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
2021-03-08韩丙洋张巧岭
韩丙洋 张巧岭
(山东华宇工学院 设计与艺术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与困境
(一)缺乏群众基础,传承形式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一直在加大,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但就目前非遗文化的影响来看,尽管相关部门作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但非遗的传播、传承和影响仍不尽如人意,值得思索。
如今,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与现代生活脱节,人们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正不断降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传承断层而逐渐凋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非遗文化面临的困境也不尽相同。某些方法和途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上发挥了一些作用,很多濒临消亡的非遗项目得到了及时保护,但过于重保护、轻传承,传承理念比较狭隘,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上没能进行创造性的改变,仅仅依靠继承人,缺乏广泛而有效的传承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逐渐衰落的传播形势尚未得到有效扭转。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氛围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尤其是当前视觉文化传播处于主导地位,视频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更适合当前生活节奏,赢得受众的青睐。当代文化成为一种以视觉文化为基础的传播形式,人们注重形象的美和生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实用效果丧失、审美功能退化的尴尬局面。但新的社会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影视画面的可视化和具体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吸引力,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传播更容易被继承和发展。
二、非遗的动漫化研究
(一)研究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播途径,面临无人问津的发展困境。影视传播作为现代主流的艺术媒介,非遗的动漫化是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尽管非遗的动漫化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但也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动漫可以在精神题材、形象谱系和审美要求等各个方面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途径。动漫的传播,不仅能解决现实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而且能成为一种文献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解释。
(二)研究内容
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手段之一,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标。基于此种目的将非遗研究与动漫成果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系列动画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作为动漫的核心和雏形,比如皮影、剪纸、面具、壁画、年画等。比如皮影动画《长恨歌》,就是用皮影方式制作的作品,可见动漫和非遗有非常大的融合度。非遗的故事也是动漫创作的丰富素材,如2020年的动漫电影《哪吒》,以及近两年口碑较好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等动漫电影都取材于传统故事。非遗的语言、动作、舞蹈等都可以丰富动漫的表现形式,比如《功夫熊猫》的武术,还有京剧的一些动作。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谈到几部直接把非遗作为主体内容进行创作的动漫作品。一个是《盘瓠与辛女传奇》,这个作品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溪县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为素材,也是全国第一部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动漫连续剧。另一部《非遗特搜队》,是首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16集动漫短片,将中国南方最具特质和代表性,以及最具文化价值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项目,如海派术、独角戏、巫女坊等进行生动诠释,每集只有3分钟。第三部是非遗动漫电影首创作品《星际小蚂蚁之英雄蔡李佛》,传统的蔡李佛化身动漫英雄与动漫知名IP星际小蚂蚁合作,化解星际纷争,还插入了非遗元素。再就是《良渚异闻庐之玉作师》,这部良渚文化题材的动漫作品,系列原创音乐由日本知名作曲家小林信一操刀。我们可以以“非遗”为主题制作动画连续剧,融合不同的非遗故事,如《泰山传说》《天坛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动画短片的形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如生命哲思、人文情怀和生态整体等。二是衍生产品。动漫衍生品在动漫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动漫文化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动漫衍生产品的种类非常多,销量比较大,利润很可观,因此动漫衍生产品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毫无疑问是一项大产业。提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关键元素,应用到收纳袋、装饰品、表情包、造型手办等,将非遗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三是课程建设。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作用,结合高校“二维动画创作”专业课程,将真实项目植入课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系列动画项目进行创作,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参与实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有利于专业课程建设。
(三)非遗动漫化传播实施的可行性
将非遗形象制作成衍生产品,提高传播效率,并且将此动画项目引入“二维动画”课程中,完成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更突出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主要是以动漫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提取、总结和再创作,不再是以往的“地缘传承、亲缘传承、业缘传承”,不仅打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的传播形式,让更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还对中国动漫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创新。不是动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动漫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互利共生、合作共赢的生存方式。非遗传承需要借助现代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来传播。动漫是我国深受欢迎的文化产业之一,深受儿童的喜爱,甚至不少成年人也愿意看。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是非常有必要的,前景也非常广阔。
(四)非遗动漫化传播的意义
借助动漫化手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提高了观众的审美能力。非遗动漫化是一种集雕塑、绘画、舞蹈、文学于一体的艺术结晶,创作者融合了自身对美的感受、总结和创造,给观众传递美的视觉感受,可以通过动漫领略时代之美、技艺之美、画风之美和情节之美,培养受众对音乐、色彩、文学、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对美的感悟、评判和赏析。
第二,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传播的生动性。通过动漫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需要在熟悉项目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相关的文字表达、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动漫化处理,使其内容以更生动化的形式展现,创作者可以结合受众的喜好进行内容设定,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对图文进行编排设计,使文本更流畅、幽默,使视觉画面更生动、更有吸引力。通过动漫化设计相关人物形象,场景更具有卡通性,这样的创作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有效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通过多种媒介传播,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通过非遗的动漫化手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能够极大地丰富传播途径。动漫产品在内容设计及视觉效果方面比传统的传播展示效果有很大的优势。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与平台,不但可以提高传播效率,还可以扩大传播范围。在融媒体背景下,可以通过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多种新媒体方式进行非遗文化传播,通过动漫化的方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这样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借助动漫手段,通过各种媒体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面临的问题
(一)独特韵味缺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独特的魅力。为了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跟上现代人生活的节奏,我们需要用新的传播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创造,这也是动漫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然而,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消失殆尽。利用科技手段生产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产品,不仅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还削弱了其独特魅力。
(二)尖端动漫人才短缺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动漫制作人才数量有所增长,但是,动漫行业的人才缺口仍很大,现有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创作能力不足,作品低龄化严重,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高质量动漫作品仍旧不多,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总而言之,我国离“动漫强国”仍有很长的距离。
随着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生产困境非常明显,我们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的同时,应积极寻求以现代传媒为主体的新的传播方式。非遗在现代社会如何生存,这是时代对我们的又一个考验。动漫,作为现代媒体重要的传播方式,是视觉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晶,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媒、文化产业、学校教育等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