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分析探讨

2021-03-07谢洁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红色思政

谢洁宇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 414006)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主要就是引导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教育工作、引导工作,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作用下促使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进步,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1 红色文化内涵

对于红色文化来讲,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成果,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体现出来,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重要表现。从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层面而言,将其应用在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起到一定的育人作用,使得大学生深切感受到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红色文化中历史人物、英雄事迹的影响,形成正确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品质、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文化内涵。

2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中的意义

2.1 能够丰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元素

文化自信属于民族、国家在文化方面的肯定、文化价值方面的认同,也是保持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和决心,对于红色文化来讲,可以将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展现出来,其中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可以将党与群众的伟大成就彰显出来,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高校在教育工作领域中运用红色文化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丰富其中的内容,为学生展现党和人民在历史发展阶段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英雄人物、革命事迹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使得学生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信心,同时还能在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爱国精神,有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形成文化自信,成为新时期具有一定文化自信的青年团体[1]。

2.2 能够满足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

红色文化具备一定的渗透性与深刻性特点,可以利用无形的意识和观念对学生形成深入的影响,满足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的教育需求。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层面而言,主要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等方面的自信,而红色文化在其中属于重要的部分,涵盖的革命历史元素很多,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与此同时,红色文化还能够彰显出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奋斗过程中的思想,将其应用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良好思想作风,使其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准确的情感态度,有着准确的行为规范。与此同时,在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过程中,还能为学生宣传有关的历史自信、坚定的相关内涵,在培养学而生文化自信的同时,还能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赢得更多的契机,和时代发展之间相互适应、互相促进,满足当前的教育工作基本要求[2]。

2.3 能够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工作效果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很多能够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感的教育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号召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心。高校在教育工作中开展红色文化的相关教育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到爱国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一定的认同感,同时还能使得学生对文化的属性、本质等形成准确了解,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还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尤其在为学生讲解有关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还有英雄事迹的时候,可以使得大学生形成相应的价值判断,甚至还能有着人格的崇拜,在红色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增强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 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措施

为了可以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期间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出来,下面提出几点教育工作的建议,旨在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而提供帮助。

3.1 着重将红色文化和思政育人相互整合

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应用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与思政教育之间相互整合,按照思政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强化红色文化在具体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思政教育期间的理想信念、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增强认同感,使得学生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在整合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工作期间,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深入的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借助红色文化的魅力,营造良好的学生思想教育环境氛围。在此期间,思政教师可以收集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和案例内容,打造课内外的活动,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深切、良好的感受红色文化内涵,形成一定的文化自信[3]。

如思政教师在课内可以为学生提供红色文化的英雄事迹,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英雄人物的内心情感、为国家人民奉献的思想、勇敢战争的精神,使得学生形成对红色文化中英雄人物的崇拜感,提升其文化自信。在思政课外的活动中,也可以将红色文化当作是主题内容开展话剧活动、晚会活动、探讨活动等,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在革命精神、爱国精神与英雄人物的影响下,增强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传承文化的同时形成正确三观,成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注意的是,思政教育中开展红色文化的教育活动,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身的行为,有着一定的文化自信心,可以在自身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2 将实践教育和红色文化相互整合

传统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工作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学生灌输相关的历史事件和相关的理论内容,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虽然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如果缺少实践性的教育,很难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中高校应该重点将实践教育和红色文化之间相互整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特点、文化接受特点等,转变知识灌输的方式,积极开展实践性的活动,在校园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积极性、理解能力,有着深入的体会和感受,在形成情感共鸣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4]。

如高校可以按照学生的文化接受特点和兴趣爱好特点等,在校园中设计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播的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当作是主题开展社团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进行红歌比赛、知识竞赛等,也可以组织学生探望抗战的老兵,或者是到红色遗址中进行参观,邀请专家到学校中开展红色文化讲座活动等,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使得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渠道接触有关的红色文化,对革命精神、爱国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感受到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现实生活和红色文化中革命战争相互对比的情况下,直观性地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起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良好作用[5]。

3.3 将网络技术和红色文化之间相互整合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更好的整合红色文化的网络资源,将网络、新媒体平台当作是载体,利用图片的形式、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宣传红色文化,使得学生形成直观并且深入的感受,更好地塑造三观,增强文化自信。在采用网络技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开拓更多的传播资源与途径,营造立体性、全面性、多元化的传播环境氛围,发挥网络在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期间的作用和价值,争取可以在新时代的环境中以信息技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6]。

如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红色教育网站平台,开创微信公众号,在其中为学生推送红色文化教育影片、故事、图片等,设计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板块,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使得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按照自身的兴趣特点自主性的选择红色文化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相关的网络平台、教育载体的作用优势。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中充斥着很多不良的思想和观念,如果不能合理管理和监控,很容易导致学生三观受到影响,文化自信难以形成,因此,高校在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重点监控网络中的各种信息,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良好的思想、观念信息,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之下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自主性的辨别不良文化,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道德品质的进步[7]。

3.4 将校园文化和红色文化相互整合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重点将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相互整合,使得红色文化能够以校园文化的形式展现,成为校园文化中较为重要的部分。首先,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对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深层次的融入红色文化,例如:按照大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红色文化内容建设校园文化,鼓励大学生参与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中,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还能从根本上增强其文化自信。在集体活动中也应该重点营造红色校园文化,尤其是社团活动、问题活动等,都可以融入红色文化,使得学生全方位接触到红色文化,受到一定的感染,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其次,对于校园文化来讲,占据学生的思想空间,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所以高校应重点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在班级中设置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图片、信息,在校园中张贴红色文化字报,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宣传教育,在宿舍环境和食堂环境中也应该积极设置红色文化的信息,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红色校园文化中受到影响,增强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8]。

3.5 将家庭教育与红色文化相互整合

家庭教育属于大学生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也应该着重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在家长的帮助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首先,应该为家长宣传有关的红色文化,使得家长可以全面了解到红色文化在学生三观形成、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自觉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以身作则宣传并且弘扬革命精神、爱国精神,营造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氛围,使得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学习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其次,高校应该和家长之间相互合作,阶段性的在校园中开展家校活动,在家庭和学校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培养学生的红色文化自豪感、自信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工作领域中应用和渗透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拓宽文化自信的培养渠道和路径,还能不断优化育人机制与育人模式,是促使大学生文化资信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红色文化的应用和渗透,完善其中的育人模式和体系,充分彰显出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