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在区域心电管理中心的应用研究*

2021-03-08朱朝江陈文婷全凤仙罗佳倩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电监测技术基层医院

朱朝江,张 彬,陈文婷,全凤仙,罗佳倩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重庆 400052)

为解决基层医院心电学技术的薄弱环节,作者前期通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彭镇卫生院、巴福镇卫生院、精诚医院、重庆巴山医院等近20家医院相关调查研究,提出以本院心功能科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建立“区域远程心电监测诊断中心”,组成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1],并建立区域心电学、心血管内科紧密医疗联盟。该模式以二级医院为中心,辐射相关区域社区、乡镇医院、民营医院为分站点,为其提供较高的心电学技术服务,并对罕见或复杂心电图传至三级甲等(三甲)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新模式,使医疗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使基层患者足不出区便可享受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该中心可做到标准十二导联心电监测,可以自动记录、实时传输及反馈,实现自动无间断的心脏监护预警。因此,大大提高了检查的速度、诊断的精确度,使心血管疾病双向转诊变为更专业。依据文献报道远程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各项指标基本一致[2]。同时,我国推进的“互联网+远程医疗”项目实施能减少患者医疗相关费用、就诊时间,降低住院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三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疗工作,让优质资源应用到更需要的患者身上,真正做到分级诊疗[3-4]。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和重庆市巴山医院、重庆市巴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九龙坡区二院田坝分院、重庆市中萃城中西医结合医院、重庆市仁本医院、重庆市精诚医院组成为“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为心电网络单位,使用重庆市新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的远程医疗设备,构建区域心电管理网络系统。

1.2方法 分析各网络成员在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通过“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上传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数量及检出的心电危急值报告情况。见表1、2。

表1 遥测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n)

表2 区域心电管理中心心电危急值(n)

2 结 果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上传心电图14 795例和24 h动态心电图7 188例,合计21 983例。分析出心电图的危急值报告768例,危急值报告率为3.49%;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95例,检出率为0.88%;基层网络单位共上传的心电图12 801例和24 h动态心电图1 091例,合计13 892例。本文分析出心电图的危急值报告307例,危急值报告率2.2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7例,检出率为 0.48% 。分析上传的普通心电图数量:区二院占53%,其他网络单位占47%;动态心电图数量: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占86.8%,其他网络单位占13.2%。说明通过“互联网+心电技术”的运用,基层网络单位的需求非常大,特别是普通心电图比动态心电图需求更大。相对来说,危急值报告率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较其他网络单位高,考虑到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比其他网络就诊的患者病情重有关,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心电图分析水平,更好地为辖区内心血管患者服务。利用本院心功能科在心电学及心内科的学科优势,提高了基层医院心电学、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目前,这6家基层医疗单位没有动态心电图设备、没有专职心电图医师,患者要做动态心电图检查需到我院或别的上级医院,通过“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可以节约1 h左右诊疗时间。

3 讨 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疾病谱也逐渐发生变化,非传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发病率迅速增加心血管病死率居城乡居民总死因的首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是当前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5]。2016年6月我国发布了“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CVD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6]。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造成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但心血管疾病发病具有突发性、短暂性、间歇性及致命性的特点,传统心电图只能通过抓捕的形式记录,加之社区、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基层医院)缺乏专业心电图医师,并且临床医师能力有限,缺乏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快速、准确诊断的能力,从而导致基层医院对心血管疾病漏诊、误诊率增多,延误患者诊疗,导致医疗纠纷。本区域心电管理中心收集到基层网络单位共上传的心电图12 801例和24 h动态心电图1 091例。共分析出心电图的危急值报告307例,危急值报告率为2.2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7例,检出率为0.48%。各基层医疗单位反映实施远程心电图后,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提升了各基层医疗单位心电图报告质量,提高了区域内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其他文献也报道了远程心电图监测的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结果[7-9]。分析其原因是“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在区域心电管理中的应用,心电图报告的医生为区域心电管理中心的专职医生,更专业、更仔细,各基层单位心电图报告同质化有关。

远程心电图操作流程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和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流程。自2014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能够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缩小医疗服务的区域差异,降低医疗费用,最终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边远地区的居民,因交通闭塞和经济因素使经常被排除在传统大型医疗服务体系之外居民开始享受远程医疗带来的便利[10]。其中远程心电技术在世界各地的医院与医院、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信息传输,给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带来巨大成功。近年来其他文献报道远程心电图检查时间(30±10)min,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间(70±30)min,远程心电图能明显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11],本中心通过“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实行远程心电管理,可以为患者节约1 h左右的诊疗时间。

通过“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在区域心电管理中的应用,解决了本中心区域内基层医疗单位的需求。虽然大部分基层医院配备了心电图仪,并且心电图仪多带有自动诊断系统,但基层医院缺乏专业心电图医师,对常规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捕捉到的心律失常缺乏有效鉴别能力,容易延误患者病情。为解决上述根本问题,基层临床医师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及培养专业的心电图医师,但对于中国庞大的服务人群来说,迅速改变现状难度较大。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让上述难题迎刃而解,通过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对上述诊断为异常的心电图重新确诊,并给予相关诊疗建议,提高了基层医院临床诊疗水平。

建立区域心电学、区域心血管内科紧密医联体。通过“互联网+心电监测技术”在区域心电管理中的应用为载体,加强建立区域心血管疾病紧密医联体,对基层医院帮扶更大。通过心电图危急值管理,能快速指导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和转院事宜。虽然我国近10年加大基层医院及二级医院的巨大投入,但目前三级医院,尤其是优秀的三级甲等医院出现“人满为患、门庭若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远程心电监测系统为三级式:三级医院为核心医院,二级医院、社区、乡镇卫生院为分站点,个人、家庭为最基本的模式。远程心电图监测能够检测出常见的心律失常,同时心电信息可随时记录并实时发送。这项技术便于了解心悸、胸闷、胸痛、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否心律失常有关,有助于明确阵发性心律失常,也可以对冠心病、起搏器随访、心脏康复等领域有重要意义[12]。以三级医院为核心的远程心电模式,未形成区域紧密医联体,对基层医院帮扶相对较少。

建立以区(县)级医院为区域心电管理中心,辐射区域内乡镇医院及私立医院,区域中心特别疑难心电图可通过互联网传到上级医院(市三级医院)。真正符合2012年国务院《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的要求,即使区(县)域内患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县),真正体现新医改的区域分级诊疗服务及政府大力推行的医联体政策。通过“互联网+心电技术”在区域心电管理中的运用,建立区域性紧密医联体,可以解决区域内基层医院心电学技术服务需求,能够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心电报告质量,提升本区域内心血管疾病就诊水平,提高二级医院区域性服务能力。该“互联网+心电技术”在区域心电管理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电监测技术基层医院
基于融合模糊聚类算法的异常心电多频段弱信号快速捕捉方法
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维护和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汽车胎压监测技术探讨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北斗的高压输电杆塔智能实时监测技术与应用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基层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探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