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产后抑郁发生的高危因素调查与分析*

2021-03-08万丛芳陈明秀宋沉思陆显环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毕节市产科产后

万丛芳,杨 英,陈明秀,宋沉思,陆显环

(1.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2.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异常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类型[1]。《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指出,产后抑郁发病时间一般在产后4周内,而以前通常定义在产后6周内[2]。产后抑郁是孕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发病率较高,会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和谐产生消极影响,严重者可发生自伤、自杀,甚至杀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有必要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支持[3]。

毕节市198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毕节试验区,人口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节奏加快,产妇身心健康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产后抑郁现象逐渐增多。本研究对655例产妇进行量表评估、问卷调查,以了解影响毕节市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高危因素,旨在后期为临床妇幼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毕节市妇幼保健院、毕节市黔西县人民医院、毕节市大方县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产后复查的655例产妇进行量表评估及调查(随机抽取市、县级医院为数据来源)。产妇年龄18~45岁,分娩37~41+6周,接受调查的时间为产后6周左右。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无沟通障碍;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和严重的躯体疾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分为3个方面:基本情况、产科因素、家庭因素。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遗传史等;产科因素包括胎次、产前焦虑、母亲角色等;家庭因素包括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对丈夫照护的满意度等。

1.2.2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EPDS是世界范围内筛查产后抑郁状态状最广泛应用的量表之一,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对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语言的人群均有效[4]。本研究以EPDS评分大于或等于10分为界,作为筛查产后抑郁的标准,10~<13分为轻、中度抑郁,≥13分为重度抑郁[5]。

1.2.3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都接受专业培训,符合调查条件。通过电话问答、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680份,收回问卷680份,有效问卷655份,有效率为96.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发生率 纳入研究的655例产妇中,有239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6.5%。

2.2基本情况对产后抑郁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遗传史、睡眠质量这5个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产后抑郁发生的基本情况的单因素分析[n(%)]

续表1 产后抑郁发生的基本情况的单因素分析[n(%)]

2.3产科因素对产后抑郁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对分娩的了解、产前焦虑、育儿压力、母亲角色、产后身材变化这5个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产后抑郁发生的产科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续表2 产后抑郁发生的产科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2.4家庭因素对产后抑郁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对丈夫照护的满意度、丈夫对妇产情绪的认知、丈夫参与照顾新生儿这5个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产后抑郁发生的家庭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3 产后抑郁发生的家庭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年龄、文化程度、对分娩的了解、产前焦虑、母亲角色的适应、产后身材变化、丈夫对新生儿照护均为影响产后抑郁的独立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文化程度、母亲角色的适应、产后身材、丈夫对新生儿照护均为独立保护因素,其余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表4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续表4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产后抑郁发生的情况 根据以往研究报道,产后抑郁国际发病率为3.5%~33.0%,国内发病率为3.42%~38.70%,呈上升趋势[6]。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39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6.5%,处于较高水平。其原因可能与本地区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相关。

3.2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分析

3.2.1生理因素 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激素及遗传因素的改变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生物因素。神经递质主要包括单胺类(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营养因子及肽类物质(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孤啡肽等)[7]。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产妇表现抑郁,且产后激素分泌紊乱,产后孕激素水平下降,性腺功能减退及丘脑下部-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8]。

3.2.2产妇基本资料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睡眠质量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文献[9]报道相符;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为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此外,相关研究发现,与无精神病家族史的产妇相比,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其中约有55%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家族抑郁症病史[10]。

3.2.3产科因素 对分娩的了解、产前焦虑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高危因素,这与其他研究报道[11]相符。虽然本研究多因素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对分娩的了解、产前焦虑是独立危险因素,但也应引起重视。本研究抑郁组有87%的产妇感觉有育儿压力,由此可见,承受较大的育儿压力使产妇的身心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此外,少数产妇尚未适应母亲角色的转变,对母亲角色认同度较低,在照顾新生儿及自身护理、康复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和疑虑,此时更易导致产后抑郁情况的发生[12]。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女性对身材的在意度逐渐上升,产妇对产后身材变化的不满意度也相应增强,从而加重产褥期的心理负担。

3.2.4家庭因素 有研究显示,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是引起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13],本次调查结果与之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基本资料、产科因素、家庭因素中,后者引起产后抑郁发生率偏高,且丈夫的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产后生理和心理变化,产妇较为敏感,这时候爱与归宿感的需要相对增加,在产后这一特殊时期,家属尤其是丈夫要在情感和物质上给予产妇更多的支持和帮助[14]。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和遗传等各个方面[15]。本研究从产妇的基本情况、产科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调查分析出引发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为产妇产前产后提出有目的、有计划的预防及护理方案,帮助抑郁产妇恢复身心健康,从而提高本市的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毕节市产科产后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