,与社会成员的个人知识、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联系紧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于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具有可借鉴性。

首先,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成员的集体意识和观念的更新,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社会成员集体主义精神素养的提升和践行。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能帮助社会成员坚定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能够辅助社会成员辨别政治方向,从而坚定社会成员的政治立场。第二,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能够深刻把握集体主义精神三个层次的内涵。社会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成员灌输正确的社会集体主义价值观,增强其热爱社会和国家的情感,并作出有益社会团结和谐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社会成员对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全面的深刻的理解,引导受教育者处理好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过程能够正确把握奉献精神的时代要求。奉献精神在教育者职业道德中体现为“爱岗敬业”和“奉献社会”。奉献精神自古有之,从古代英雄主义的“舍生忘死”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再到如今“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乐于助人”的实践要求,都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导向下奉献精神的永恒以及与时代的统一。

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成员应习得“自我教育法”,即通过自学、反思等方法,社会成员自发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社会成员个体的自我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重视社会成员的自我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社会成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进行反思。反思在社会成员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工作中是必备条件。自我反思的内涵在于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和过程后反思成员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找到问题并纠正,而后总结经验,并指导后续的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实践。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社会成员进行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集体主义精神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在主体方面具有一致性、内容具有相关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具有方法论上的可借鉴性。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成员精神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