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 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探析
2021-03-08黄羽新李秀华
黄羽新 李秀华
【摘 要】本文通过抽取部分广西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作为样本开展调查,了解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其成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创设良好社会氛围,增强思政课教师教学“氧气”;完善学校相关制度,振奋思政课教师教学士气;提高专业团队素质,增强思政课教师教学力气;提升个人素质水平,增强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底气。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师 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020-04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党中央的政策指引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地位日益提升,同时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也随之增多,思政课教师在享受更好待遇的情况下,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由于办学目标、办学条件、生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有其特殊性,思政课教师在应对纷繁复杂工作的情况下,要保持激情上好思政课,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主观体验。“职业幸福感指的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和对职业相关要素的评价产生的积极情感和满意感,既包含主观的幸福体验,也包含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的满足,既强调愉悦感和满足感,也强调对生命的意义性”。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实现自我的教育理想、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获得快乐的生活体验。本文通过抽取部分广西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作为样本开展调查,了解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分析成因,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专业团队、教师个人层面探讨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一、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成因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张玉柱、金盛华编制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该问卷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了解,包括学历、职称、教龄、任教科目数量、待遇情况等。第二部分是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主要从工作满意、工作成就感、友好关系、社会支持等角度展开调查。该部分包括16个题目,采用likter五点记分,“5”代表“完全同意”,“4”代表“基本同意”,“3”代表“一般同意”,“2”代表“基本不同意”,“1”代表“完全不同意”。为了保证问卷的效度,其中4个题目反向记分,12个题目正向记分,分数越高意味着该教师职业幸福感越高。第三部分是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题。根据思政课教师群体,个别题目进行了简单调整,本问卷共选取广西高职院校53名思政课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其中男教师20人,女教师33人,年龄35岁以下的教师36名,35岁以上教师17名。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处于中间偏上水平
通过问卷第二部分职业幸福感现状记分,问卷满分80分,受访对象平均分为50.75分,其中最高分为64分,最低分为38分,48分以上有37人。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总体上,高校思政课教师这项职业让我感到幸福”时,10%的教师选择“完全同意”,45.28%的教师选择“基本同意”,33.96%的教师选择“一般”,只有1.89%的教师选择“基本不同意”,无人选择“完全不同意”。综上所述,说明思政课教师幸福感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但是水平并不高。
(二)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于女教师,但差异性不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t检验(全称为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男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得分,男教师职业幸福感平均水平略高于女教师,检验P值大于0.05,二者并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三)工资待遇水平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呈现正相关
本次问卷对高校是否已经落实国家提出的思政课教师2000元岗位津贴展开调查,广西各高校2020年以来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大部分院校尤其是公办院校基本已经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落实了思政课教师2000元岗位津贴,少部分民办院校尚未落实。本次受访者数据显示,88.7%学校已经落实,只有11.3%学校尚未落实。通过对比落实与非落实院校的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相关数据发现,本项与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密切,思政教师收入水平越高,职业幸福感也越高。
从表2可知,利用方差分析数据后发现思政教师对是否已经享受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较为看重。从职业幸福感现状得分可以看出,已经享受到该津贴的思政教师得分比尚未享受的教师高出2分平均分,虽然p值未在该项体现出显著差异,但在对工资、奖金、福利满意度的测评中均体现出显著差异性,尤其“对目前的工资感到满意”p值小于0.01,差異性较为显著。差异在单向对比“总体上,高校思政课教师这项职业让我感到幸福”的选项上,未享受思政教师岗位津贴的教师与享受到津贴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性。思政课教师全年收入的水平也与职业幸福感呈现出正相关,收入水平越高,职业幸福感越强。教师对工资福利的满意度越高,其职业幸福感也越高。
教师的工资待遇是社会、学校对个人工作最直观的评价方式,教师在付出相应的劳动成果期待更好的待遇是情理之中。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收入水平是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其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四)总体上看,教龄越长、职称越高,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越强
利用方差数据分析得出表3数据,随着教龄、职称的增长,职业幸福感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调查问卷数据看,教龄20年以上的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最强,且平均分高出5年以下思政课教师8分,思政课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幸福感普遍高于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但是本次调查6~10年教龄的教师幸福感相对较低,且低于教龄1~5年的教师,这可能与其职业倦怠有关。此外,教授职称的职业幸福感高出助教职称幸福感近10分,随着职称的上升,职业幸福感也逐渐上升。
思政课是一门集理论性、政治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上好思政课需要有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需要对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涉猎甚至精通,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青年教师刚走上岗位,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各方面压力会影响其职业幸福感,随着教龄增长、学识增加,教师能很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难题,能够享受到的教学资源、社会资源也会更多,有更多时间精力去享受生活,工作中的价值感会更强,职业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强。而教龄短、职称低的教师基本属于年轻教师,青年教师在面对工作学习压力的同时,还有来自结婚、家庭、甚至房贷等方面的压力,这些生活因素也会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五)教学和科研是评价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依据,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受访者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时,72.3%的受访者选择“教学能力和水平”“科研能力和水平”,15.1%的受访者选择“教学成绩”,13.2%的受访者选择“领导的主观意识”,3.78%的受访者选择“學生的评教成绩”,只有1.9%的受访者选择“工作态度”。77.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科研压力很大,8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教学压力很大。45.3%的教师选择思政课教师行业的主要原因源于对思政课教学的热爱,只有20.8%的教师认为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的过程中,也承担着科研任务,教学、科研能力水平是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其工资待遇等均与教学、职称相挂钩。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及时了解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并将其吸收、转化、整理运用到教学当中,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设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备课、科研压力随之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尤其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程,学生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实用性不强,听不听都无所谓,加上高校思政课大部分采用大班式教学模式,师生课堂互动性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价值感、成就感不强,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科研水平是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考量,科研竞争激烈,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后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开展科研,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对策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增强他们上好思政课的志气、骨气、底气,需要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专业团队层面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创设良好社会氛围,增加思政课教师教学“氧气”
思政课教师是国家政治的维护者、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者、青年价值观的塑造者。在本次调查中,81.1%的教师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能够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69.8%教师认为公正的外部评价能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当前,社会上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不甚了解,有人觉得上思政课很简单,将思政课简单地理解为照本宣科、念新闻、放视频,觉得思政课教师从事的工作缺乏“含金量”。对这些认知偏差,需要社会作出积极引导,国家、社会及相关部门要积极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等方式,让社会了解思政课教师从事职业的专业性、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提高高校思政课学科地位,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威望,消除职业偏见,建立对思政课教师的合理预期,让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政课教师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完善学校相关制度,振奋思政课教师教学士气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为了提高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力,大部分高职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技能型、专业型、实用型人才,往往对思政课不够重视。在一些高职学生心中,专业课是“主课”,思政课是“副课”,对思政课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思政课在高职院校有特殊性也有不可替代性,学校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振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士气。
1.党委重视,领导保驾护航
党中央明确规定,高校党委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领导意识。学校党委要牵头狠抓落实重视思政课建设,关心思政课教师队伍成长,党委书记要率先垂范,带领学校教务科、科研处等相关部门自上而下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思政课学科地位,杜绝名义地位与实际地位的反差,参与思政课建设,多走访、多调研,助推思政课发展,让思政课教师能够更有底气,为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保驾护航。
2.配套合理考评、激励机制
首先,考评制度要与思政课的特殊性相结合,切忌“一刀切”。高职院校思政课具有特殊性,学校的相关教学考核评价制度要结合思政课的特殊性来制定。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思政课现在大多是大班教学,教学效果与专业课的小班教学有区别,对类似课堂互动率、学生抬头率、作业上交率之类的考评标准,要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来设定,不能囫囵吞枣与专业课、实践课“一视同仁”。其次,在政策范围允许的情况下,落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福利待遇。福利待遇与教师地位是相挂钩的,各高职院校要积极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提高重视度。再次,要保障思政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科研的经费。思政课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随着国家、国际变化日新月异,专业的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学习是其掌握解读政策理论最有效的途径。最后,加强精神激励,缓解思政教师职业倦怠。“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来看,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职前成长阶段、进入教育工作领域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退缩阶段、更新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退休阶段”。教师是一份良心职业,要上好思政课,教师需要永葆激情和热情,学校在教师的精神鼓励上也要采取一定措施,诸如优秀表彰、先进典型等,通过宣传手段让优秀的思政教师赢得学校认可和同事尊重,提升作为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提高专业团队素质,增强思政课教师教学力气
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学科地位要提升,要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除了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的支持和保障,更需要思政课教师专业团队自身的建设。首先,明确专业团队目标,提高团队执行力。目标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果。清晰的目标指引团队建设至关重要,团队要将团队成员的教学、科研目标细化,带领团队成员不断进步,因人而异制订合理可期目标。其次,加强团队成员协作,增强团队荣誉感。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协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发扬“队荣我荣、队耻我耻”的理念。个人强,团队才能更强,思政课教学有其特殊性,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传帮带”等制度的作用,针对青年教师成长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帮助团队成员集体进步,建设一支拿得出去、立得起来的思政课教师团队。再次,营造良好团队氛围,增强思政教师职业归属感。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要互帮互助,加强交流,建立新型友好的同事关系,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
(四)提升个人素质水平,增强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底气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不仅僅是理论知识,更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需要教师不断修炼内功,提升个人素质水平,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首先,加强学习,增长学识。学理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懂弄通思政课相关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讲好政策理论;学时事,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要不断走在时代前沿,将最新的时事有效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增强课堂吸引力;学他人,通过培训、研讨、走访等多种形式,不断学习他人长处,促进自身进步。其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上好课是思政课教师第一要务,所以要充分备课,善用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够设计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不断锤炼自身内功,做一名有温度、有深度的教师。时刻走在时政前沿,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克服本领恐慌。再次,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作为教师,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感源泉。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引导者,能够给学生解决较多困惑。由于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思政课教师私下与学生交流不多,一定要突破(下转第37页)(上接第22页)这一障碍,走近学生,提升自己的亲和力。最后,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幸福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作为思政课教师,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自身要不断开展心理建设,学会积极正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坚守从事教师行业的初心,积极寻找在工作中的成就感,提升自我职业获得感,克服职业倦怠,将职业当成事业认真对待,从中获得自己人生价值。
幸福是可以传递的,打造一支职业幸福感强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打造和谐校园都有积极意义,社会、学校、专业团队、教师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勠力同心,为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作出应有之举。
【参考文献】
[1]L t 本杰明.美国心理学史(特辑)[J].美国心理学家,1992(47).
[2]蔡玲丽.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增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3]张玉柱,金盛华.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2013(5).
[4]石华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SA).
注:校级科研项目“基于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发展激励对策研究”(2021GCC03)
【作者简介】黄羽新(1972— ),女,广西百色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秀华(1987— ),女,云南玉溪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