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微课的新思考*
2021-03-08何茂贵罗立杰
何茂贵 罗立杰
(济宁学院体育系,山东 曲阜 273155)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宽带的提速、5G的应用和WiFi的广泛覆盖等移动互联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为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微课是线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继续加强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充分挖掘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价值,全面促进微课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整理近年来与体育微课相关的研究文献,结合自身多年微课制作、实践经验,并与相关同行、专家进行交流与学习,发现大家对体育微课的研究依然保持较高的热度,成果数量逐年攀高,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很多研究内容普遍表现出对体育微课概念、特点、用途的理解不够准确,研究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研究结果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等特点。本研究在全面审视与体育微课相关的研究文献后,结合自身实践,对当前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定位、应用等进行了探讨,并对基于项群理论的体育微课制作与应用提出新的思路和建议。
1 体育微课的定位
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定位源自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杨上影指出[1]:微课是一种以短视频或H5等新媒体为载体,将知识点或技能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按照一定结构组合并视听化呈现的,并进行网络化传播的教学资源,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由此可见,微课不等同于教学过程,也不应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只能是课程教学的辅助和补充。那么体育微课是什么?与其它学科的微课在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上是否相同?它们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体育微课的优势与劣势在哪?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参与体育微课制作和研究的老师们。对体育微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体育微课的健康快速发展。
微课应定位于提高教学质量,而非参加比赛,这是无可争辩的——此观点尽管从主观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然而客观情况并非如此[2]。相关调查显示,对XX市1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有36%的教师曾经制作过微课,其中比赛获奖者也不少。然而对这些教师进一步调查时发现,竟然没有一人将制作的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而是无一例外地全部用于微课比赛[2]。此现象在体育微课发展历程可谓屡见不鲜,制作微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为了获奖、研究课题的结题及晋升职称等,而没有把体育微课定位于加强体育学科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层面。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身体活动是主要表现形式,其对运动场地、运动形式、运动情景、课堂组织、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都有特定要求,而这种特定要求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键因素。此种场地的依赖性、运动情景的伴随性、课堂组织的特殊性、移动终端设备携带与使用的不便性等因素,还进一步限制了以视频为载体的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因此,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微课应定位于体育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2 体育微课的研究现状
梳理研究文献发现与体育微课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微课制作、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这类研究相对较多;二是将所有运动项目作为整体,分析体育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并分别从“双轮驱动”制作方法、体育微课的性质、分类等视角,对体育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提出了相应建议[3-5];三是微课在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该研究区域看似数量多、角度全、覆盖面广,但实际上只是实现了量的积累,并无质的展现,高质量的研究非常少见,部分研究还认为,体育微课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革新了传统体育教学理念,颠覆了体育教学理念,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仔细阅读可发现,该类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和数据支撑,文字含糊其辞,片面夸大了微课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实际作用,究其原因:可谓与体育微课属于新生事物不无关系。
新事物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因此应当肯定新生事物的价值,认知它的本质属性,但也不能片面夸大其价值,且任何价值的体现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微课是移动互联和移动终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必然会影响传统体育教学,当前既要肯定微课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推动作用,使传统体育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但也要认识到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客观状况,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去探索、去尝试、去改进,才能实现微课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
3 体育微课的处境
3.1 优势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微课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持[1];移动终端更新、4G网络普及,5G网络推广及WiFi大面积覆盖为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短视频”“微视频”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学生的学习理念也随之不断改变,这为微课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念与实践基础。
体育微课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讲解与画面同步、直观形象、有感染力等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凸显了体育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特色与优势。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体育微课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反复观看、重复学习,可以进行快、慢动作展示,还可以课上课下、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微课这一特点,将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尤其是技能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高难度动作和复杂战术,根据授课需要和项目特点制作成相应微课,供学生“重点”学习。如网球课程教学中的发球动作,这个动作技术比较复杂,无论在哪一学龄阶段,该技术动作教学一般不少于4学时(180分钟),而一个以发球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微课一般为8-10分钟,它却包含了180分钟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它可以用于课前预习,并对发球动作技术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以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也可以用于课中学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动作技术,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还可以用于课后复习,进一步巩固课程教学内容,查漏补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也应是体育微课的核心优势。
微课是线上教学、翻转课堂及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精心设计的微课嵌入线上教学、翻转课堂及精品课程,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手段,拓宽教学路径,优化教学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传统体育教学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或无法顺利开展时,微课还可以用于“特定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如COVID-19疫情在国内外快速蔓延的背景下,全世界被按下了“暂停键”,但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指导下,线上体育教学在大、中、小学中全面开展,微课在关键动作技术教学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
3.2 劣势
3.2.1 成本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高质量的体育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制作成本却让大部分体育老师望而却步。首先,软、硬件成本是基础,一台电脑和一台高清晰摄像机是必须具备的,有的运动项目教师讲解和示范时需要多角度录制,为了提高录制效果,可能需要多台录像机进行录制,有些音、视频处理软件需付费使用,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更好的图、音效果,还会建设简易的录音棚,并布置内部场景。这在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下,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次,技术成本是关键,微课的选题、设计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对微本质与特点有专业的理解和掌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实践能力。这对大多数体育教师来讲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最大的难题来自于后期的剪辑、制作,这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近专业化的音、视频处理能力,而具备这种能力的体育教师寥寥无几;第三,时间成本是保障,多数体育教师均处于一线教学,在全国各类院校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大形势下,体育教师一般承担着超负荷的体育课程工作量,而单个微课的制作需要选题、设计、解说词编写、PPT和动画设计、备课、录制、后期制作等一系列繁琐过程,这需要占用体育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超负荷”的体育教师们很难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满足于体育教学需求的多个微课。
3.2.2 推广难。
从全国范围看,微课在各科教学实践中的使用率并不很高,用于体育教学的案列更是“寥寥无几”。微课并非微课程,这也是很多学者及老师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微课更多用于单一知识点的教学,主要包括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在体育教学中,微课更倾向于关键技术动作的教学,重点解决授课内容中高难度动作、关键技术、复杂且难以理解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它不能单独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只能是课堂的重要组成。如体操教学中的“后空翻”教学,短短几分钟的“后空翻”微课包含了“后空翻”教学的关键技术,而传统体育课堂中包含课堂常规、热身活动、专项辅助练习、教学方法、教法步骤、练习方式、保护与帮助、纠错机制及信息反馈等基本内容。因此,此微课只能算是教学过程中关键技术或关键点的教学,并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另外,学生课余时间主动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体育微课在解决体育教师“主动地教”和学生“主动地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仍有很大的挑战。
3.2.3 学科难。
其它学科的微课理论与方法不能简单的套用于体育学科,它们之间有本质的不同,其它学科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共性”,而体育学科以技能教学为主,且项目繁多、内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将微课用于体育教学仍有很大挑战:一是微课的选题难。每个运动项目选题角度均有所不同,同一运动项目不同教学内容对选题的影响也比较大;二是微课的设计与拍摄受制因素多。体育微课设计要重点考虑“运动”这一要素及运动环境等问题,既要考虑身体活动和身体位移给微课拍摄带来的影响及运动过程中拍摄角度、画面抓取、声音录制等问题,还要考虑运动场所、天气、噪音等环境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三是后期制作要求高。体育微课素材多,空间位置变化大,外界环境复杂,这对后期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应用难。移动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主)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过程中不方便携带和使用的特点,进一步增加了微课用于体育教学的难度。
4 基于项群理论的体育微课制作与应用新思路
体育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且以技能教学为主。理论教学的微课制作、应用与其它学科微课教学有很多“共性”。此方面的研究内容不仅较多,而且理论体系较为成熟,实践经验丰富,在这不做过多赘述,本文主要研究技能教学的微课制作与应用。
学校体育教学涉及项目繁多,运动形式、项目特点均有较大差异,微课用于不同运动项目教学时也有很大的区别,并且这种区别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查阅与体育微课制作与应用相关的文献发现,除用于某一运动项目中的研究外,基于运动项目特点的体育微课制作与应用还未发现。因此,基于项群理论的体育微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群理论认为,运动项目具有“集束性特征”,同一“集束”的运动项目有共同的运动特点,体育微课的制作与应用同样适用该理论。如图1所示,以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为主导因素,可将所有的运动项目首先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类。继而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个亚类,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大类,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微课制作过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明显不同。
图1 基于项群理论的运动项目分类
4.1 体能主导类
该类运动项目的成绩主要取决于人的体能,包括爆发力和耐力,对动作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且技术较为单一。
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主要有田径中的跳跃、投掷等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爆发力的项目。根据微课的特点,可以把此类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制作成微课,供学习者课前、课中和课后使用,以增进学习效果。如背越式跳高,其动作技术的关键在于起跳和起跳后的过杆动作。拍摄此类微课时要注意运动环境、机位、拍摄角度、光线等。
速度性和耐力性项群主要是短距离、中长距离和超长距离竞速项目,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爆发力和耐力水平,对动作技术要求较低,因此,将微课用于这两类项目的教学意义不大,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促进亦不明显。
4.2 技能主导类
该类运动项目的共性是对动作技术有较高的依赖性,但在其亚项群中各运动项目之间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该类运动项目应是微课用于体育教学最受欢迎项目。
表现难美性项群是在比赛中力求完成高难度、高质量的完美动作,并展示运动美、人体美的所有项目,包括在水、陆、空、冰等不同场地竞技的项目(包括徒手和持器械的项目),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该类项目有体操、健美操、武术套路等,它们包含大量的高难度动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动作示范“转瞬即逝”,学生很难看清动作的具体细节。另外,体育教师因年龄增加,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很难做出高水平的完美动作,学生的直观学习与动作表象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部分学生学习这些高难度动作时比较吃力,学习效果差距较大。而微课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慢放、重复播放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该类动作的教学场地室内、室外均有,拍摄时要根据教学环境合理调整光线;动作示范要规范、质量高(可以非教师本人),也可以插入相应动画或引入专业运动员的动作来;另外,拍摄视角要恰当,能完整展示整个动作过程。
表现运动员准确完成专项技术能力的射击、射箭、弓弩等运动项目被集束为表现准确性项群,这类项目除了作为特色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被设置外,在全国大中小学中并不常见,尤其在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中更少。由于此类项目在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后,训练方向不再侧重其技术本身,而对注意力的集中、肌肉的控制力、稳定性及身体的协调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基于校内开设课程少及项目自身特点,将微课用于此类项目学校体育教学的意义不大。
主导技能类中的对抗性项目被分别归入三个项群,双方选手在同一块场地上追逐争夺,以将球射投入对方特定网区中得分的项目称为同场对抗性项目,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项目有足球、篮球、橄榄球等,该类项目在国内大中小学校中课程设置中最为常见,将微课用于这类项目的教学较为普遍,其教学主要是项目内的关键技术教学(如足球脚内侧传球、单手肩上投篮等)和战术教学,而后者的微课教学在过去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该项群的微课拍摄场地室内、室外均有,以室外居多。在室外拍摄时要根据阳光的位置合理调整拍摄方向,也要充分考虑身体位移对拍摄的影响,制作微课时还要重点考虑教法步骤对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战术类微课则可采用实践演练、战术示意图或动画的形式配合语言讲解,也可以将这三种形式穿插使用,使微课更直观形象、生动具体。
隔网对抗性项目是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徒手或持器械进行的运动项目,该类项目中的运动技能属于高策略性技能,即动作的完成需要复杂的认知与决策[6],如网球比赛中,基本动作(如正、反手击上旋球、放小球、高压球)每个学生都会,重要的是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动作,同时还要观察对手的防守状况,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项目有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微课也适合用于这类项目,主要应用于基础动作的技术教学。如网球的发球、正手击球,羽毛球的杀球、放网等,也可以用于战术教学,但一般以基础动作技术教学应用较多。该类动作技术相对简单,也易于掌握,学生比赛成绩好坏与动作标准程度相关性不高,主要取决于技能掌握后的球感、移动、战术、判断和体能。此类项目的微课选题主要是基础技术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规范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微课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录制环境,室内拍摄要注意灯光布置,室外拍摄要尽量将摄像机背向或侧向阳光,被拍摄者应面向或侧向阳光,拍摄时一般采用无球动作示范方式重点突出关键技术,同时还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与连贯性,。
格斗对抗性项目是以对手的躯体为攻击对象,双人进行格斗的项目。学校体育教学中对该类项目开设课程最少,常见项目主要有散打、跆拳道等。其动作技术特点是高速度、快节奏、多点多面、形式多样。微课选题时应以格斗对抗使用较多的关键动作技术为主,如散打中的鞭腿技术、跆拳道中的横踢技术等,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动作发力技术及对身体重心和身体平衡的控制,在语言讲解时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还可以结合实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5 结语
体育微课不是传统体育教学的视频版,也无法完全代替传统体育教学,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碰撞后产生的“新生态”[7],是针对体育教学中某一知识点的微视频学习资源,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是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微课在体育教学应用上有诸多优点,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和研究加以针对性区别解决。
体育微课的定位,应始终贯彻体育微课是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单一知识点的学习资源,不能等同于体育教学,任何脱离运动场地和运动情境的体育微课在实现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微课应用于体育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并存。体育微课与其它学科微课相比在应用上有其“先天不足”之处,但只有全面整合、利用政府、学校及社会各方面资源,组建校内或校内外相同学科教师组成开发团队,针对某一课程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微课”开发及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价值。
体育微课的应用应依据项群理论,将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项目按照“集束性特征”进行分类,分析同一“集束”项目的微课制作特点,来实现体育微课制作与应用的共性化、具体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