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研究*

2021-03-08李隆威曾小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李 欣,郑 媚,张 鑫,黄 智,李隆威,曾小云△

(广西医科大学:1.研究生院;2.教务处,广西 南宁 530021)

目前,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而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点。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衔接,为培养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政策保障[1]。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综合满意度,并就各项影响因子满意度进行探讨,为改善管理和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依据,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广西医科大学2016、2017、2018级1 6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39份,问卷有效率为89.9%。

1.2方法 本文以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量表)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形成适合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调查问卷,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培养过程满意度两部分。该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评分越高表示学生认为该题目所表示的程度越高。培养过程满意度调查主要是在量表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确定了37个观测变量(表1),37个观测变量基本涵盖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关键事件的评价指标,包括对政治思想、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及生活等多个方面的评价。通过对37个观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培养过程满意度得分,综合评价培养过程满意度水平并提出改进措施。

表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所培养过程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Epidata3.1 和SPSS20.0统计软件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入学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总体满意度。

2 结 果

2.1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对象中2015级的学生有322人(22.38%),2016级 535人(37.18%),2017级580人(40.44%)。其中男生686人(47.67%),女生753人(52.33%)。<25岁613人(42.60%),25~<30岁771人(53.58%),30~<35岁47人(3.27%),>36岁8人(0.56%)。通过普通招考入学966人(67.13%),推免入学82人(5.70%),长学制学生391人(27.17%)。

2.2培养过程满意度的因子分析

2.2.1提取公因子 KMO检验统计量值为0.973,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值为74 818.704,P<0.000。提取公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前4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80.15%。见表2。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2.2.2因子的命名和解释 为使原始变量更具解释性,本研究采取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原始载荷成分矩阵进行因子旋转,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因子1在变量X1、X2、X3、X4、X5、X7、X8、X9、X10、X11上载荷较大,该因子旨在通过课程安排、学习情况衡量学生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可命名为课程培养(F1);因子2在变量X12、X26、X30、X31、X32、X33、X34、X35、X36、X37上载荷较大,该因子反映了导师个人学术水平、对学生的指导和关注对学生培养过程满意度的影响,将其命名为导师影响(F2);因子3在变量X6、X22、X23、X24、X25、X27、X28、X29上载荷较大,从科研平台、资源、氛围等衡量培养过程满意度,将其命名为科研条件(F3);因子4在变量X13、X14、X15、X16、X17、X18、X19、X20上载荷较大,该因子旨在通过实践(实习)过程的条件、指导测量培养过程的满意度,命名为实践过程培养(F4)。

2.2.3培养过程满意度综合评价 采用回归方法得出各成分的得分系数矩阵(表3)。据此得出四个公因子的得分函数为:

F1=0.146X1+0.154X2+0.156X3+…-0.005X36-0.006X37

F2=-0.012X1-0.005 X2-0.005X3+…+0.121X36+0.119X37

F3=-0.037 X1-0.046X2-0.053X3+…-0.021X36-0.024X37

F4=0.052X1-0.058X2-0.058X3+…-0.032X36-0.023X37

计算得出4 个公因子综合得分(满分为5),课程培养(F1)得分为1.94,导师影响(F2)得分为3.78,科研条件(F3)得分为1.6,实践过程培养(F4)得分为2.51。按满意度综合得分高低排序依次为导师影响、实践过程培养、课程培养、科研条件。得分在3分以上的仅有一个公因子,说明在培养过程中科研条件、实践过程培养及科研条件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据成分得分协方差矩阵图知,不相关因子的协方差为0.00,故本文研究的4个公共因子无相关性。见表4。

表3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续表3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表4 成分得分协方差矩阵

为准确反映培养过程综合水平,分别将4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各公因子权重,得到培养过程综合得分公式:F=0.24/0.8F1+0.24/0.8F2+0.17/0.8F3+0.15/0.8F4。经计算,得到培养过程综合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2.516,转换为百分率,即为50.4%。

3 讨 论

3.1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综合满意度较低,仅为50.4%。我国2014年开始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临床培养按照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与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育体系、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但学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往往是在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做调整,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数时间在临床轮转,因此未制订出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养方案。而医院研究生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转的管理与考核,加之导师疏于对学生的指导,三方培养主体的缺位与错位造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不高[3]。在后期管理中,医学院校应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深化医、教协同,制订出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相符的培养方案,既注重技能的培训,又着力提升其理论与科研水平,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医学人才。

3.2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育管理模式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培养的满意度仅为1.94。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数时间在临床轮转,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间较少、任务较重,因此,对课程的时间安排、学习形式、课程效率往往要求较高。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是培养临床工作、临床科研能力强的医学人才,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与实践的结合度、课程与科研的结合度要求也较高。但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未充分考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对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2种学位类型研究生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区分不明显,采取粗放式、“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导致课程培养满意度不高。因此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要创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育管理模式,提升课程效率[4],需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和系统建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前沿专业知识和临床研究方法的培养[5]。可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利用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课程资源,探索构建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采取集中面授、线上教学、专题讲座、自主学习等方式相结合,探索创新教学模式[6],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适应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课程体系[7]。

3.3加强科研训练,搭建交流平台 在科研条件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满意度仅为1.6,是所有因子中满意度最低的因素。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临床工作较为繁重、科研经费与课题相对较少等问题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获得的科研资源有限。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训练与操作多以学长“传、帮、带”的形式开展,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对部分科研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该种形式不仅在实验操作上存在安全隐患,在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论文的撰写与规范上还存在一定的学术风险[8]。由此,医学院校应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及考核管理,要求掌握系统规范的实验方法,定期开展小组讨论或小讲座,交流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实行全过程考核,对开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进行量化评分,引导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鼓励导师所在科室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弥补本专业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意识,提高科研素养[9]。

3.4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导师指导 导师评价在培养过程中满意度较高,这与该校近年来不断地完善导师遴选机制,加强导师考核管理有关。该校改变了单独评定导师资格的做法,导师资格及招生审核一年一审,形成动态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同时,强调学术学位导师和专业学位导师的分类选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求必须具备相应领域的执业资格证书,同时侧重从业年限和临床技能水平的要求,与学术型硕士生导师相比,弱化了课题及科研经费要求。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认可度较高。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是通科培养的方式,而其导师多为某一专业的专家,在某一学科工作,且工作重心多放在临床工作,易疏于对研究方法的指导[10],研究生在其他科室轮转时也脱离了导师的指导和管理[11]。由此,在后续管理中,医学院校仍需不断完善导师遴选机制,同时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依据不同专业的个性分类制定不同长度的轮转时间,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导师指导,满足不同专业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特殊性的需要[12]。

3.5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待遇 本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实践(实习)过程条件中的补助津贴这一变量的满意度极低。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双重身份(研究生和住培学员),接受双重管理(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由于政策衔接不到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待遇方面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住培学员国家财政每年补助3万元,自治区财政每年补助1万元,但是研究生未纳入国家住培系统中,因此无此项补助,仅有学校每月下发给学员的600元生活补助,学员经济压力较大。在后期管理中,应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奖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水平。可设立专项奖金,对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突出成绩的研究生给予奖励,培养基地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考核方案,每月结合考核结果按照不同系数发放一定绩效奖励作为补偿,不仅为学生提供生活保障,还能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13]。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V eraW an g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