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1-03-08靳丽红吕月璞

文教资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藏族校本西藏

靳丽红 吕月璞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一、内地西藏高中班(校)核心素养导向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教育改革强调核心素养导向

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新时代教育改革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即培养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全过程,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示灯”。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2018 年1 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至此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学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有了清晰而明确的标准,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有了基本依据。

(二)建设特色校本课程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总指导,在国家课程体系下,结合地方课程,从学生发展实际出发,全面兼顾校本学情,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三者从宏观到微观,由全面到具体,相互补充、共促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当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具有普遍性、通识性,地方课程兼顾地方学情,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教育内容,形成有益补充。校本课程进一步满足素质教育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学校的多元特色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建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意义重大。

(三)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学生与内地学生存在民族差异性

由于长期的历史、地理、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藏族学生在很多方面与内地学生存在差异,例如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特点、心理素质等。如果让内地西藏班的藏族学生使用根据内地汉族学生的思维方式编写的教材,会给他们制造除语言理解困难之外的很多其他学习鸿沟,降低藏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内地西藏高中班(校)的藏族学生特点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开发具有内地西藏高中班(校)特色、符合藏族学生认知特点、以实现内地西藏班(校)育人要求为目标的校本课程,在提高藏族同学的求知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同时,突出民族教育特色。

二、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促使学生、教师、学校三个主体共同发展。只有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校为课程的开发主体,以学校、学生特色进行定位,才能开发出有指向性、适宜性和实用性的校本课程,才能促进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的持续成长及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这样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实现开发校本课程的目标。

(二)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确立多主体协同开发团队

学校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时,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和学科组的作用,更要调动和利用政府、学校、企业等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建立协同开发的多主体团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的资源协调与保障,形成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开放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校本教材。

此外,应该重视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开发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本就是为尊重、发展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将学生充分融入课程开发的过程,发挥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在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基础之上,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增长点,制订与藏族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与情感历程相适应的课程目标,使校本课程可以多层次、多方面地满足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学生需求。

(三)融会贯通学科核心素养,切合内地西藏高中班(校)特点

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教学评价,因此在开发内地西藏高中班(校)的校本课程时,必须将核心素养贯穿这四个要素始终。首先,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其次,课程内容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制订,教学方法要恰当合理,保证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有效实施。最后,采用正确的教学评价方式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检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校本课程发展核心素养。在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上,要摒弃传统的学科观念,跨越学科界限,每一门课程内容都要尽可能实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与融合,将各学科内容融为一体,坚持古今中外、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结合,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制订丰富的、多维度的立体教学内容。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相结合,既体现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又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特长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采用分层次、有梯度的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采用分层次、有梯度的课程设计模式。笔者认为,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可以遵循以国家课程为蓝本、以跨学科综合课为基础、以校本社团课为平台、以综合实践课为拓展面的四阶体系模式实施,具体理由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国家课程为蓝本,可以更好地实现同期知识相适性,在遵循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的同时,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第二,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综合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内地办学优势,运用多学科知识,横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以点带面,跨越学科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切合西藏实际育人需求的学生。第三,以校本社团课为平台,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自主选择加入社团,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需求,并通过参与校内外的活动,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创造沃土[2](13-14)。第四,校本课程的实施应真正体现发挥学生特长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宗旨,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以致用。

(二)运用立体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创立“立体化”的学习空间,将课堂内外延伸、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互补,使学生既可直观感受,又可动手实践,将思考与实践结合,通过探究过程,实现学思结合,使学生在多维多角度的活动中丰富学习组织方式,延展学习空间,提升核心素养。此外,结合内地西藏高中班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尤其要体现出多元文化内容,才能通过各类旨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活动设计,如宣传栏、校报、民族器乐、民族歌舞等活动,鼓励西藏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既展现自身民族特色,又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促进师生交流。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超越学科界限,结合个人、社会和学科的需要,生成探究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探究的过程[3]。跨学科主题学习结构化、主题化和综合性的特点对藏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全方位的挑战。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学生在主题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判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三)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决策过程要民主、开放,需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评价体系。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评价要着眼于藏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以检验是否发展藏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课程评价内容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课程总体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师不应该作为评价的主体,应该多采用学生间互评的方式,同时邀请其他主体参与评价,注重过程化考核,注重学生在参与课程期间的实践能力提升。

总之,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要体现多维度、多样性、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特点,以实现“多层次”全程评价,使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达到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知识获得与素养形成并重、群体成长与个体兴趣并重的效果,由此实现内地西藏高中班(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校本课程活动中逐步提升。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对于培养和发展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承接教育援藏重要任务的内地西藏班(校)来说任重而道远。因此,内地西藏班(校)要充分利用内地资源,发挥内地办学的优势,开发和建设基于核心素养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藏族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藏族校本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