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格拉底节制思想探析

2021-03-07张蕴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明智苏格拉底美德

张蕴睿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 276800)

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自然对古希腊四主德之一的节制有着他独到的理解。但由于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著作,所以学界对其思想进行研究的依据多来自他人笔下,其中色诺芬与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更为集中、生动、具体,两者又同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所以色、柏二人的著作具有更多的参考意义。学界通常认为柏拉图早期的著作是在记录苏格拉底的思想,其中后期的著作是在阐述自己的思想,因此该文对苏格拉底节制思想的梳理仅参考柏拉图前期作品以及色诺芬所著的《苏格拉底回忆录》。

苏格拉底对节制感悟极深,知道何为节制,并时时刻刻践行着节制,无论是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的《卡尔弥德篇》《会饮篇》等中皆有对苏格拉底节制言行的记载。苏格拉底以身作则,对自己朴素的生活引以为傲,向世人展示节制的益处、能力以及导向的幸福生活。其节制思想内容丰富,从美德内涵来讲,节制是一种使人能够明智的克制欲望的能力;从目的来讲,节制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善;从结果来讲,节制最终会带给人们高尚、幸福的好生活。

1 节制:克制欲望

论及节制,通常与欲望紧密相连,因为节制一般是指控制欲望的能力,哲学家们节制思想的不同多源于对欲望的理解、态度不同。苏格拉底的节制亦包含对欲望的控制这一基本内涵,在《回忆苏格拉底》中,其对节制的论述多是围绕食欲、色欲、财欲等低级的欲望展开的;而据柏拉图的前期著作中记载,苏格拉底则是将节制认为是一种知识,拥有节制的知识后自然就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的行为。在色诺芬的记载中,苏格拉底的节制似乎都奉行着一种适度克制欲望的原则,这使得他的“节制”既不放纵,又不至于走向禁欲主义。

物欲方面:他只在自己饥饿的时候食用适量的食物,因此每当他进食的时候,食用的食物自己总是能够愉快地欣赏;他只在口渴的时候才会饮用饮品,在这时候,任何一款饮料都适合于他。苏格拉底奉行如此这般的饮食原则,使得他很容易就能做到饮食适度,而不致使自己胃口、头脑和心灵失常。苏格拉底推崇简单而不复杂的饮食,他常说别人是为了吃而活,他则是为了活而吃,他认为少欲可以使他更近于神,他也恰是如此做的,这种倨傲高贵的精神在阿里斯托芬以及拉尔修那里都有记载。对于财富,苏格拉底也奉行节制原则,他将人们因拥有财富而获得的快乐视为一种低级的快乐,财富所带来的收益远不如结交一个朋友的收益大,还就此与安提丰展开了辩论。在安提丰与苏格拉底的一次对话中,安提丰讥笑苏格拉底的贫穷、简朴以及教学不愿意收取报酬。在他看来,金钱是一种在人们接受它的时候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东西,有了它生活就会舒畅而愉快,而像苏格拉底这样教学但不收取酬金是不可理喻的、不明智的。苏格拉底一眼看出安提丰想孤立他的意图并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不收取酬金就意味着他可以选择喜欢的人进行讲授。对待金钱等低级快乐,他认为只有平日里以严苛的标准磨砺自己,才能够在各种情形下行动自如,平日里需求越少则越接近于神,神是完善的,因此越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则越接近于完善。

色欲方面:苏格拉底认为色欲也是容易引人走向愚蠢、鲁莽的欲望之一,他劝人要严格禁戒和容貌俊美的人亲昵,因为在他看来,一旦触及便难以抽身。当他听说克里托布洛斯亲吻了阿尔克比阿底斯的美貌的儿子的时候,他以此为反例劝诫色诺芬,认为如此行为便会丧失自由而变成一个奴隶。在与色诺芬的对话中,苏格拉底认为色欲是比毒蜘蛛还可怕的东西,只要人看它一眼,就会被注射一种使人如痴如狂的东西,以此告诫色诺芬看到美人的时候一定要拼命跑开。苏格拉底认为应当把色欲的满足控制在仅限于身体迫切需要的时候,并且这种满足一定不至于引起损害。在苏格拉底与赛阿达泰的对话中,赛阿达泰向其请教如何才能使他人对其的爱情感到如饥似渴,苏格拉底认为只有当他们如饥似渴的心情达到顶点的时候,同样的赐予才会使人真正的满足。基于这样的想法,苏格拉底在这方面一直自我节制,无论是浪荡的赛阿达泰还是貌美的卡尔米德都无法令其心动,他相信这样的自我节制给他带来的快乐并不比那些整日追求满足欲望的人少,并且还少受了许多焦思劳形之苦。其实从上述对话中我们不仅可以总结出苏格拉底对色欲的节制,更可窥见其对欲望的态度。苏格拉底的节制不仅要求仅在迫切需求之时合理的满足这些欲望,从其劝诫色诺芬拼命远离美人可见,他的节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控制欲望,还内含更加积极主动的疏远之意。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节制少欲的观念,苏格拉底才能不为过多的欲望所困,安贫乐道。实际上,少欲意义上的节制在苏格拉底的眼中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信仰。苏格拉底将“节制”美德与神联系在了一起,他在与安提丰的对话中认为越是少欲就越接近于神,自身也就越完善;在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中,苏格拉底认为神给了人极大的关怀,而人能做的只有节制自己,最大限度地服从神,并以此劝诫他的弟子们也奉行节制美德。因此他才能自如的抵制美食、美酒的诱惑,拒绝卡尔弥德赠送的奴隶,谢绝赛阿达泰的诱惑。少欲的节制即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要求自己控制欲望,的确是苏格拉底节制观念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苏格拉底眼中“节制”的全部内涵,其节制美德还作为一种处事原则、应对机制,包含着一种对事物的明智选择。

2 节制:明智的选择

在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中,他将“健全理智”与“不能自制”相对立,而“不能自制”又与“自制”相对立。所以在苏格拉底眼中,节制等同于健全的理智,体现为一种对欲望明智的选择。实际上,苏格拉底并没有将节制与明智、智慧加以区别。在《普罗泰戈拉篇》中,他将节制与智慧类比作金子,智慧是整块的大金子,而节制是大金子的一部分,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而在古希腊语中,“sōphrosunē”同具节制与明智的含义。所以在他看来,“凡是知道并且实行美好的事情,懂得什么是丑恶的事情而且加以谨慎防范的人,都是既智慧而又明智的人”,而那些明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而去做相反事情的人是既不智慧也不节制的人,所有智慧而又节制的人都是宁愿尽可能地做对他们有益的事情。

苏格拉底的节制选择适度的控制,将自己从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收获更多的益处,如更大的自由、受人尊敬等,其动力则来自对神明的虔敬,对神明之善的向往。在色诺芬的记载中,苏格拉底与安提丰进行过3 次对话,第一次,安提丰讥笑苏格拉底讲学不收取酬金,苏格拉底回答说由于不收取酬金,他就可以自由的选择更多的听众,这样更容易自我改进、获得幸福;第二次,安提丰则说苏格拉底可能是一个正义的人,但绝不是一个明智的人,苏格拉底则认为获得金钱得到的收益远不如获得朋友来得多;第三次,安提丰质问苏格拉底训导别人管理政事而他自己却不参与政事,苏格拉底则回答说训练多人治理国家比他一人治理国家贡献更大。无论是自由的选择听众或是获得朋友,还是选择教导更多的人治理政事,都体现着苏格拉底对事物本质的清晰认知以及对相较之下更大益处的追求与向往。唯有节制能使人明智的忍受住这一阶段中欲望的诱惑,才能享受到值得称道的快乐。

苏格拉底曾列举的赫拉克雷斯的例子就完美地诠释了何为明智的选择。当赫拉克雷斯长大成人,考虑是通过德行的途径还是恶行的途径走向生活时,向他走来了两个妇女,一个名为德行;另一个美名曰幸福,众人称之为恶行。恶行率先向他承诺,给他想要的一切而不需要他自己动手。德行则先是对恶行进行驳斥,随后承诺会引导他对欲望进行合理的节制,通过他认真的努力,将会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幸福。苏格拉底通过德行与恶行的争辩,一正一反之间将不节制与节制的做法及后果展现得淋漓尽致。恶行虽能给主人公带来更极致的享受,但确是不长远的,并会为此付出代价的;德行虽然需要主人公劳累节欲,却会为其带来更长远的快乐、最大的幸福。苏格拉底最后虽未说明赫拉克雷斯作了何种选择,但其笔者对这两种选择的态度十分明确,选择德行,暂时的节制欲望进而追求最大的幸福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3 节制:幸福生活的基础

苏格拉底眼中的节制美德因为既具有克制少欲的能力,又内含明智申辩的理性指引,因此具有基础性。苏格拉底认为节制是美德与恶德的分水岭,“他并不急于要求他的从者口才流利,有办事能力和心思巧妙,而是认为有才却无节制之德,就只能多行不义和多作恶事”。在苏格拉底与克里托布洛斯对朋友的探讨中,苏格拉底认为结交朋友的首要前提是这个人拥有节制美德,因为拥有节制才能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色欲等各种各样的欲望,在他看来“凡受这一类事制服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朋友,都不能尽当尽的责任”。苏格拉底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结交能够控制自己情欲的人,这样的人和别人打交道忠诚公正,懂得报恩,结交这样的人才对自己有好处。

节制不仅是普通人所应具有的基础美德,也是一个政治家、治国者的必备美德。苏格拉底感觉到贪图享乐、安逸的阿里斯提普斯想要参政,但阿里斯提普斯却说他只想要悠闲恬静的享乐生活,苏格拉底于是问道,如果要教育两个年轻人,使其中一个成为统治者,另一个成为绝不愿有资格统治人的人,应当怎样进行教育?对话中,苏格拉底和阿里斯提普斯一致认为,统治者应当具有抵制睡眠、贪婪、色诱、滥饮、享乐的能力的人,还需要能够忍耐严寒酷暑,并且处理紧急事务看得比进食更要紧的人,不知法犯法,懂得作明智的选择。能够做到上述的自我节制才能说是适于统治,而做不到则不具有统治的资格。

苏格拉底的节制美德是一个人的本分所在,只有将节制美德作为一切德性的基础,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接受神的祝福,摆脱欲望的束缚,作出明智的选择,使自己更加接近于“善”。拥有节制美德使自己变成有价值的、值得交往的人,不仅使他人受益,自己也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只有做到节制,才能成为最高尚的、最幸福的、最有推理能力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4 结语

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相对和平与安逸的时代,人类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欲望肆虐、强取豪夺,但人们渴求欲望满足的本性没有改变。特别是在当下这个科技日益进步、经济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与自媒体高度普及的信息时代,人们有了更多的财力、渠道去追求、去实现、去放大自己的欲望,精致利己主义大行其道,表面道貌岸然、冠冕堂皇,私底下却尽是对欲望的放纵,甚至违背公序良俗、侵犯他人乃至公众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与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相悖的,我们需要通过节制来拯救自己。只有批判汲取和发扬节制美德,不断以理性净化人类无尽的欲求,人类才得以全面的解放,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地和谐共生,最终过上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明智苏格拉底美德
A New Low Order H1-Galerkin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Nonlinear Dispersion Dissipative Wave Equations
诚实是美德
More adventures in Brobdingnag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读书·明智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