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新开古济冲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分析
2021-03-08黄云平
黄云平
(江西省地质局第九地质大队,江西 吉安 343000)
1 区域地质概况
广西省新开古济冲金矿位于Ⅱ-16华南成矿省,Ⅲ-87桂中成矿区,Ⅳ-8大瑶山Au-Ag-Cu-Pb-Zn成矿区,扬子地块与华南褶皱带的衔接部位,大瑶山台隆构造单元。本区广泛出露寒武系地层,并有石炭系、泥盆系、震旦系等地层出露(图1)。
图1 新开矿区区域地质概图
寒武系地层,主要由一套浅变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具有鲍马层序组合的特征[1]。
本区构造主要分布近南北向的断裂为主,其次为东西向。区内存在一近东西向展布的褶皱,核部出露泥盆系地层,两翼分布有寒武系地层,并包含有一系列次级褶皱;此外,在近东西向主褶皱两翼,叠加发育了一组近南北向展布的褶皱,构成了本区主要的构造框架。
区内岩浆活动活跃,从加里东期、印支期到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主要以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为特征,分布有一系列的中酸性的岩株、岩脉,主要岩体为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脉。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主要为寒武系水口群(Єsh),属类复理式浅海碎屑沉积建造的浅变质砂页岩系,岩相变化大,岩性主要以变质砂岩、不等粒细砂岩为主,夹少量页岩、硅质岩组成[2,3]。
2.2 构造
图2 古济冲矿区矿石特征典型照片
区内断裂发育,并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断裂多为近东西向,与区域构造一致,且多为正断层,成矿前期为岩脉侵入,主要断层产状:倾向25°~350°,倾角57°~85°,延申300m~500m。后期为含金石英脉充填,断层面的倾向倾角变化较大,充填的物质厚薄不一,最厚者达到34m,最薄不主足0.5m。
成矿后期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逆断层,断层面较平整,且发育有阶步和擦痕,显示出剪切作用的特征。东西向断裂沿着早已形成的断层继续活动[4]。
节理的发育程度及性质随所处构造部位有较大变化,一般在断裂及褶皱轴部地段最为发育。
2.3 岩浆岩
斜长玢岩,成脉状产出,与含金石英脉平行排列,长度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少量角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组成。斑晶为石英、斜长石、白云母,具溶蚀现象,蚀变较深,有时可见片理发育,岩脉为后期石英脉充填切割。
区内地层早期—加里东期受南北方向力挤压形成褶皱,产生破裂,并为岩脉充填,并沿着构造带继续活动,因而承袭了原来的位置发生断裂,并为含金石英脉所充填[5]。成矿过程中,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了剪切和平移断层,特别是中生代的构造运动,产生了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
2.4 围岩蚀变
矿区岩层为寒武系水口群(Єsh),岩性主要以变质砂岩、不等粒细砂岩为主,夹少量页岩、硅质岩,围岩蚀变常见有硅化、云英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其中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沿构造带呈线状分布,与成矿关系密切。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的结构有溶晶结构、交代结构、浸染结构等。
矿石的构造有脉状、条带状、浸染状、块状等构造。
3.2 矿物组分
矿物共生组合:有用矿物为自然金,共生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及绿泥石等。自然金肉眼难见,一般呈浸染状和片状(粒径0.1mm~0.5mm)分布于石英和黄铁矿的裂隙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大数据的运作。你所使用的任何一个手机APP都离不开数据的传输,信息技术的记录和分析,以及商业价值的运用。我们甚至无时无刻的不暴露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我们的社交信息被窥探,我们的消费记录被查找,我们的隐私被侵犯,然而对于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似乎毫不知情。
石英:无色,他形粒状,粒径在0.04mm~0.46mm之间,个别可达0.65mm~0.88mm之间,次棱角状~浑圆状。少量石英呈棱角状,约占石英总量的8%,棱角分明,表明属于火山碎屑岩。石英表面干净,主要为中~细砂。不均匀分布岩石中。
长石:灰白色,多为正长石,均为自形-半自形板柱状,粒径在0.08mm~0.42mm之间,晶面有裂纹。局部晶面已经泥化蚀变成绢云母等。不均匀分布在岩石中。
黄铁矿:淡黄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在0.02mm~0.52mm之间,星点状不均匀分布在岩石中。
磁黄铁矿:乳黄色,他形粒状集合体,粒径在0.02mm~1.46mm之间,不均匀分布在岩石中。
黄铜矿:铜黄色,他形粒状集合体,粒径在0.02mm~0.46mm之间,几乎包含于黄铁矿中,与黄铁矿紧密共生;
闪锌矿:灰色略带紫褐色,他形粒状集合体,晶体中具乳滴结构,粒径在0.01m~0.26m之间,含量极少,不均匀分布岩石中,局部可见包含于黄铁矿、磁黄铁矿中。
3.3 矿体特征情况
在矿区内主要发现三个金矿体,矿体均赋存于寒武系水口群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由南往北依次编号为Ⅰ、Ⅱ和Ⅲ号金矿体,分别描述如下:
Ⅰ号矿体:分布于矿区南部,呈近东西走向,走向延长约850m,充填于靠近向斜轴部的东西向正断层中,倾向25°~353°,局部倾向南东,倾角45°~71°,厚度1.62m~4.98m,Au品位0.75~1.44g/t不等。主要由石英脉、围岩碎块及少量硫化物组成,矿脉形状、产状受构造严格控制,由于成矿构造活动为张性正断层,加之成矿过程中构造活动频繁,因此矿脉形态不规则,膨大缩小、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现象明显[6]。
Ⅱ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间地段,呈近东西走向,倾向333°~351°,倾角56°~61°。地表走向延长约160m,厚度1.46m~4.15m,Au品位1.03~1.70g/t。此矿沿走向呈不规则脉状,向东则与Ⅲ号脉体复合成一条矿脉。
Ⅲ号矿体:位于矿体北部,呈近东西走向,地表延长约650m,走向25°~344°,倾向57°~85°,厚度1.76m,Au品位0.56~1.01g/t。主要由石英脉、围岩碎块及少量硫化物组成,矿脉呈不规则脉状,膨大缩小现象频繁出现。
4 成矿原因分析
本区为中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主要由石英脉和围岩碎块、少量硫化物组成,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受断裂严格控制,控矿构造属张性裂隙,由于成矿期构造活动是张力性质的,加之成矿过程中构造频繁,因此矿脉形态不规则,膨大缩小分支复合现象明显,水平和垂直方向变化较大[7,8]。
图3 古济冲矿体平面分布示意图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相互穿插关系,结合矿体结构、构造特点,可划分为五个成矿阶段:
(1)烟石英阶段:主要由烟石英组成,并有少量粗粒黄铁矿,此阶段烟石英多为后期白石英所穿插,或破碎呈角砾,故保留不多,只在局部地段见到,不含金;
(2)乳白石英—黄铁矿阶段:乳白色石英或因交代早期烟石英而成花斑状石英脉,黄铁矿常呈中粒团块状集合体或浸染状分布,并有少量黄铜矿,偶见磁黄铁矿,此阶段含金较好;
(3)白石英—硫化物阶段:主要成矿阶段,石英脉呈白色油脂光泽,并有黄铁矿、黄铜矿,有时可见自然金。黄铁矿呈细粒细脉状、团块状;
(4)碳酸盐—硫化物—石英阶段:石英无色透明,常有晶簇,并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方解石产出,方解石呈脉状穿插于石英脉和围岩中,此阶段一般不含金;
(5)碳酸盐阶段:无矿阶段,主要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呈细脉状充填于围岩中。
结合资料分析,金元素的富集与构造、矿体形态变化及矿物共生组合有关。
5 结语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为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控矿机理明显,有利于金元素的析出和演化。矿体赋存于向斜轴部及其两侧裂隙中,矿体形成与岩浆岩有一定的空间关系,无直接成因关系。矿脉形态、产状、规模受断裂严格控制,由于成矿活动构造属张性断裂,矿化不均匀。
矿化的不均匀与矿物共生组合、成矿阶段有关,而矿化阶段又与成矿期的构造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由于成矿构造活动不强烈且不频繁,因此无法形成较大的工业矿体,三条主矿脉深部变小甚至尖灭,且矿石品味低,矿化不均匀,加之碳酸盐脉的大量出现,证明深部没有较大的工业矿体,因此矿床远景规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