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三甲医院建设临床科研型医院的实践与分析*

2021-03-08张国标梁意敏管玉婷钟志雄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论文科技人才

陈 芸,张国标,梁意敏,管玉婷,钟 炜,钟志雄

(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科教科,广东 梅州 51403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和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是医院生存的灵魂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全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2]。

梅州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896年,是地市级三级甲等(三甲)综合医院,历经120多年风雨兼程的发展道路,如今医疗业务和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医院竞争力日益强劲。尽管如此,科技创新发展提速较慢,未能跟上医疗业务发展的步伐,制约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改变科研发展滞后的现状,医院逐步转变发展思路,以建设“临床科研型医院”为发展目标,带动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激发科技人才发挥强大驱动力,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医院科研能力概况

本院地处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临床科研起步较晚,2009年设立专职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科研人才和设施、设备缺乏,科研经费不足,2011年前未有SCI论文发表,核心期刊、省级课题及专利数量均较少。随着医院医疗业务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急需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支撑,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 科技创新发展举措

2.1创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医院发展的目标定位 在充分认识医院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深入分析医院发展瓶颈问题的基础上医院提出建设 “临床科研型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发展目标,高起点制订科研发展规划,将科研管理融入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树立“临床和科研并重”的导向,两大发展目标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临床科研型医院”的发展目标作为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将长期渗透到医院管理思路和职工意识中,形成重视科研工作的文化氛围。

2.2将科研工作纳入各类评估、考核指标,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 在每年评先评优工作中,逐步增加科研指标和占比。根据各科室人员的学历组成,个性化地为每个科室设定科研任务,并纳入科室目标责任书,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工作考评体系。2018年起设立科研贡献奖,并将“创建省部级科研平台”纳入医学创新团队奖的申报条件,通过评先评优树立科研标杆和典范,发挥头雁效应,提升科研人员的荣誉感。

2.3建章立制,持续健全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是科研工作正常运行的指挥棒。自2017年以来,医院全面调整和细化科研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内容,从科研计划、科研经费、科技成果、科技奖励、学术论文、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管理制度,共新增14项管理制度。新构建的制度体系同时拓展了宽度和深度、覆盖面广、条理清晰、内容详细其可操作性强,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和完善。

2.4以优势学科为起点,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把优势资源用到刀刃上 在医院“学科建设专业化”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形成以优势学科为起点,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发展的局面。结合医院学科发展优势,科研攻关工作重点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诊疗中开辟新路径。2019年心血管内科参与院士发起的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6项,获得科研经费共126万元,在横向经费中占比达74.6%。发表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相关SCI论文57篇,总影响因子167.499分。

2.5以“精准择优、刚柔并济、全面培养、激励干事”为抓手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医院通过创新人才招聘流程,搭建良好发展平台,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持续引进和培养高端科研人才,树立科研典型,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青年力量,任用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青年人才为学术委员会委员,还专门设立青年学术委员会,在科研工作的决策和支撑上广泛听取青年科研人才的意见,将各自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制订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与大学院校联合开设高级研修班培养在职研究生,举办科研思维培训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全面快速提升科研人才的整体素质。

2.6设立院内科研培育项目,补好基础研究的短板,为申报高级别课题夯实基础 科学研究的投入和产出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科研人员、科研项目及经费的不断投入,才能促使医院科研产出的持续增强,推动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3]。培育项目分设重点项目、优选项目和普通项目,给予相应的资助金额,在主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对各类项目设定课题结题的要求,对未达到结题要求的课题将追回已支出的课题经费。培育项目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科研人员因纵向课题申请难度大,在探索研究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每一个有价值的科研思路都有机会及时地付诸于实践,结题目标的设置使动力与压力并存,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优结合。

2.7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尊重人才和知识,激发全院职工的科研积极性 科研激励制度仍然是现阶段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4]。医院制定《科技奖励管理办法》,扩大科技奖励的范围,奖励类别涵盖科研课题、科技成果、SCI论文、专利、专著、国际会议学术报告等,加大科技奖励的力度。科技奖励制度让科研人员有更强的荣誉感和自身价值感,不仅能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到本院工作,同时还促进院内职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2.8严管理、抓质量,逐步构建科研诚信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严格把好科研诚信关,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才能更规范地实施科研激励制度。科研诚信的根本源头在于思想,在观念上强调科研诚信的同时,作为管理者还应从客观方面对科研诚信进行审核和评价。为此,医院制定学术论文管理规定,从论文原始数据核实,到论文投稿过程的审核,再到论文负面期刊审核,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审核结果还将作为职称晋升、项目评审、年度考核的评估条件。

2.9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科研视野,促进优势资源互补 一方面,通过借脑引智,聘请多名院士、知名专家为医院客座教授和名誉主任,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成果转化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另一方面,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有效延伸科研平台,以存在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医院在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资源整合,降低科研成本,提升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3 取得的初步成效

3.1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15-2016年,医院连续2年跃居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行榜第35名,2017年排名前进到第24名,2018年再创佳绩赢得第20名。2018年医院成功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行列。2019年,在广东省21 家高水平医院建设方案专业评估中,医院综合评分在同层次医院中排行第一。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通报的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与排名结果显示,在全国1 153家三级综合医院中,该医院考核排名位列第112名,在国家监测指标等级评定为A+,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3.2平台建设拓展提速 医院科研平台建设起步较晚,科研设施、设备及专职科研人员缺乏。从2014年起,逐步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完善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发挥高学历人才的带头效应,以此带动医院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2018年以医院为依托成立所在地市的市医学科学院,引领带动全市医疗技术创新,攀登医学高峰,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见表1。

表1 2013-2019年医院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3.3科研产出量质齐升 2013-2019年,医院厅级以上课题数量、获得的总科研经费、SCI论文数量及专利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SCI论文影响因子总数及平均影响因子逐年提升。见表2、3。

表2 2013-2019年医院纵向课题、获得的总科研经费及专利情况

表3 2013-2019年医院论文发表情况

4 小 结

近年来,本院科研发展的实践证明,“临床科研型医院”的发展目标符合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各项发展举措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理念、机制、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理念是创新的指南,完善机制是推动科研管理创新的基本保障,科技人才培养孵化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4-6]。三大核心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

4.1把握正确的发展理念是前提 本院明确提出,建成高水平“临床科研型医院”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发展理念,所有的科研制度改革与创新快速推进从发展规划、考评体系、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均融入科研元素,力求早日取得成果。“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医院工作的一种常态思维方式,全院上下逐步形成深度的文化共识,这种文化理念奠定了医院创新发展坚实的思想基础[5]。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榜”上连续6年位居第一名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科技兴院,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战略目标[7]。解放军总医院在创建一流现代化研究型医院过程中,突出科研工作重要地位,提出科研与临床并举的方针,以科研产出的突破性成果推动临床诊治水平提升,促进医院全面建设[2]。由此可见,发展理念决定了发展导向,重视科研发展是前提。

4.2完善管理机制才能为科研发展保驾护航 一个好的科研管理机制,不仅仅是对整个科研过程的监督,更是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规范科研工作,提高科研工作效率[8]。本院主要通过制度建设、质量建设和诚信建设三方面来完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新增14项管理制度并持续改进,促进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质量建设主要表现为科研培育项目的设置和对学术论文的严格管理。科研培育项目旨在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级别的科研课题,提升课题含金量,提高科研产出的能力和质量。加强学术论文管理后,虽短期内论文发表总量减少,但质量在提升,表现为SCI论文(不计letter)数量连年提升,总影响因子从2013年1.277分到2019年83.572分,平均影响因子也相应从1.277分上升到2.612分。为增加科研内容的创新性和技术含量,医院破解“唯文章论”,淡化对论文数量的追求,提高对论文质量的要求,鼓励发表含金量高、原创性的原著论文,letter不列入科研能力评价和博士后出站考核的有效指标,2018年SCI论文中letter占比达25%,2019年SCI论文总数虽不及2018年,但letter仅占3%。诚信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原始数据审核和投稿过程审核中,已作为常规工作流程在全院上下形成共识。科研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科研诚信建设”战略要求的具体体现,只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才能净化学术风气,强化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帮助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促进医院科研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9]。

4.3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 重视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和顶尖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是关键[1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008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也总结了人才引进是该院科技腾飞的真正原因之一[7]。国内学者将人才激励机制归纳为报酬激励、成长激励、文化激励和组织激励[1]。该院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作为组织激励,设立培育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作为成长激励,加大科技奖励力度作为报酬激励,创新发展理念、形成重视科研工作的文化氛围作为文化激励,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打造优秀的科技人才团队。2013-2019年期间医院共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均为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获得;获批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其中7项为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主持;获批28项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其中12项为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主持,7项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主持。2013-2019年医院共发表SCI论文101篇,第一或通讯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68篇,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24篇,本科学历人员的仅占9篇。由此可见,高学历人才是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8,11]。

该医院所采取的各项科研发展举措,均符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的要求[12]。“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医院近几年科研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因受科研发展软硬件支撑条件的限制,在临床科研型医院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高端人才的持续引进、国家级科研平台、课题、成果、高分值SCI论文的获得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尤为困难,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动态分析发展新趋势,培养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探索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科研规范化、精细化、个体化管理及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医院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13-15]。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地市级三甲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新机制为抓手,以科技人才为驱动,是地市级三甲医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地市级三甲医院应促进临床和科研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地有机融合,发展模式应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12,16],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论文科技人才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科技在线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