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博物馆发展及对策性思考
——以泗县博物馆为例

2021-03-08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泗县博物馆历史

张 甦

(安徽大学 历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博物馆是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优秀文化成果的窗口,是发挥社会服务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阵地。县级博物馆作为最基层的文化教育场所,是一个地域文化、社会历史、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集中展示,在展示地域发展历史,阐释县域文化内涵,挖掘地区文化遗产,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县域城市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同时,博物馆还担负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作为县域文化的金色名片、文化象征,博物馆对提升县域经济的文化软实力与竞争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为进一步促进博物馆的功能性发挥,2008国家出台了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使更多的社会群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地域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居民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县级层面,博物馆的发展建设面临着运行经费、专业人才、基础设施、文物资源等诸多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发挥县级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博物馆的开放管理水平,值得每一个县级博物馆去思考探索。笔者以泗县博物馆为例,结合其场馆现状实际进行情况分析,探索几点县级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的方法,使得基层博物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进一步发挥好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

一、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

博物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开放,发挥好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可以满足社会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服务窗口,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应该从其功能和价值方面进行思考,突出其行业作用的发挥。《博物馆条例》中指出,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为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中,一是要注重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博物馆是历史文化展示和教育的主要场所,具有重要的文化引导和教育意义,通过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开展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知往鉴今,在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感。二是要注重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展示功能,博物馆是文物遗存收藏和保管的集中场所,通过对馆藏文物的展示,在对文物的解读与阐释的过程中,发挥其文化传播和研究功能,实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此外,在注重博物馆功能性建设的同时,还应体现博物馆的价值属性。首先,博物馆建设发展要注重其历史研究价值的发掘,只有对馆藏文物进行充分的研究,讲好文物故事,才能对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支撑,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展好历史教育活动。其次,在博物馆建设中,要发挥好其社会价值,其管理运行应以社会价值的体现为建设导向。现阶段,人们的文化素质日益提高,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地迫切,提高博物馆的展陈水平,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教育活动,切实起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作用。在泗县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方面,要始终从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属性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其功能和价值方面进行开放运行建设,切实提高县级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水平,更好地服务好广大社会群众,做好县域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工作。

二、泗县博物馆发展现状

(一)博物馆基础建设情况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城,其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唯一“活态遗址”,现存的28公里古河道堪称是古运河的活化石,是隋唐运河在安徽省现存于地面仍在发挥灌溉和航运作用的河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同时泗县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发源地,各类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泗县博物馆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府前广场南侧,2012年启动场馆建设,2016年12月正式布展完成并对外开放,现为中国汉画学会成员单位、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泗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一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12件(套),三级文物235件(套)。作为综合反映泗县地域历史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博物馆,泗县博物馆在市民学习、教育、休闲、娱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泗县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研究中心,发挥收集、整理、保存、研究、继承与弘扬泗县优秀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情况

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是体现场馆性质和任务的主要载体,其主要展示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和出土重要文物,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通过陈列展览充分反映地方的历史发展脉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它是一个地方综合性文化的展示窗口,是博物馆的立身之本[3]。泗县博物馆现有“汉画像石专题展厅”“泗州历史展厅”“非物质文化艺术展厅”。博物馆画像石专题展厅主要展出泗县洼张山汉墓出土画像石,其线条纹饰细腻,内容题材丰富,雕刻工艺精美,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成为安徽出土画像石的重要代表。泗县历史展厅主要展示其前身泗州的历史发展,其陈列展览历上启泗县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下至清代晚期泗州历史情况,展示了泗县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在历史展厅开辟专题性展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历史文化的陈列内容,展示大运河泗县段出土各类器物上百件,突出展示了泗县段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泗县非遗展厅展示泗县各类书画、艺术等作品,重点展示了泗县泗州戏发展历史情况,专门建设了数百平方米的演出活动场所,可以满足正常的戏曲演出等活动需要。2016年以来,泗县博物馆根据自身情况,策划实施了泗县民间收藏杂项展、泗县红色革命历史展、泗县文旅片区历史文化展等十余个专题性展览,在地域历史文化的宣传、展示、挖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地社会效应。

(三)博物馆社会教育情况

博物馆既是研究陈列机构更是教育机构,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4],而社会教育则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主要内容,也是博物馆日常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类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延展博物馆的文化内容,吸引广大社会人群走进博物馆,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增加观众的体验性,获得知识和文化的熏陶。结合数字化服务以及相关学术讲座等内容去开展社会活动,博物馆历史人文的传承和教育功能延伸得更深、更长、更广[5]。泗县博物馆自开放以来,一直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一是利用博物馆三楼非遗展厅小剧场常态化开展泗州戏演出、爱国主义题材电影放映以及相关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较好地展示了泗县地域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社会作用。二是开展展览进基层活动,策划实施了相关临展进校园、社区、乡村、企业等,让博物馆能够不断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面向基层社会,让更多的社会群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起到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三是培训组建社会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公开招募等方式,组建泗县博物馆志愿服务团队,让广大社会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引导、讲解、参观服务等日常社教活动中,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通过社教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博物馆的参观形式和内容,对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起到了较好的延展作用。

三、泗县博物馆存在问题

(一)博物馆基础管理机制不完善

博物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博物馆的文化公益性特点,使之成了一个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泗县博物馆由于建立时间较晚,受机构编制限制,目前文博部门实有在编人员6名,包含专业技术人员3名,其中专门负责博物馆业务性工作人员仅1名。由于受前期各种历史条件因素制约,博物馆存在着标准化建设偏低、经费投入较少、专业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而博物馆日常经费主要以国家免费开放资金和县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仅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开放运行,高水平的文物陈列展览和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不足,造成博物馆正常业务的开展和制作、调整陈列展览面临极大困难[6],在博物馆日常管理和业务拓展方面受到较大制约。此外,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条件影响,县级博物馆的人员专业水平较为薄弱,专业化的文博人才较为匮乏,这也已成为博物馆业务工作开展和日常建设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不充实

文物资源是博物馆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开展日常工作,发挥服务职能的主要依托,馆藏资源的丰富与否和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开放服务水平。泗县博物馆目前各类馆藏藏品仅千余件,但藏品种类较为单一,珍贵文物较为稀少,在文物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受财力和人力条件限制,博物馆展陈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展陈版面设计较为简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集中反映当地的人文精神和风貌,应将本县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博物馆的展览相融合,传承县域文明[7]。而在泗县历史展厅,仅是简单梳理了泗县基本的历史沿革,对泗县部分历史人物、文化遗址进行简介,难以充分展示泗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广大观众很难较好在参观中获取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同时对于泗县具有突出历史文物价值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没有得到较好展示,地域文化价值展示不突出。因此,在县级博物馆的展陈展示过程中,应注重展陈的通俗化和知识的融合化,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让公众能通过一个更容易、快速的方式接受、了解展陈的内容[8]。在博物馆临展活动方面,受地域资源和场馆人力财力限制,博物馆近年来策划的临时性展览,内容趋于类似,临展物品多通过泗县地方民间收藏爱好者进行提供,临时展览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方面有待提升,吸引力存在不足。

(三)博物馆社教活动不丰富

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现已成为其公益性、服务性和互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很长时间里,博物馆在大众心目中都与学究、古板、神秘这类字眼联想在一起[9],通过社教活动的开展往往能够较好地弥补博物馆常规性的静态展示的不足。而泗县博物馆虽然通过各类方式积极开展相关社会教育活动,在活动的丰富性、互动性、知识性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提升的地方。博物馆常规性的社教活动主要是泗州戏演出和电影放映活动,基本依托内部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其社会观众多以老年人为主,而对众多中青少年人群的吸引力较为有限,且受到演出剧目和电影版权的限制,可演出和放映的内容较少,活动开展存在重复性现象。在博物馆志愿服务方面,由于缺乏高水平的培训和管理,馆内志愿服务活动还处在一个比较基础的层次,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工作远没有形成,服务水平、服务内容、服务质量都十分有限,甚至博物馆基本的讲解工作都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服务。此外,博物馆开展的走进基层活动,也因展览内容和形式的限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和管理,活动开展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最后,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开展尚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没有开创特色品牌活动和服务内容,对于博物馆的开放和功能发挥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四、博物馆的发展对策

(一)多措并举,借力用力促建设

博物馆是一个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文化传播和服务机构,其自身开放运行主要依靠国家政府财政支持。《博物馆管理办法》和《博物馆条例》规定,国家扶持和发展博物馆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将博物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事业经费列入本机财政预算,同时,国家也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随着我国对文化事业的不断投入,各级文化资金支持力度也显著提高,目前在博物馆建设方面,除了中央财政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以外,国家和省级层面在博物馆展陈等建设提升方面均有系列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泗县博物馆作为基层公益性文化部门,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级层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还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项目带动,积极编制项目方案,争取相关的专项建设资金,借助上级层面来进行自身硬件设施建设。

博物馆除借助财政资金支持以外,还应多渠道进行文化产业化发展促进自身建设,在博物馆发展方面,国家鼓励博物馆研发相关文化产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专业培训、科技成果转让等形式的有偿服务。目前,国家积极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10]。泗县博物馆在汉画像石、运河瓷器、碑刻和非遗方面资源丰富,可以通过研发画像石拓片、碑帖、运河瓷器手工艺品等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另外借助非遗演出等活动,与旅游文化企业合作开展研学活动,获得企业公益资金赞助。此外,借助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申报创建旅游景区,带动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自身发展建设能力水平。

在人才建设方面,博物馆相关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可以对博物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团体或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一方面,县级博物馆要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和财政预算,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人才奖励政策,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提高文博人员工作待遇。另一方面,博物馆还要主动走出去,通过省市文物部门、相关高校、行业部门和博物馆联盟等渠道,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人才输出培养,如参加各类文博行业专业性培训、讲解和技能大赛,利用国家文物局“金鼎”计划进行人才培养提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选派人员进行业务工作提升和教育学习,借助县级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性技术人员等。

(二)丰富馆藏,精化展陈创品牌

藏品是博物馆的生命线,只有不断丰富馆内藏品,才能不断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博物馆可以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方式合法取得藏品。作为县级博物馆,要不断丰富馆内藏品,积极开展文物征集工作是丰富馆藏的主要途径,在争取专项财政资金外,还要制定文物捐赠奖励政策,广泛动员社会群众进行捐赠。针对县级博物馆藏品单一的情况,如泗县博物馆在藏品种类方面,馆藏陶瓷器较多,而金银玉器类藏品十分稀少,在藏品年代方面,两汉和明清时期藏品较多,其他时代藏品较为缺乏。对于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和收藏方面,可以通过向文物商店和民间收藏爱好者等渠道进行专项征集,积极动员鼓励社会人士进行藏品捐赠或借展,通过积极推荐申报“泗州好人”荣誉称号等方式动员社会人士进行物品捐赠。同时,与周边历史文化关系密切地宿州博物馆、淮北博物馆、泗洪博物馆等,馆际间开展藏品借展和互换等形式的文物展览交流合作。

展陈是博物馆的主要支撑,是普及科学知识和传播优秀文化的关键所在,《博物馆条例》要求,博物馆展陈要突出藏品特色,利用多种方式,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对于泗县博物馆展陈内容简单情况,应大力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进行场馆改造,不断充实提升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增强展陈的吸引性和教育性,在博物馆陈列内容上,要进一步挖掘泗县地域历史文化价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培养地域文化自豪感。如重点针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和泗县皖东北革命根据地等内容进行提升,形成完整的泗县历史陈列展览,突出泗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而在博物馆临展活动策划开展方面,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如积极借助安徽省博物馆联盟的平台,与省博物馆、市博物馆、泗县周边的兄弟单位开展业务交流,策划具有地域特色的泗县画像石拓片展、运河瓷器展、古鞋文化展、皖东北红色文物展等,开展三级博物馆联合办展览的模式,丰富馆际之间的展览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博物馆展览知名度和地域文化展览特色,努力形成互利合作的馆际交流格局。

(三)创新手段,重视社教提水平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现代化的博物馆更需要注重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理念转变和手段创新,主动融入社会群众,提升博物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应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泗县历史资源厚重,文化遗存丰富,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存达数百项之多,作为基层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方面,要不断开拓思维,丰富活动的知识性和普及性,如泗县厚重的楚汉文化、泗州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彩纷呈,可以通过学术讲座、知识竞赛、书籍出版、册页宣传等形式走进乡村、进企业等,也可以与基层社区、村镇合作,合作建立社区、乡村博物馆,拓展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内涵和延展面,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功能。同时,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开展还要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博物馆可以开展适合的专题历史文化讲座进校园,与教育部门合作编制乡土历史教材,进行地方历史文化教育,积极组织学生进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开展社会实践学习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内容,是活化文化传承利用的重要载体,开展非遗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可以极大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范围和水平。如泗县代表性的皮影戏、琴书、戏曲、剪纸、根雕、拓印、药物布鞋制作技艺等都是十分鲜活化资源,可以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开展社会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记忆,让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丰富起来,充满知识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地域悠久文化,学习多彩的文化技艺,培养家乡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另外,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的期待不是单纯地通过免费开放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服务,人们更多地关心在与是否能够在参观博物馆收获知识,体验一种休闲的文化享受[11]。因此,博物馆的社会服务等软环境的提升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博物馆要不断高水平地加强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培养,要建立完善的社教服务管理机制,对安保人员、聘用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要统一培训,加强素质和能力提升,提高自身服务认识和理念,创建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能做服务的社教理念,形成良好的博物馆社教服务氛围。

五、结语

博物馆作为一个充分展示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历程的场所,对展示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一个县区的历史缩影和风貌展示[12]。县级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面临着诸多现实性问题,同时随着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价值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加强,县级博物馆的未来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和前景。泗县博物馆在立足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资源环境积极进行工作探索和提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目标,同时也要利用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等多管齐下的手段、途径和方式去全方位地提升自我,借助政府和社会各种支持,逐步完善自身的开放和服务水平,建设成为引领县域社会文明风尚,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阵地,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进献力量。

猜你喜欢

泗县博物馆历史
博物馆
安徽泗县:山芋让村庄发展更红火
安徽泗县:“扶贫瓜”走进城市餐桌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我愿意
——献给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新历史
露天博物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