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2021-03-08陈文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常态抗疫价值观

陈文林

(1.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2.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的巨大胜利。在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党中央适时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理解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对加强疫情防控、巩固抗疫成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全面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0年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战果,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1]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适时提出,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把握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应国内外疫情形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0年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打响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抗疫战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与精心部署下,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民众,全国掀起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疫情防控战,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精神凯歌。在举国上下党员、干部、群众的艰辛奋战下,我国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的重大胜利,经济逐步回暖,社会秩序也日趋正常。然而,境外疫情的严峻势态和世界经济衰退停滞不仅对我国疫情防控形成压力,也使我国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面临挑战。在国内外疫情局势变化之下,适时调整改变我国疫情防控的方式、方法与举措显得尤为必要。据此,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抓紧抓实抓细为基本原则和要求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核心理念在于“常”,既是时间跨度上的长期,也是频次上的经常,更是一种心态或习惯,强调突出疫情防控的耐心、态度和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忧患危机意识去夯实“防火墙”、筑牢思想防线,以时刻不放松、始终不懈怠去沉着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唯有不厌烦、沉住气、有定力,才能够做到预防在前、有效应对。

1.强调“抓紧”,形成长效机制

“常态化”,不仅意味着防疫斗争的复杂性与持久性,也预示着我国疫情防控虽已进入新阶段,但疫情防控仍任重道远。为此,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变化,坚决克服思想麻痹大意,做好做足较长时期应对疫情形势变化的思想绸缪和工作准备。从思想意识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与新冠肺炎病毒共存的长期性现状。在心理认知上,我们更要做足接纳抗疫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克服疫情防控的懈怠心态、厌倦情绪和侥幸思维,坚决遏制和避免疫情反弹和扩散的逆转形势。

2.着力“抓实”,杜绝走过场

精心部署,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不仅事关生命健康,更关乎发展稳定大局。为此,务必要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从严从实抓防控。常态化疫情防控不能停留于口头上的言语,更要重在抓落实,脚踏实地的行动实践。任何地区、部门都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层层压紧压实,处处担当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筑牢扎紧疫情防控网。要以“不达目标誓不休”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状态,持之以恒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常态化防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要以坚持不懈的心理态势、坚定有力的应对举措织密防控网络,严防死守,做到防控无堵点、无盲区。

3.着重“抓细”,精细明确任务目标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一定程度上说,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既是时间上的长期性,更是心理上的持久战,疫情防控的策略、方式方法与应对举措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及其要求势必需要进行相应改变和调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秩序正常,要求精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实施精准、精细防控。必须科学谋划、顺势而为,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针”功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促使复工复产顺利推进。要坚持求细务实,从细处着手,精细化梳理和明确各项疫情防控举措,以制度变革和体制机制完善推动疫情防控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疫情防控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确立了现实生活的道德标准、社会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引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价值目标,而且具有助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现实作用和实践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引领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核,熔铸于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鲜明特色,为我国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明确的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鲜明确立了价值实践主体,也强调指出国家、社会和公民应当坚守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下,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保持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最终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的客观要求,是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必然选择,也是以建设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旨归。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激发精神动力

精神生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价值观是精神生活的核心。不同价值观决定着人不同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并赋予精神生活以不同的目的和意义。价值观是精神生活的灵魂、根本原则和方向,“承载着个体、社会、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P168),为精神生活提供方向引导、规范伦理和力量支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对于克服精神匮乏、提升价值追求、促进精神生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价值引领,树立了积极正面的价值理念,也促使公民在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明行动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确立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明确规范与准则,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明了行动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蕴含价值主体的内心信仰和价值目标,也昭示了知行统一的行动准则和实践指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3](P3)这种具有普遍规范意义的大德、公德、私德,以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目标为维度,既为公民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明了公民行为规范和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使个人深刻认识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也能促使个人在遵循公民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配合和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

三、弘扬抗疫精神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4](P33)这不仅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举措、新要求,也为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是在抗击疫情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结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也是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一起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据此,大力弘扬抗疫精神无疑就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切入点。

(一)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蕴涵耦合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但对全民抗击疫情给予了至高礼赞,而且在深刻总结的基础上高度凝练出伟大的抗疫精神并对其丰富内涵进行了生动诠释。伟大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意蕴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生命至上就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惜代价、义无反顾全力畅通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这既是中国人民仁爱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诠释。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平等、公正”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举国同心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阻击疫情、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这既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价值和爱国情怀。舍生忘死就是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视死如归、慷慨前行,既有医者仁心又有无私奉献,从闻令而动的军队、连续奋战的医务人员到不惧风雨的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精神和友善价值观。尊重科学就是秉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去科学决策、科学防控、科学救治、科学复工复产复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和法治价值观理念的体现。命运与共就是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从“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全力阻止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到坦诚分享防控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大力支援罹患国家。这不仅充分展现中国重情重义的大国形象和守望相助的大国担当,也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友善”的价值目标追求。

(二)讲好抗疫故事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素材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大战中,灾难锤炼了当代中国,涌现出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抗疫英雄,谱写了一部部波澜壮阔的抗疫传奇,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又一座精神丰碑。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抗疫故事,不仅是伟大抗疫精神的高度浓缩和真实写照,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和生动素材。

首先,融合时代讲好抗疫故事。讲好抗疫故事,充分展示普通民众在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事迹,立足新时代的语境解读疫情,观照历史大坐标,感悟生命、理解新时代,提炼塑造出时代所需要的“典型人物”,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振社会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客观坚定讲好抗疫故事。讲故事本身不仅是客观事实的呈现,也是一种主观认识的思想坚定。我们不仅义不容辞地客观讲述抗疫英雄的真实故事,责无旁贷地传递抗疫斗争中的伟大精神品质,还应旗帜鲜明地讲述在战“疫”过程中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疫情防控、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再次,生动形象讲好抗疫故事。我们应创新利用各种平台载体,生动直观展现惊心动魄的抗疫场景,大力提升讲故事的艺术性,着力增强讲故事的感染力,让受众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净化心灵、提升境界。

(三)加强抗疫精神传承教育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不仅淬炼出伟大的抗疫精神,也充分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优势,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和顽强拼搏。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财富,也为全体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加强抗疫精神传承教育。

1.领悟好抗疫精神,筑牢抗疫精神传承教育的理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不仅对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也对抗疫精神丰富内涵做出了全面阐释。“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重要论断,不仅强调了抗疫精神与其他伟大精神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指明了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另一方面,全面阐释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抗疫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不仅落实践行于疫情防控,更要与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从严治党相融合,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相结合,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融入,充分挖掘和拓展抗疫精神的丰富蕴涵,加深对抗疫精神的全面领会与把握,从而为加强抗疫精神传承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2.诠释好抗疫精神,建构抗疫精神传承教育的协同机制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领导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抗疫精神传承教育,必须党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构建实践养成激励、联动、反馈的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和发挥抗疫精神传承教育合力。

其次,构建全面高效的宣传工作机制。通过挖掘抗疫一线感人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抗疫精神的丰富蕴涵,深化抗疫精神时代价值认知,在耳濡目染中增进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认同,不断凝聚起全民抗疫的思想共识。积极、大胆、充分运用全媒体的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增强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提升引导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实现抗疫精神宣传力度的最大化、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最后,构建多方位教育机制。优化家庭教育,通过宣传日常身边模范人物及其典型抗疫事迹,使抗疫精神进入人民群众的灵魂深处,进而有助于优化家庭关于抗疫精神的认知环境,提升家庭对伟大抗疫精神的高度认同,在心理、思想认识上为抗疫精神传承教育奠定思想基石。强化学校传承教育,将伟大抗疫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紧密结合,推动伟大抗疫精神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全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命担当教育。突出实践教育,精神不朽,贵在践行。抗疫精神传承教育,不但要将抗疫精神全面融入疫情的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各项工作中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而且也要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常态抗疫价值观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我的价值观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