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涕止鼽方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08彭顺林聂江洪孙亚宁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安慰剂受试者血清

何 腾,彭顺林,聂江洪,孙亚宁,刘 英

(1.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浙江 台州 31802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3.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的多发病与常见病。相关研究表明,我国AR的平均患病率为11%[1],且近几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AR的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目前,中医在治疗AR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彭顺林教授认为肺肾阳气亏虚是AR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以益气温阳法为治法拟定摄涕止鼽方,在前期的研究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4],并且能降低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5]。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的免疫失衡是AR发病的重要原因[6]。IL-4是Th2细胞分泌的重要炎性细胞因子,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AR患者血清IL-4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以探讨摄涕止鼽方对AR患者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评分评价摄涕止鼽方对AR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摄涕止鼽方治疗本病的机制。本研究方案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省查委员会审查通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AR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各25例。

1.1.2西医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出现流清涕、鼻塞、喷嚏、鼻痒2个症状以上,每天症状累计持续1 h以上。每周症状存在超过4 d,且每年症状存在超过4周。(2)体征:鼻腔黏膜苍白,见清涕[7]。

1.1.3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肺气虚寒兼肾阳不足鼻鼽的诊断标准:在上述西医诊断标准的基础之上伴随自汗、怕冷、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咳嗽痰稀[8]。

1.1.4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就诊前1周内未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3)年龄18~65岁者;(4)自愿参与本项研究者。

1.1.5排除标准 (1)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需要抗过敏治疗者;(2)试验期间鼻部有其他疾病者。

1.1.6病例剔除 (1)受试者不按照试验方案接受治疗或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2)试验资料及数据不完整;(3)破盲病例。

1.2方法

1.2.1主要设备与耗材 相关试剂与仪器:酶标仪(DENLEY DRAGON Wellscan MK 3,Thermo公司),恒温箱(PYX-DHS,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离心机(TGL-16B,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烘箱(DHG-9023A,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IL-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试剂盒(96T,Abcam公司),洗板机(Wellwash 4 MK2,Thermo公司),IFN-γ ELISA试剂盒(96T,Abcam公司)。

1.2.2治疗方案 试验组予以摄涕止鼽方清膏(成分包括防风15 g,细辛3 g,黄芪25 g,肉桂15 g,白术15 g,干姜10 g,附子15 g),每天3次,治疗28 d。安慰剂组予以安慰剂免煎颗粒(由精糊、焦糖及色素组成),每天3次,服用28 d。

1.2.3试验指标

1.2.3.1VAS评分 对受试者整体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VAS[9]进行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次评分。

1.2.3.2RQLQ评分 对受试者生活质量影响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采用RQLQ[10]进行评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次评分。

1.2.3.3实验室指标的采集与保存 在治疗前后经肘部静脉采集受试者血液5 mL,离心后取上清液-80 ℃冰箱保存,采用ELISA测定血清样品中IL-4、IFN-γ的浓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则使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试验总体完成情况 总共有50例受试者参加本试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试验组27例,安慰剂组26例,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安慰剂组脱落1例,本次试验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VAS、RQLQ评分及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R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RQLQ评分分别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VAS、R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治疗后血清IL-4、IFN-γ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4、IFN-γ水平较安慰剂组治疗后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RQLQ评分及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

3 讨 论

肺肾亏虚是鼻鼽发病主要原因。肺为华盖,为诸邪易侵之脏,肺气不足,则腠理疏松,风寒等异气内侵,首先犯肺,肺气失司,郁而为嚏[11]。《景岳全书·鼻证》中“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说明此原因《圣济总录·鼻门》提到“五脏化液,遇热则干燥,遇寒则流衍,鼻流清涕,至于不止,以肺脏感寒,寒气上达,故其液不能收制如此,且涕泗,皆鼻液也”。肺具有输布全身水液的功能,肺失宣降,气不摄津,津液外溢,则出现清涕连连。肺开窍于鼻,肺失宣降,津液外溢,则停聚鼻窍,故见鼻窍黏膜苍白、肿胀。肾主纳气,如肾气不足,摄纳失常,阳气浮跃于上,则出现喷嚏频频。肾乃命门之火,肾阳具有温煦各脏腑阳气的作用,若肾阳不足,金水相生,肾阳不足以温煦肺炎,致使肺阳虚衰,寒邪袭肺而发鼻鼽[12]。正如《医法圆通·鼻流清涕》所说“肾络通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因此根据以上鼻鼽的发病原因,其标在于风寒犯肺,其本在于肺肾阳气亏虚。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拟定摄涕止鼽方。本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补肺温肾的治法作为治疗肺肾气虚型鼻鼽的基本方法。摄涕止鼽方由附子、防风、黄芪、细辛、肉桂、干姜、白术组成。本方以黄芪、白术二药为君,黄芪能益气固表,大补肺气;白术为补气健脾的要药,方中白术具有增强黄芪益气固表的功效,两药共用,产生补气实表的效果。方中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温里,补益肾阳;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肉挂补元阳,除积冷,三药合用,共达温里散寒之效。配以防风祛除风邪,细辛通鼻散寒解表。本方以补肺气温肾阳为主,配以祛邪通窍,共达治疗鼻鼽之效。

目前,有研究表明,中药能干预Th1/Th2免疫失衡状态[13]。IL-4主要是由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能使Th0向Th2细胞分化,并且能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同时促进免疫球蛋白E(IgE)的产生,是AR发病的关键细胞因子[14]。IFN-γ主要是由Th1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IFN-γ能使Th0向Th1细胞分化,并且能抑制浆细胞产生IgE[15]。因此,检测IFN-γ和IL-4水平可间接反映Th1/Th2免疫偏移情况。试验组经摄涕止鼽方治疗后血清IL-4水平降低,并且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摄涕止鼽方能降低肺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抑制Th2型免疫反应。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前后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有差异尚不能说明摄涕止鼽方对受试者血清IFN-γ水平产生影响。

本研究采用VAS、RQLQ评分评定AR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AR症状对受试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两组治疗后RQLQ、VAS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而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说明摄涕止鼽方的疗效优势,这与前期试验结果有差异,推测可能是由于疗程过长及样本量不足导致。后续研究考虑缩短疗程及增大样本量。

猜你喜欢

安慰剂受试者血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神药”有时真管用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