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梦”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021-03-07张伟
张伟
(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新疆阿克苏 843000)
1 “中国梦”的内涵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驻足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时曾说,近代以来,我们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 “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自古以来,“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中华民族追求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伴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我们“万国来仪”的梦想破碎了,面对西方列强的舰船炮利,中华民族处在了民族危亡的境地,实现民族解放、 人民独立就成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个梦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第一个梦想的实现。
新中国成立70 多年以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第二个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与之一脉相承的梦想。这是我们民族的梦想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与西方梦相比,“中国梦”更强调将自己的价值融入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之中,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贡献力量。
1.2 “中国梦”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梦”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中国梦”具有广泛的民族共识。这个“中国梦”不属于某一个政党、某一个社会阶层,它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是全民族的梦。
第二,“中国梦”具有最强烈的民族情结。中华民族经历了衰落、苦难,民族复兴,民族崛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迫切希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第三,“中国梦”具有最根本的民族信念。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梦,从来就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 最完整的民族信念。历史证明,憾江山容易,憾“中国梦”则难。
2 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梦”是一种理想信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责任、中国担当,丰富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也为推动中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2.1 融入“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坚定中职生的理想信念
当前中职生理想信念呈现出日趋乐观、 积极向上的态势,但是也不乏淡漠,人生目的不明确等问题,随着互联网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侵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或多或少的都在影响着中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很多学生感到生活空虚、迷茫,所以整天无所事事,学习缺乏动力,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对社会共同理想的共享和坚持,造成中职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不稳。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责任与发展意识不强。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展望未来,缺少一个理性的人生规划,把自己的目标仅仅局限在通过期末考试、 拿到普通话证书、顺利毕业等,对理想信念缺乏一个深刻的理解;二是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当前中职学生中存在着攀比之风、拜金之风,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中国梦” 教育不去占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其他各种错误思潮和极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如果脱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实际,动摇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信念,思想上就会出现偏差,让社会变得动荡。因此,必须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尤其是应该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其中。
2.2 融入“中国梦”教育,有利于促进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各种社会思潮一拥而入,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碰撞,相互交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开阔了中职生的视野,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开放,另一方面西方大量的错误思潮和极端思想也跟随进来,渗透到中职生意识中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一拥而进,给中职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地冲击,缺乏有效的信息筛选措施,造成大量的中职生疑惑、迷茫。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职生的思想观念还处于塑形期,这就给西方错误思潮和极端思想可乘之机。因此只有及时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对“中国梦”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坚定理想信念,将“中国梦”与个人梦结合,让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教育、引导中职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渗透。
2.3 融入“中国梦”教育,有利于提升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道德危机,我国也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整个社会处在为“利”而害的伤痕时代,正是社会呼吁道德回归的时候。在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中国梦”教育要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就是让中职生知道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值得提倡,什么要坚决反对,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到知信行统一。因此,当代中职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要加强“中国梦”的学习,将“中国梦”植入学生大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完善自身的发展。让感悟责任,弘扬正气,追求崇高成为当代中职生追求的时代潮流。
3 融入“中国梦”教育,拓展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把“中国梦”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1 将“中国梦”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将“中国梦”这一课题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拓宽“圆梦”教育的渠道[2]。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开设一门或几门思政课。通过课堂教学,思政教师要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中国梦”的思想和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国梦”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开花结果,让“中国梦”教育真正成为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精神食粮。如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大国工匠事例,进而培育中职学生弘扬和继承工匠精神,树立技能强国的信仰与担当。还需要看到,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上一个新台阶还要深挖其他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强化思政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作用,同思政课有效配合,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强大的育人作用。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也是中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其他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自身课程当中思政元素,结合自身课程建设开展“中国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3.2 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学校管理服务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中职学校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方方面面,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线上还是线下,在学习和生活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相互促进的协同效果,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这就需要建设一支有坚定的“中国梦”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 有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服务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要从心理上关怀,在生活上关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 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尤其要做好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中职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思想铸魂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保证每一名学生在思政学习中跟得上,成为学校大思政格局建设的受益者,让“中国梦”教育在学校管理服务中生根发芽。
3.3 以“中国梦”教育引领网络舆论导向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对当代中职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职生畅游在虚拟的网络中,不仅可以获得学习知识、生活常识,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由平等的沟通交流,畅所欲言。中职学校通过网络平台的强大互动性对中职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这又给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中职学校作为教育主体,要高度重视“中国梦”教育在网络阵地的主体地位。新媒体的出现,开辟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它及时、方便快捷、强大的互动性深深地吸引着中职生的眼球。中职学校应该搭载新媒体传播的快车,开辟“中国梦”建设的新阵地。“主动出击,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逐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做到引导与服务、监督与管理相结合,延伸工作触角,提高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4]。
首先,教师要根据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性,与中职生进行真诚、平等的沟通交流。及时地掌握中职生思想转变情况,教育者与受教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中职生也乐于接受,“中国梦”教育就会更加深入人心。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力度,在网站中大力宣传“中国梦”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还要加入社会事件,引发中职生高度关注,调动中职生参与的积极性。
3.4 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校园是中职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正确的引导中职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的养成。“高品位、大视野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铸造学生的意志,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健康发展”[6]。
中职学校应该针对中职生的自身特点,积极了解中职生的精神需求,在中职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渗透“中国梦”教育的元素,将“中国梦”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首先,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涵盖了建筑、校园文化景观等物质形态,是最直观的展现方式,“中国梦”教育搭载人文景观建设、通过文化长廊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让校园物质文化达到使用功能、审美与育人功能的有机统一。其次,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多重内容让教育效果达到最佳,最终达到寓教于乐、娱乐育人的效果。例如,利用中职生一二·九运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手抄报、书画会展、红歌比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中国梦”的内涵、了解“中国梦”精神,增强中职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自觉把个人的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并为之努力奋斗。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开辟除思政教育主渠道之外的第二课堂,以第二课堂的独特视角、创新形式、多重内容将“中国梦”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呼吸“中国梦”的气息,接受“中国梦”的渲染,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讲好“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也是民族的梦,同时也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梦,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任重而道远,把“中国梦”融入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是通过简单的理论灌输就可以达到效果,要充分考虑新时代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出一条符合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