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代高校的国家认同教育

2021-03-08朱国强

文教资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认同感爱国主义理论课

朱国强 范 辉

(鲁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1],一大部分正是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大学生。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聚焦于爱国主义教育,相应就具有了建构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2]。因此,建构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就要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协同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我国国家认同的历史演进过程

国家认同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的公民对自己国家所具备的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是对自己所属国家的认可与赞赏,也是公民归属感的终极体现。国家认同在我国发展到今天,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演进过程。在古代,“家天下”的观念就曾深入人心,古人将国家当成自己的家,初步具有了国家认同的建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抵御外侮的过程中曾不断明确国家的轮廓和范围,国家认同的概念愈发清晰。但由于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始终无法形成完整的国家认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3](1439)因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

二、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如何培育、怎样培育大学生,是全社会及高校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国家认同教育,无论在任何时期,都是大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自国家诞生以来,不同国家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避免不了对公民进行国家认同教育,这是培养公民爱国意识的最基本教育。

(一)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着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拥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是体现爱国情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他们全身心投入祖国发展之中,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行为做斗争的重要因素。如果向青年一代灌输错误的价值观,歪曲国家历史和现实,青年人将可能失去对国家的认同。大学校园如同一个小型社会,校园内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论是在交往方式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有显著差异,因此,一旦存在对少数民族的隔阂与偏见,就会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影响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是分不开的。因此,只要勤劳勇敢的人民能够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那么我们国家必定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同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都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往往思维活跃,缺乏经验,判断能力还不够强,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深受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甚至做出种种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不仅阻碍社会进步,还会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产生消极影响。

(三)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建构

在网络文化和新媒体文化双重冲击下的大学生,面对着良莠不齐的信息缺乏精准的分辨能力,在外来不良信息或者煽动性言论面前,可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主战场,要始终坚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爱国是一个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热爱自己的国家,必然对自己的国家充满强烈的认同感,认同国家的制度,认同国家的文化,认同国家的领导方针,只有对自己的国家充满强烈的认同感,才是真正的爱国。习近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青年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群体只有对国家、对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所实行的制度有强烈的认同感,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终生。

三、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将国家认同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

建构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如何建构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关注的要点问题。因此,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锻炼大学生思考问题时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比较分析增强对于国家的历史与现在、国家的制度与道路的认同感,提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专题教育,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国家在革命、建设过程中面对的具体问题用哲学原理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把握及对这一理论的深度认同感。同时,培育国家认同感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只有肯定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才能认同我们国家的现在与未来。思政课应该不断穿插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与介绍,大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层面提高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建构“四个自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不断帮助当代大学生增强对于国家的认同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将国家认同教育融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首先,班级作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工作是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前提的,与此同时班级也是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不可缺少的组织平台,特别是在国家认同教育过程中所进行的主题班会与班风建设这两个重要环节。例如,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题班会,并组织如以国家认同感为核心的故事分享、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班级内树立良好班风,培育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与国家认同感。其次,要将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之中。新时代,一方面各地高校可以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带领大学生深入参观各地高质量的爱国主义基地开展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搭建爱国主义的实践平台,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课外实践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要注重组织学生关注国家时政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实践宣传活动,坚定大学生的爱国志向。

(三)将国家认同教育融于大学生党团活动之中

高校党团组织一直以来都是宣传我们党先进思想的有力平台,也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党团组织既可以建构国家认同感教育机制,在党组织、团组织开设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党课、团课和主题活动,又可以及时更新对于新党员、新团员的培养模式,将国家认同作为入团、入党的重要衡量标准,将国家认同教育自觉融入基层党团工作之中。

(四)将国家认同教育融于大学生校园文化之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5]。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于大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高校应注重将国家认同感教育物化为景观、宣传标志,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标语与画报,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国家认同感的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应结合校史充分发掘红色基因,由班到校再到国,通过培养校园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深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中的精神厚度。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并不是机械的理论灌输,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融入国家认同的因素。只有大学生提高受教育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任贡献力量,形成对国家的强烈认同感,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与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只有不断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才能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政治素质过硬、本领扎实,并且有着强烈国家认同感的新时代国家栋梁,才能使他们认同中国当前的国家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独特力量。

猜你喜欢

认同感爱国主义理论课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爱国主义教育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爱国主义教育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