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背景下阿坝州长征红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1-03-07曹茂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阿坝州遗迹旧址

曹茂庭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阿坝 623000)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且统一的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间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灿烂的历史。20 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创建工作。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培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感情贯穿始终,同时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新时代,全国各地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新思想,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地区被国家民委任命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成了当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阿坝州长征红色文化与提升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的互动关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其实根本上是坚持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 改造中所铸就的革命文化,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不仅在当时的年代鼓舞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克服困难,而且为新时代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1.1 长征精神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提供了思想保障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时就主张民族团结、平等,提出了吸引少数民族参加革命的政策。长征时期,红军辗转了苗、回、彝、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交流,同时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对民族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毛主席曾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长征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意志、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为革命补充了新鲜血液。中国工农红军在阿坝州境内辗转时间最长,面临了最艰苦的自然环境与最激烈的党内斗争。在这些情况下,做好民族工作,搞好民族团结,形成统一战线对红军来说尤为重要。

1.2 长征文化为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成果提供经济动力

2020年1月国家民委办公厅修改完善了2014年的测评指标,印发了新版《测评指标》,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精神”作为考评指标之一。

2 阿坝州长征文化资源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促进了民族觉醒,激发并培育了民族精神;在敌我力量悬殊、多次面临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反败为胜; 创造了人类克服严峻自然条件和生命生存极限的奇迹; 面对党内出现的分裂情况与政治危机,理清了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前进道路; 长征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意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工农红军在阿坝州辗转停留了16 个月,他们在这里征服了雪山、草地、沼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

2.1 红军长征在阿坝的历史概况

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4月到1936年8月在阿坝州停留、往返了16 个月。其中红三十军八十九师的部分红军于1935年4月进入茂县境内,5月18日在茂县成立了中共西北特区委员会。6月12日红一方面军第二师第四团与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在接近山北麓的两河口相遇。14日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等领导人跟随一方面军大部队前往达维与四方面军会和,并在当晚举行了两军会师联欢会。7月9日,红一方面军最后一只北越夹金山的部队三十七团抵达达维。红一方面军大部队用时3 个月,途径茂县、理县、马尔康县、黑水县、松潘县等地,由南向北攀越了雪山、穿过了草地,先头部队于9月夺取腊子口,守住了向北进军的要道。红二方面军途径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由西向东历时1 个多月,走出了茫茫沼泽地,在此期间面临着严重缺粮的困境,由于饥饿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付出了一夜之间牺牲140 人的极大代价。红四方面军共有5 个军,共计10 万余人,由于受到张国焘分裂主义影响,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历经辗转,减员近半,用时1年4 个月,途径茂县、汶川县、松潘县、金川县、小金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等地北上。在长征期间,中国工农红军对敌作战、夺取重要地势的战役行动共有7 次,在今州境内的有松潘、土门、夏洮、绥崇丹懋4 次。

2.2 阿坝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2.1 阿坝州长征红色文化的主要类型

(1)旧址遗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境内辗转停留了16 个月,在今州境内发生了四次激烈战役,召开了11 次政治局会议,建立了一系列党、政、军组织,创办了红军大学,在阿坝州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

红军在阿坝州境内开展了土门、松潘、夏洮、绥崇丹懋四次战役以及若干不同规模的战斗。在茂县展开的土门战役,歼灭国民党1 万余人,吸引了国民党军20 个师,44 个旅、86 个团的15 万多兵力,粉碎了国民党“封锁土门,全面守备北川河谷”的计划,打开了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进入岷江流域的通道,同时为北上迎接中央红军做好准备。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一方面面临着严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又须应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同时内部矛盾加剧。在这些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3 个月内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研究解决红军生存、发展的问题,并且统一思想认识。为统一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小金县两河口召开了会议,分析了国内的局势,肯定了北上方针,否定了张国焘的在甘肃南部建立根据地的错误主张,明确了北上建立川陕根据地的方针,为全国抗日运动以及红军北上奠定了思想及战略基础。

(2)纪念馆。阿坝州境内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纪念馆主要有红军长征纪念馆(松潘县)、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马尔康市)、两河口会议旧址纪念馆等。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以长征出发的先后顺序,反映了红一、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及红二十五军这四支长征队伍在雪山、 草地中的场景。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马尔康卓克基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内,通过雕塑、沙盘、史料、影片的方式再现了红军长征在阿坝州的革命事迹。小金县抓住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机遇,将两河口打造为“长征遗迹,红色古镇”,江西省将两河口会议会址列入对口援建十大示范项目,投入4 500万元进行打造。两河口会议旧址纪念馆于2010年12月在小金县开馆,以“胜利会师,决策北上”为主题,通过图片、雕塑、文献以及现代多媒体设备,讲述了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小金县战斗生活的情景。

2.2.2 阿坝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红军长征奇迹与藏羌儿女融为一体,民族的团结互助是最大的主题。一是母送子参军、姊妹参军、兄弟参军、妇送夫参军屡见不鲜,就理番县(现理县)而言,红军过境期间共有380 人加入红军队伍,其中藏族185 人,羌族157 人,为红军补充战斗力,增添革命力量提供了人力支持;二是为红军筹粮,谢兴华回忆说:“1935年底,那时我兼任大金省委粮食委员长,正在四大坝带着人搞粮食,有个小土司答应给我们送5 万斤粮食来,这个人很守信用,他送来了5 万斤苞谷、豌豆,还搞了一万多斤蔓青(甜萝卜)。”[2]三是担任翻译及向导,红军在阿坝期间,为了增进与民族同胞的沟通,宣传党的革命思想,请了能讲汉语的少数民族人士担任翻译和向导。桑吉悦希、杨东升等人就是因为为红军翻译,受到思想的洗礼而加入了红军队伍,最后成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就现存的史料、 旧址遗迹来看,工农红军长征取得了基层民众、 土司首领的支持,他们为红军提供了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2.3 开发阿坝州长征红色资源存在问题

阿坝州内长征旧址遗迹陆续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建立了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足迹遍布阿坝州各县且途径区域亦是环境艰苦、 生态脆弱,使得各旧址遗迹分布广,相对独立,开发难度大。同时,阿坝州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与民族风情,是国宝熊猫的栖息地,但是在对长征遗迹的旅游开发中未能融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的整合资源。各旧址遗迹的游客接待能力与质量有待提高,医疗条件、居住条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长征红色文化的开发主要是以旧址遗迹、纪念馆的方式进行展示,旅游产品趋于雷同。此外,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阿坝州长征旧址、 遗迹造成了一定损害。同时减少了阿坝州对游客的吸引力。

3 阿坝州长征红色文化的发展路径

《测评指标》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的全面领导、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这6 个方面。在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成果时,在阿坝州弘扬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红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应该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3.1 以长征精神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3]红军长征经过阿坝州时,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局势,但全体红军将士依旧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粮食严重短缺,经受了恶劣的自然气候,应对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成功的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掌握了战争主动权。长征所体现的革命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日应该值得我们宣传学习。

长征精神的教育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为了更好地将红军长征精神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应该将宣传学习长征精神纳入常态化机制,将长征精神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并在全州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中全面展开。

一是通过课堂、会议讲解红军长征史实,弘扬长征精神。将红军在阿坝的长征史实带进大、中、小学课堂,让学生了解当年红军行军至阿坝面临的艰难环境,以及阿坝军民鱼水情深的团结互助,使红军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中。

二是通过文体活动,展现长征精神。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将长征精神的宣传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相结合,在地方传统民族节庆、纪念日活动时,展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

三是开展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入实地,践行长征精神。组织学生、干部、群众深入红军长征旧址遗迹,重走当年红军路,重温红军在阿坝的故事,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以最直观的方式,提升各学习主体的思想觉悟。

3.2 以开发长征文化资源为主题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3.2.1 将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新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我们在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阿坝州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是阿坝州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阿坝州全州共建有24 处自然保护区,占阿坝州面积的29%,有4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红军长征旧址遗迹亦是遍布在阿坝州境内,早已融入阿坝州的山水之中。阿坝州在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同时,更应将长征文化的旧址遗迹保护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融入其中,使得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以新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通过发展长征红色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阿坝州的红色旧址遗迹很多,在推广红色旅游、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将阿坝州红色旅游与自然风景旅游、 民俗旅游进行资源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体验阿坝州藏羌民俗,同时重温红军长征在阿坝州时期的岁月,将自然、民俗、红色教育相融合,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3.2.2 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

首先,以开发为契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阿坝州的长征文化丰富,旧址遗迹居三州之首。在发展红色文化的同时,以完善长征旧址遗迹周边基础配套为契机,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将阿坝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优势,并转化为经济效力。通过政府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向外招商引资的方式,开展对阿坝州长征红色文化的开发,并以此推动道路、网络、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其次,以长征红色旅游加快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4-6]的伟大号召。就此,一是要涉及精品线路,提高知名度。阿坝州具有的长征文化资源数量多、意义大,为加快阿坝州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红色旅游直接、间接地推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业态的发展。打造阿坝州特色的红色旅游业,形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阿坝州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有若尔盖县巴西会议旧址、马尔康市卓克基会议旧址、 红原县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小金县两河口会议旧址和达维会师遗址、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黑水县芦花会议会址。设计一条涵盖以上6 县辐射周边其他红色旧址遗迹以及自然风景的旅游线路,将提高阿坝州红色旅游知名度。

阿坝州拥有的丰富长征文化,为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提供了思想保证、群众基础、经济发展动力。通过讲述长征历史史实、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开发长征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不仅提升了阿坝州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思想觉悟,同样也推动了长征文化、长征精神的研究。

猜你喜欢

阿坝州遗迹旧址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