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你好,李焕英》中对亲情的回顾与展望

2021-03-08王琳琳

文教资料 2021年34期
关键词:你好,李焕英李焕英贾玲

王琳琳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 南京 210000)

一、《你好,李焕英》是女儿写给妈妈的散文诗

《你好,李焕英》是2021 年春节档票房最高的影片,自2021 年2 月12 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截至4 月已在国内突破53 亿票房,目前暂居2021 春节档的榜首。这部影片是贾玲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由贾玲、张小斐、沈腾、陈赫等共同主演,题材为奇幻喜剧电影,打出的口号是“大年初一,‘笑’顺爸妈”。随着电影的火爆,贾玲从笑星跻身为“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这在电影史上是一起开创性的事件。影片内容是贾玲根据自身经历对2016 年同名小品的延展。故事讲述了考上大专的女孩贾晓玲因为和母亲遭遇了一场交通意外穿越回1981 年湖北襄阳的胜利化工厂,因为已经知道了自己和母亲的命运,带着对未来世界的已有认知,她希望改变母亲李焕英的命运走向,贾晓玲一心希望母亲能嫁给在未来已知世界成为成功人士的厂长的儿子沈光林,以此来改变以后的人生地位。为了母亲日后的幸福,她作了一系列的努力,刚刚穿越回来的贾晓玲对母亲李焕英说:“英子,我来了,你高兴吗?我能让你更高兴!”她以为母亲能嫁给后来大富大贵的沈光林就是让母亲高兴的事情,但不管她怎么努力,母亲最终还是嫁给了平凡的父亲贾文田,她和母亲的人生没有任何改变。李焕英一句“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内心。“健康快乐”是一个多么朴素简单的追求,却道出了中国人最本质的人生追求。

《你好,李焕英》就是这样一部贴近生活的影片,在简单平缓的叙述中将一出悲剧以喜剧的形式娓娓道来,母女亲情中夹杂着人生起伏、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一一包含。真情永远是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而亲情是所有人都拥有的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也最能触动人们的内心,达到共情的效果。“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1]影片中的贾晓玲和母亲都带有一种既普遍又独特的性格特征,那是对生活的一种有效提炼,是最容易引起大众情感代入的一些性格特征。导演贾玲用电影这样的形式给母亲意外去世带来的心灵创伤进行了治愈,这是人类最本质最广泛的感情密码。母亲永远是每个人的人生起始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人生导师,她带领我们成长,塑造我们的性格,健全我们的人格,培养我们的才能……最重要的是她是我们人生情感的底色。亲情永远是最深刻最亲切的心理活动,而这个感情一旦被割裂,很多人一辈子都很难走出来。《你好,李焕英》的成功,不是工业化电影的简单制造,而是在经历了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们对亲情和家庭的热望与回归,这是一部朴素的正能量的电影。如果说《战狼》系列电影激发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引人入胜的逻辑推理引起了大众的兴趣,《流浪地球》是国产科幻电影的一次飞跃和成功,那么《你好,李焕英》所表达的就是人们对亲情的渴望和共情。

二、通往人类情感的密钥是亲情

如果说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那么亲情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没有母亲,我们就无法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亲情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最具有共情的那一部分,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导演贾玲在母亲去世之后说过:“那之后我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真正快乐了。”这是贾玲内心深处对母亲最深的爱。这种爱刻骨铭心,无法忘怀,所以这部电影是贾玲积聚多年的一次情感爆发,她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人生最初的引领者是自己的母亲,母亲总是充当安排我们人生的角色,小的时候生活起居的照顾、读书学业的辅导、高考志愿的填报,长大了以后工作婚姻的选择,无不倾注着母亲的心血和关心。而贾玲在这部电影中反其道而行,她穿越回母亲的年轻时代,想要替母亲安排一个幸福的人生和结局。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生命题,我们的人生是否可以反转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贾玲的这个电影就只是一个梦。一个梦可以打动无数的人,赚取无数的眼泪,这说明亲情所带给我们的感情走向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即使是最单纯最直接最纯粹的母女亲情,它也会有无数的走向和分支,带来各自不同的结局,遗憾或悲伤,欢笑或泪水。“你所选择的视角自然会影响故事的设计和发展,使故事不会太杂乱。换视角也就改变了故事。可以做一下这种实验,发掘一下讲故事时你有什么不同视角可供选择。如果某个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却难以从一个视角讲清楚,那么就换一个视角试试。”[2]我们在这部电影中所看到的亲情密码并不复杂,简单而直接,纯粹而真诚,可是我们却在这个共鸣中一次次地被打动,最朴素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表达亲情的名篇名作,从“孟母三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李密的《陈情令》,再到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众多的文学作品都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就如同史铁生所写的那样:“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母亲最大的梦想就是儿子能够快乐,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贾玲的母亲也是如此,她对女儿寄予厚望,倾其所有,然而女儿达不到的时候,她又能豁达的接受,并且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就好,这也正是母爱无私伟大的地方,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这就是母亲所给予她的所有的爱。而贾玲对母亲的回报就是用一部电影打开了通往母亲内心的密钥,在时空中和母亲对话,再续母女情缘,来生她要让母亲来做她的女儿。

在时间的长河中,留给每个人的亲情时刻都不一样,但是瞬间也是永恒,最值得结草衔环为报的就是亲情,因为父母是我们通往回家的唯一归途,没有了母亲,我们也就没有了家。

“时间过去,滔滔不绝的话语折损言语中的深意,因岁月冲刷而稀释的意义,被故事浓缩。”[3]在这部亲情影片的结尾,贾晓玲买了一辆敞篷小汽车,车牌号是HY1012,“HY”两个字母是母亲“焕英”的缩写,1012 是母亲李焕英的忌日。导演贾玲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回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世间最悲伤的事情。当贾玲终于成功成为母亲所期望的那样,她却不能再去孝顺母亲了,这是她内心的痛,如果母亲走得晚一点,她能成功得早一点,也许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内心的遗憾和伤痛也就没有那么深了。所以在影片中她穿插了一段母亲在台下看她表演小品的情节,而现实中的母亲却从来没有看过她的演出。也许母亲的认可和快乐是贾玲奋斗的动力,然而能够分享和陪伴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哪怕没有那么成功,甚至有无数的汗水和失败,颓废与失意……

三、亲情电影的拓展与回归

母女之间的感情有无数种,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却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我爱你甚至不需要你理解我、回应我,这只能是父母才能给予的爱。“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枯荣有数,得失难量。”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再平顺的人生也会有跌宕起伏的时刻,当繁华落尽的时候,只有亲情才是我们回归的方向。无数的亲情电影都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得意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了亲情的重要;而当我们失意的时候,最能支撑我们的往往是亲情。“就美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而言,几乎没有一个问题得到过人们的透彻思考,并且被人们系统表现出来。”[4]亲情关系的表达是电影中最常用的题材,即使是这样最普遍的题材,依然会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内容与形式,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绝对不在于它在表达某一情感时表现得有多深刻、有多全面,而在于这种情感打动人心的程度,而打动人心唯一的路径就是真诚。“可以看到,主使人物之所以是主使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希望这样,而是被自身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所驱使,才挑起重担。”[5]《你好,李焕英》中的母亲李焕英在她所存在的环境中以一种独特的性格特征被展现,但她并不脸谱化,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她的豁达和随遇而安。她既“争”又“不争”,她争电视机反映了她的率真,她争篮球比赛的胜利反映了她的好强,但是她对权力地位的不争,对更好的结婚对象的不争却更能反映她性格中最本质的底色,那就是淳朴豁达甚至有点憨厚,就如同电影的主题曲《萱草花》一样,母亲就如同萱草花一样朴实无华,没有心机,没有算计,却只是一味地为家庭、为女儿付出。电影中母亲送女儿去艺校,回来的时候连车票钱都要节省下来,在风雪中独自走回家,却不告诉女儿。这一系列的细节都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母亲的爱是一种隐忍的爱。电影的结尾贾晓玲已经知晓母亲和她一样是穿越回来的,带着对未来的已知,母亲完全可以对自己的人生作出选择,虽然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是电影制造了一个梦,让你重新出发重新选择你的人生。李焕英却放弃了这一切,走了和以前一样的道路。这是命运的不可更改,也是对命运的握手言和。普通与平凡并不是一种失败,接受与放下也是一种成功。导演贾玲在用自己的方式隔空和母亲对话,将多年积聚内心的情感和母亲倾诉,并且以喜剧的形式将悲剧诠释。这在亲情电影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从电影技巧和电影艺术来说,贾玲不是一个技术高超、经验老到的导演,但是她却用真诚感动了无数人,成为2021 年春节电影档的“黑马”,这也正应验了“千破万破,唯真不破”的道理。

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截至4 月6 日,总票房接近54 亿元人民币,这是电影史上的开拓性事件。从早期的《鲁冰花》《妈妈再爱我一次》到《天堂回信》《千里走单骑》《归来》《唐山大地震》等,亲情电影用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了各个层面的亲情。亲情电影的叙事逻辑都暗含对伦理道德的一种升华,并且在其中夹杂亲情的波澜起伏,爱恨交织。《你好,李焕英》和现实类题材的亲情电影的不同在于,以穿越作为元素来横贯整个影片的叙事,这种超越时空的手法给予了影片更大的表达空间,超越了生死的界限、长幼辈分的界限,换位了人生也置换了身份,但是并没有改变命运的走向和结局。这就是电影最质朴也是最高明的地方,就好比最好的食材是不需要复杂的烹饪的,保持原味就可以了。电影中穿越后的李焕英和女儿的第一次见面,回眸的那个眼神,导演贾玲让演员张小斐拍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因为贾玲觉得那个眼神不像五六十岁的老人的眼神,而是一个小姑娘的眼神,直到张小斐拍了无数遍才达到了那个复杂惊喜又蕴含无限感情却又隐忍的眼神。细节是电影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细节的把控。作为喜剧演员,一般会用夸张的表演方式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与性格,而这部电影以平实化的电影镜头,内敛而真实的表演方式在艺术电影和喜剧电影之间找到了一个妥帖的平衡点,兼顾了两者之间的艺术特色。亲情电影多以悲剧作为底色,像《归来》《唐山大地震》等,亲情中多有误解、背叛、伤害的因素,而《你好,李焕英》中没有这些因素,这是完美的一对母女感情,互相理解赏识,没有任何的隔阂,唯一的遗憾就是天人永隔。如果只是要表达母女感情的完美在电影中表现的空间并不大,而在平常的题材中贾玲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和麦格芬手法对故事内容作了全新的诠释,将死去的母亲复活,重新选择了一遍相同的人生道路,而使无数的观众得到了共情和情感代入。

作为一名新导演,贾玲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首战告捷,这种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亲情电影的一次大胜利。“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不知生焉知死,生死不仅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也是亲情片最要表达的重要主题。这部看似喜剧的电影的底色是一出悲剧,看似给人们带来无数快乐和笑声的喜剧演员,也许她的内心很难真正快乐起来。我们看到的事物并不一定真的就是那样,任何人的人生都存有遗憾,都有未尽的心愿,然而只要做到真情实感就足够了,就如同电影里的台词一样:“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难过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和他们道别。”

猜你喜欢

你好,李焕英李焕英贾玲
你好,我的“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走进《你好,李焕英》襄阳取景地
《你好,李焕英》 定档大年初一讲述贾玲和母亲的故事
贾玲: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