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探讨
2021-03-08杨丰侨
杨丰侨 刘 慧
(1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试行)》明确: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因此,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口语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个人缺乏主动交流的意愿,对口语表达缺乏兴趣和自信,同时,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中式英语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学生亦未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学校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更注重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背诵,忽视学生的产出能力。基于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研究重点——知识的产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接纳程度和运用熟练程度,减少语用错误,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提高英语整体水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产出导向法”能有效地探究口语教学策略,以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环节开展和实施,帮助学生得体、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为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符合高校英语公共课堂方向转变和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的引导要求。
二、产出导向法
(一)概述及发展过程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的提出基于Swain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根据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提出的科学理论体系。该理论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有效针对教师教学中学与用分离的状况,将传统的教学顺序由“输入—输出”改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输出评价”,强调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产出导向法是针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提出的,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产出型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产出的主要目的。
(二)理论体系
根据文秋芳教授的课堂实施案例,总结出POA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部分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
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及全人教育说,是指导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方向。学习中心说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一切任务设置以学习产出为主。“学习中心说”主要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有效学习的发生,准确反映教学的本质。“学用一体说”中的“学”主要指知识输入、具体指听力教学和阅读教学,“用”指知识输出,具体包括口语教学、写作教学和翻译教学。该理念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弊端,主张输入性教学与输出型练习相结合,做到学用一体、紧密相连,使同学们的英语学习能真正投入实际应用中,避免“哑巴”英语。“全人教育说”强调语言教育是面对人的教育,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文性目标。
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及选择性学习假设,是课堂中的检验标准和理论支撑。输出驱动强调语言产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又是需要实现的目标。产出型任务的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输入促成假设提出,在输出驱动条件下,适时提供能够促成输出的任务比不提供取得的学习效果更好,使学生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提供的输入材料,有效拓展语言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选择性学习指的是依据学生的产出需要,对输入材料中有用的部分进行深度加工、练习和记忆。选择性学习期待学生掌握新知识,以强化学习效果,更具有社会价值。
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达到产出目的。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POA将产出的“驱动”置于新单元的开头。“驱动”包括3个环节: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学生尝试产出,教师说明教学。教师要针对产出目标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产出任务,并设置产出场景供学生选择,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促成”包含3个主要环节:教师描述产出任务;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学生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促成环节格外重要,以贯彻践行POA教学理念。“评价”分为即时和延时两种。即时评价指的是“促成”环节中的“检查”部分,延时评价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经过课外练习后,再将练习成果提交给教师评价。延时评价的产出结果包括复习性产出和迁移性产出。学生可以自主体验学期内取得的进步,并自我评估,实现自我提升。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转变口语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并不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和交际能力的发展。基于产出导向法,首先,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应注意教学理念和个人课堂身份的转变,教学注重口语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其次,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口语练习参与观念,认识到口语能力的提升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训练,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口语任务,并通过日常联系提高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大纲梳理正确的教学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应通过整合教材,在熟识教材内容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口语能力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目标设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口语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仅仅是思考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课堂的主人,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二)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机会
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学习理论可知,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简而言之,教师的教授内容需被学生接纳和理解方为有效输入。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实践中,因此,POA认为,英语口语课堂是高中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平台,教师应在了解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口语教学,努力根据学生的语言输入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表达机会,置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英语口语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英语思维形成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才能在运用英语时表达流畅,形成英语思维是整个英语学习的核心所在。在现代化的高中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应熟练运用并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观察、播放音频、图片展示等多种途径传递信息,为学生构造视听结合的完美盛宴,使学生能够完整详实地了解口语交际的背景知识,充实内容,保证语言环境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使学生沉浸在环境之中得到自然真实的口语训练。
(三)深入了解背景文化知识,减少语言表达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特质,注重文化差异,并将文化因素与语言相结合,是学好一门语言的重中之重。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反映西方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因此,产出导向法认为合理的文化背景知识输入是实现产出的必要。深入了解背景文化知识能让同学们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外语交际能力,让英语成为沟通学生个体和西方文化的桥梁。教师在口语教授过程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风俗礼仪、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让同学们在充分了解背景知识的前提下,体会中外文化差异,交流个人经验,跨文化交际能力,轻松自由地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使用英语。洲际之间的差异和距离难免造成语言表达的差异,如果盲目忽视这种文化差异,学生在交流时难以避免交流障碍,影响有效交流和口语产出任务的完成。只有有目的地引入相关背景知识,使文化和语言成为有机融合的整体,才能有力消除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时的障碍,提高口语水平。
(四)选取恰当的评价措施,以讲促练,以评促教
基于产出导向法“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环节,交际教学更关注评价系统,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身口语水平、纠正口语表达错误的重要环节。POA重点强调,教师在学生口语表达过程中应对课前准备、训练过程、产出结果、课后训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信息,提高产出效率。要求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指出、提点并纠正。课后的延时评价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和督促学生进行练习,以“复习巩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
四、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英语作为第一国际语言有必要被人熟知并简单运用。本文深入课堂,采取观察取样和收集、整理并反思的调查方法探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公共课英语口语教学,通过研究发现,产出导向法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积极地参与课堂,培养和提高英语口语产出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在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身上看到不同的学习效果,英语水平本身较高的学生经过学习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的口语教学课堂后,水平提高更明显,能有效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针对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差异的前提下在设计、驱动、促成环节设置更多能够为能力较弱学生所接受的学习任务,并注重机会的提供和错误的纠正,给同学们更多空间表达自我,摆脱口语表达的畏难和逃避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