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2021-03-07张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政治

张岚

(海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 570000)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论断,指出:“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最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积极挖掘和继承源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思维框架、概念体系,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推动两者的相互融合,构建出具有民族主体性和民族风格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并非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而是基于一定的话语基础、话语环境、话语方式等来实现的。传统文化对于这3 个方面的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明流传至今、长盛不衰,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的文明具有如此生生不息、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与其内在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分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情感的表达,是先辈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深沉的文化积淀。钱穆曾言,传统的民族文化都是由本民族自身长时间以来传递和培育所形成的,通过几年、十几年、几百年的精心传承所保留,才能绽放民族文化之花,结得民族文化之果[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儒、墨、道、法、名等众多思想流派;有服饰、礼仪、器物、艺术等众多表现载体;有发明创造、自强不息、团结一心、不懈追求的宝贵精神。在社会主义中国,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先辈们创造应用并世代相传、一以贯之的内涵丰富、向上向善的文化。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 传统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

传统文化之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其首要的作用就是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发展提供文化基础。传统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是基于历史的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辩证统一中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在“忠孝义”上的不断追寻和价值引领,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开拓了广阔的精神价值空间。另一方面,表达传统文化的话语元素和符号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此外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经之路。只有深挖藏于传统文化中天下意识、责任意识、忠孝美德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产品,才能构建丰腴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内容。

同时,基于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具有话语主题的相似性,更准确地说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与传统文化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4]。具体表现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话语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相似相通的,如“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与“爱国主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理论联系实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本质与现象”。在如中国哲学中的“道”蕴含着“认识、规律、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运动、变化、发展”等有很多切合之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内容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有丰厚的土壤,创造出有生命力的话语,“它可以凝聚社会各领域的力量,激发各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认同意识和进取意识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创造力”[5],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切合国情,增强人民群众主体的感召力、聚和力、深化文化传承感、历史责任感。

2.2 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

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话语环境,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深刻认识和了解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环境,即语境。回顾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从特定的角度而言,中国是一个与“人伦日用”密切相关的传统伦理型社会。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能够延绵数千年,不仅在于传统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统治阶级对于社会强有力的控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环境模式的稳定[6]。处于这种环境之下,伦理道德、法律规范早已成为人们潜在的心理共识和行为自觉,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便以维护整个封建社会的安定,我们可以说,“人伦日用”从一开始即是指向人们的生活,而这一种生活是一种以“道”为指引,时时警醒世人、践行道德和规范的生活,并因此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整体稳定的大环境,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依托的话语环境。

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人伦日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面,而且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传统社会之所以能够实现“人伦日用”是因为家庭的影响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建立在宗法血缘制基础之上的家庭是传统社会得以延续数千年的坚实根基,也是人们道德意识和情感的发源地。个体的生命存在和消亡都离不开来自家庭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具有其他教育环境所不具备的优越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得以有效灌输、传播、说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得以有效交往、互动的言语场域[7]。然而具有家庭血缘的亲情、处理问题的针对性和教育过程的权威性等优势,这些都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作用、意义、信息等充分的展示和表达出来,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仪式教育,烘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规范性。在传统社会中,各种社会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都是我国传统节日,产生于本民族的社会生产活动,它们以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自觉地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的教化。仪式教育还可以延伸至其他的团体仪式活动,如学校的庆祝典礼、教育大会以及党团活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司的团建活动等。在这些节日庆典中,人们通过遵守约定俗成的节日习惯营造节日氛围,通过节日感受来自团体内部和熟人社会的温情和悲伤,从而获得心里的期许和慰藉,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因而,节日庆典和团体活动为代表的社会活动,不仅是具有单纯的纪念属性,而且具有伦理和教化属性,它对于个人行为的约束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提供话语方式

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话语方式,首要表现为话语表达贴近人民的表达习惯,展现人文关怀,直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一定是在已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按照一定的规律,遵循特定的路径进行创造。这种“前识”和“先验形式”的规制塑造了理论的特定风格和话语方式[8]。传统文化作为这种前识和先验的形式,填补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人民现实生活话语表达之间的鸿沟。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尊重人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权利,反映人民的意志与利益,凸显教育话语表述的人民性,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振奋人民的精神力量,把个人的发展诉求和国家的建设目标统一起来,引导、支持、鼓励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民族复兴中实现自身理想。

同时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人民化、生活化、大众化提供稳固的现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之一便是它在很多方面脱离了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的初衷,且伴随着“工具理性”的倾向而不断的忽视教育对象的可接受度,经常出现话语表达空洞抽象的尴尬局面。这一局面的妥善解决可以借鉴和利用传统文化中“人伦日用”思想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做出新的理论贡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进程中,积极地将党的理论政策转化为“人民化”的语言,创新表述方式,使用人民大众能够听得明白的话语,亲切朴质。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引经据典,如引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谈知人善任;引用“公生明,廉生威”谈廉洁奉公;引用“民为邦本,政得其民”谈勤政爱民....纵览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善于使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无论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平外交,他总是能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萃取思想精华,把理论性、概括性的话语转译为通俗易懂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真正具备了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让人喜欢是一种魅力,让信服是一种能力”的品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

3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3.1 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当代中国伟大实践的结合,是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创新达到了新的境界,理论工作的研究阐释也要跟进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民族血脉和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借鉴传统、连接古今,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判事实。传统文化使我们可以在整体上和宏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面貌,也可以具体阐释这一思想内涵时做出原创性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工作,要牢牢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之中,善于用中国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的实践、中国的道路,概括出自己讲起来有底气、别人听起来也服气的话语体系[9]。借鉴传统的话语方式可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对于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我们可以有多种方式和表达,但运用传统的话语方式往往是一种最有效率的传播方式,因为它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理解和接受。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谁的话语体系更具道义的感召力和思想的穿透力,谁的话语和叙事就能打动人,谁就拥有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10]。

3.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实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资源宝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形成展现中国智慧、凝聚民族力量、传播人民声音的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都意识到要从纯理论式叙事向故事式叙事的转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语境进行适时运用,可以丰富和拓展思想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有话可说、说好说清、阐释透彻。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展现时代价值,将其独有的影响力、吸引力、说服力直观地表达出来,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相得益彰。同时,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注重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实际的问题和情景之中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特征和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政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