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及创新策略
2021-03-07白天宇
白天宇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 136000)
高校在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的工作中应形成准确的观念,健全基础保障机制,重点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实践教育体系等,在各种完善双创教育体系的支持下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学生在良好教育环境中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创人才,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国家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
我国近几年已经开始重视双创教育,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教育理论、建议,很多高校为了响应号召都开始建设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按照双创教育工作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活动,构建了课程体系、竞赛平台与实践操作环境等,为双创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但是,不同高校的教育工作特点和环境氛围存在一定差异,如果采用统一性的双创教育体系和模式,很难凸显出高校自身的育人特色,也无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未来职业走向等合理进行双创教育。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分析
2.1 缺乏正确的理解
当前一些高校在开展教育改革工作期间,已经将双创教育当作是考核体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在双创教育期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其创新思维。但是部分高校在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期间,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一味地照搬照抄其他高校的教育体系,引进相关的实践基础设施,虽然可以提升学生操作能力,但是不利于按照学生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等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就是高校在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方面缺乏正确的理解,在缺少准确观念的情况下难以深入构建校本性双创教育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2 缺少基础保障机制
目前一些高校在构建有关双创教育体系的工作中尚未制定完善的基础保障机制,只能将相关的教育工作局限于技能竞赛方面、技能培训方面,缺少关于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基础设施与经费,难以通过系统化的双创育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前沿技术能力,也不能按照双创教育要求为学生设置相关的科研项目,这样会导致双创教育工作的有效执行受到一定阻碍。
2.3 缺乏完善的教育工作模式
在创建双创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尚未合理设置有关的教育工作模式,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非常单一,甚至还在应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缺乏一定的互动性和交互性,难以指导学生自主性研究、掌握创新创业的技能[1]。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形成校本体系开发的观念
建议高校在构建有关双创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坚持开发校本体系的观念,也就是在构建有关教育体系之前,调查研究该校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需要掌握的创新创业技能,结合该校的育人特色开发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双创教育体系,利用校本性的体系针对性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思维,不再套用其他高校的育人体系,而是因地制宜开发高校自身特有的双创教育系统[2]。
3.2 完善基础保障机制
要想更好地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将其落实在育人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就应该完善基础保障机制,为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保障作用。首先,在校园之内建设双创实训室,为每个专业的学生建设不同的实训室,使得学生在实训室中通过实践操作、 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该专业的创新创业技能。高校应该注意,可以安排企业人才、创业成功人士到校内实训室中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有着深入、准确的认知,在成功人士的激励下调动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念意识、实践素质。其次,强化校企合作力度,建设校外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学生参与岗位工作、双创项目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知识内容,真正意义上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3.3 创新相关的教学模式
在构建有关双创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教学模式的构建,确保双创教育体系中所包含的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优秀性。首先,可以聘用创新创业专家作为学生的双创导师,引导学生准确认知创新创业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技能,甚至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指导期间应该利用灵活性的方式,采用单一性与集中性结合的指导手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双创教育服务。其次,也可以通过网络化的教育方式,在网络平台中为学生设置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成功案例、模拟项目等,使得学生更为深入地进行操作、实践,在成功案例和模拟项目的带动下掌握有关的创新创业技能,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3]。
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建议
上述内容分析了目前多数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期间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为了提升育人体系的完善性,下面提出几点构建的建议。
4.1 合理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
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通识教育、公共课程与学科课程平台、具体的专业特色与就业方向等合理设计课程模块,主要是基础性、实践性、特色性几个模块。对于基础课程来讲,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双创方面的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意识,掌握机会识别的理论知识、风险防范的理论知识、融资理论知识等,增强学生双创理论基础能力。对于实践性的课程,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以后开展软件模拟实践活动、 沙盘模拟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双创方面的技能,锻炼其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在特色性课程方面,则需要按照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和自身专业相关的双创技能。高校在构建双创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模块化的课程机制,打造具有品牌特点和优势的课程模式,例如,在网络环境中通过慕课形式、公开课形式等,为学生打造精品的双创课程,覆盖到整个学校的学生领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双创网络课程的教育下尽早形成创新创业的观念意识,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高校也可以在网络中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小课程”,学生在网络中申请相关的课程,然后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素质的发展进步[4]。
4.2 完善教师人才体系
要想更好的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完善教师人才体系,在教师人才队伍的帮助下提升双创教育工作水平和质量。首先,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经常在校内进行教师双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岗位工作学习更多的技能,强化教育改革的同时创新双创教育方法,甚至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变成为双创教学期间新的知识和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双创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在建设校内双创教师人才队伍的同时,也应该强化校企师资共享的合作力度,和企业合作,邀请企业家、 创业者到校园中开展知识讲座活动,或者是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使得学生在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激励、 教育之下更好的学习双创知识和技能。高校通过建设校内教师人才队伍、引进校外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形式,为学生建设高素质的校内外双向创业双导师制度,可以促使学生双创综合技能的发展[5]。
4.3 创建实践教育的体系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域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其技能的良好发展和进步,完善双创的实践教育工作体系。(1)应重点进行各种育人资源的整合,创建三位一体化的实践教育工作平台,借助社会中的资源为学生打造创新创业的实践学习基地,例如,可以将创业园、科研中心或者是孵化基地等作为主要的建设对象,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之间相互合作,为学生构建双创实践平台,在完善的环境中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秉承着实践育人的基本原则,在假期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双创的实践操作,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企业中进行实践,开展相关的生产实习活动,或者是利用第二课堂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6]。(2)将技能大赛作为基础开展培训活动,利用培训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双创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和自身专业有关的技能竞赛活动、 互联网创业竞赛活动中,将国家创新创业的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当作是基础部分,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有关的双创项目开展指导工作,进行全过程的引导和检查,在项目结题之后参与到选拔参赛的活动中,然后高校对竞赛过程进行精细化指导和管理,使得每位学生都能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双创技能,起到一定的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3)可以采用项目孵化的方式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将双创实践育人当作是基本性的导向,设置充足的经费,同时争取社会资本的支持、政府资金的支持,在增加教育经费的情况下,积极为学生建设双创项目孵化的基础系统、基本保障,在孵化优秀项目的情况下,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进行转化,促使产业的良好升级。高校在自身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充分意识到,双创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部分,应重点关注学生双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计有关的项目孵化模式,使学生在项目孵化的过程中成功参与双创活动,促使综合能力的发展[7]。
4.4 创建教育评价的体系
高校构建双创教育的评价体系,主要目的在于全面评价双创教育的落实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双创成果等,明确双创教育之前与之后的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的差异性,客观开展教育评价工作,为后续完善双创教育工作模式提供准确的依据。首先,高校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号召所有人员参与有关的调查活动,深入评价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是否存有不足,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有关的评价活动中,彰显民主性,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便于整改和完善有关的教育工作机制。其次,应打造专门的双创教育评价工作系统,组建相应的评价组织机构,其中主要就是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企业创业者等,深入性的评价双创教育情况,定期开展监督工作和指导工作,在校内评价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的模拟创新创业项目方式评估学生的双创能力,按照模拟项目的操作结果获取评估的结论,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深入进行教育指导,确保双创教育工作的综合性、系统化执行[8]。
除了上述几点构建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议之外,希望高校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教育模式和实践育人手段,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利用不同的方式、综合性的举措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相适应,促使学生未来职业、人生的良好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一些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方面存有不足和问题,不能利用完善的体系培育新型的双创人才。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建议高校结合当前的情况、学生专业特点,创建校本性的双创教育体系,完善课程模式、实践模式,使得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可以在社会大环境中成功创业,综合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双创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