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索
——以《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为例
2021-03-07肖扬伟郑晓翠
肖扬伟,郑晓翠
(赣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61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高校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助力,实施混合式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满意度,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新时代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形成“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探索。
一、雨课堂和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雨课堂是2016年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推出的一款混合式教学软件。教师通过安装雨课堂软件,便可以PPT和微信为基础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面参与和互动,学生只要通过微信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即可加入所在班级进行课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进行课堂讲授、课堂测试、课堂互动、随机点名和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雨课堂推出后,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欢迎,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得到广泛使用,目前全球已经有一万余所高校使用过雨课堂进行教学,雨课堂成为众多高校在线上课的教学平台。雨课堂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操作简单易学。雨课堂的运行只需要有互联网,电脑装有Word2010以上版本软件,打开雨课堂后,教师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翻页、点名、开启弹幕等操作。二是有助于课堂互动。雨课堂有丰富的课堂互动方式,比如,教师开启弹幕后,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功能回答问题、发表对某个事件的看法。三是有利于掌握学情。雨课堂可以对学生的一些学习行为进行统计,便于教师掌握学情。比如,通过课堂随机点名,可以知道学生的出勤率;通过查看点击了“不懂”按钮的人数,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参与式教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西方国家,近年来引入我国高等教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平等和参与的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学习新知、教学相长[1]。 参与式教学法有如下特征:一是参与的平等性。参与式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知识的传输者”和“标准答案发布者”的角色,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知识学习的协助者。二是参与的过程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注重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教师把自身简单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参与式教学主张学生的知识是“建构”的,而非教师传输的,参与的过程甚至比结果更重要[2]。三是教学的开放性。传统教学多是封闭性质的,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的固化,参与式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内容随机变化,教学过程趣味盎然,教学环境宽松友好。
二、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的实践过程
《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历史、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清楚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掌握加强党的建设基本措施,增强对党的认同。在该门课程中采用“雨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从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复习、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了教学实践。
(一)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做好预习的准备工作。党的建设中有很多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一些学生关注或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布置相关预习任务。这种任务可以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利用雨课堂发送相关小视频,要求学生观看;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要求学生组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合作收集资料。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插入视频,也可以插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种题型。在上传PPT时不必把上课的全部PPT上传,而只是上传上课的主要内容,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PPT中加入教师的音频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学生通过预习课件、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可以提前了解上课的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不懂的视频或者问题,可以在课前与老师交流或者等待课堂上提出。
(二)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参与式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的过程性,教学过程要注重多方参与、积极互动。借助于雨课堂平台,可以达到传统课堂不能达到的效果。上课开始后,当教师通过雨课堂开启上课模式,学生可通过扫码或者“课堂暗号”(一组字母和数字)进入课堂,待学生进入后,教师可以在线点名,通过点名方式了解学生出勤率,也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于将要开始的授课。在讲授某个重点难点时,传统课堂上,可能会存在一些不懂上课内容却又羞于反馈的同学,而借助于雨课堂,学生可以在手机端按下PPT下方的“不懂”按钮,教师通过查看“不懂”学生的人数,可以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重新讲解,或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教师讲授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现场小测试,这种测试的方式比较多样,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在设定答案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回答正确的人数并生成图表,教师对学生的上课状态、知识掌握情况能及时跟进了解。如果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红包奖励,则会进一步活跃上课气氛。雨课堂还有一个非常符合青年学生的功能——弹幕功能,教师开启弹幕后,学生可以围绕教师的提问自由发表看法,通过弹幕的内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借助雨课堂等现代科技平台,利用多种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一是情景演示法。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课堂上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利用一些情景,可以达到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企及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党群关系时,要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讲清楚,如果仅从理论上讲授,学生不容易接受。而采取仿真教学可以真实再现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县出发前的历史场景:红军和当地百姓克服红军将士众多、设备严重不足、河流水深湍急、国民党敌机轰炸等重重困难,8.6万名红军主力在34万于都人民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在四天内度过于都河。学生对于这样的场景通常具有深刻印象,对于党群关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二是辩论法。辩论法是将班级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围绕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使用辩论法,要求提供合适的辩题,使辩题具有辩论价值,不能让其中一方轻易获胜。比如,在课堂当中,选择“党的形象是否需要塑造?”“党内民主和集中统一是否矛盾?”这样的辩题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准备展开辩论。辩论后可以让学生通过雨课堂的投票功能进行表决,以决定谁胜谁负。三是小组合作法。学会合作和分享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日后进入社会必备的技能[3]。小组合作法的目的是让小组全体成员都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努力。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应当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实现的,不应太高或太低,比如,可以分配小组调查某社区党的建设情况,学生通过调查后提交调查报告。四是科技法。使用科技工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资料、采用多媒体手段授课、在PPT中插入相关的链接,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常见教学手段。雨课堂平台本身就是各种科技手段的集合:上课使用微信扫码签到、利用手机答题并提交作答、通过弹幕发表看法,等等。
(三)课后复习设计
课后复习对于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深入理解重点难点问题、培养自学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推送复习资料,具体方式有如下几种:一是课后作业推送。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布置课后作业。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口头、黑板或者PPT布置作业,时间比较短,学生可能听不完全作业的具体内容,或者遗漏部分作业。通过雨课堂布置作业,每一位学生均可在手机端反复查看,有效避免了因理解能力的差异而不能完成作业的问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像预习那样插入语音,把作业的相关要求以语音的形式加以讲解。二是课后测试。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并预置答案的方式布置测试题目,只要学生一提交作业,系统便能根据预置的答案自动进行批改和判分;教师还可以把Word版本的试卷整体导入雨课堂系统。如果是主观题,学生作答后可以拍照上传平台,教师在雨课堂平台进行评阅。三是疑难点反馈。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疑难点的把握往往凭主观判断或者通过询问方式得知,这样难免会发生偏颇,通过雨课堂中的疑难点反馈,教师可以针对反馈的内容进行讲解或者强化[4]。
(四)学习评价设计
教育学的理论认为,学习评价应通过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多元性的评价。与传统学习评价只通过期末考试这种总结性的考试不同,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的评价,既注重总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构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评价体系,力求做到比较全面系统的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一是课前预习情况。主要是通过雨课堂后台查看学生是否预习课件,是否正确回答预习题;二是课中完成情况。主要通过测评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辩论的胜负、课堂随机测试的情况[5];三是课后复习情况。主要查看学生是否观看教师推送的复习资料、是否正确回答课后习题、是否反馈了重难点;四是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是否签到上课,随机点名出勤率,弹幕或者讨论情况等等;五是期末考试情况。主要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本门课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否能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为了掌握本门课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39份,经过核验,均为有效问卷。从问卷的统计结果看,总体上学生对这种混合式教学持肯定态度。87.2%的人认为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对学习有帮助,89.7%的人认为这种混合式教学“上课体验好,有趣”,82.1%的人认为“学习效果比传统教学效果更好”。根据笔者随机进行的访谈结果看,大部分同学以前未接触过“雨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因此对此次混合式教学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很多同学上课积极发言,期末考试的通过率很高。
虽然本轮教学改革总体效果不错,但经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混合式教学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的上课模式,与传统上课相比较,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在课前的资料推送上,教师要精心选择合适的资料,太难了会打击同学的自信心,太容易了很难达到预习的效果;为了避免课前推送的PPT和讲课的PPT内容相同,课前PPT数量一般不超过15张,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讲课当中的重点难点摘要出来,不占用学生过多的预习时间。二是教学过程参与的真实性的问题。经过观察,本次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参与真实性的问题,比如,在上课利用雨课堂的签到环节,本来是通过现场扫码环节或者“课堂暗号”进入,有些在课堂的同学通过拍照或者把“课堂暗号”告诉不在现场的同学,这样出勤率就不准确。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许多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无法量化,很容易出现“搭便车”的行为,教师也只能根据小组负责人的语言描述确定成员参与的程度。三是无法监控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由于雨课堂是基于手机微信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要全程使用手机,教师难以对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
总之,采用“雨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课堂互动、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