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07刘坛
刘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 450018)
1 体态语概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特殊场景,“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1]。体态语的使用可直接呈现非语言信息,更加直观、有效地促进人际交流与互动。心理学家爱伯特·梅瑞宾的实验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书写语言)+38%的声音(有声语言)+55%的无声(肢体)语言[2]。由此可见,人的体态语言对于信息的传递,是很重要的。
国内体态语的应用研究,常见于小学低年级教学,如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教学对象大部分英语零起点或水平较弱。体态语的使用将化繁为简,加快知识获取与吸收。这与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是有相通之处的。如何将基础的汉语知识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如何使用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周国光、李向农在《中国人的体态语》一书中,将体态语定义为“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3]朱利叶斯·法斯特在《体态语言》 中提到,“体态语可以是一个人用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做出的任何反射性或非反射性行动”。[4]因此,由人的身体部位做出的表意体态,可被称为体态语。体态语通过头部、面部、上下肢体、距离等身体部位的变化辅助信息表达、传递与思想交流。
2 体态语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教学对象通常是汉语零起点或汉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学生可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母语文字系统,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汉语的接受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上,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词汇应该是工作生活常见基础词语,语法结构与句子的教学应基于日常交际。从教学目的上看,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知识,更注重汉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愿意学,才是教师思考如何教的前提。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手段上,应该采用多种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形式,除了汉语有声语言教学,还要借助多媒体、实物,尤其是体态语等辅助对外汉语教学。体态语的运用有助于课堂教学指令简单化,更直观地展现教师意图,缩短信息源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距离,直接传递信息。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不仅要传授相关的汉语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使学生在感受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同时,认识中国,更加了解中国。对外汉语课堂也需要“演技”,教师体态语将信息以一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情感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辅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3 体态语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学内容方面
3.1.1 语音
语音是学生学好汉语的基础,但学生普遍反映语音难以准确掌握,如日本与韩国的学生发r 音就比较困难,是因为在日语、韩语中,r 音作为一个音素是不存在的。为了更好地教授初级对外汉语教学语音部分这个重难点,教师可利用身体部位的变化辅助教学。学习声母“z 与zh、c 与ch、s 与sh”时,可通过舌头位置的不同来区分。“z、c、s”是舌尖前音,舌尖轻轻抵住齿背发音;“zh、ch、sh”是舌尖后音,舌尖抵住硬腭前端发音。课堂中,可要求学生AB 两人合作,A 学生左手代表下腭,右手代表上腭,B 学生一只手从A 两手交接处(腕部)插入代表舌头。舌头抵住齿背发“z、c、s”音,舌尖抵住硬腭前端发翘舌音“zh、ch、sh”。先由教师示范,再由学生亲自动手练习,感受因舌头位置的不同带来的语音变化。区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时,可举手将掌心置于面前,如发送气音“p”音时,手掌能明显感受到气流,而发不送气音时则感觉不明显。对于声母“n、l”的辩证,可采用“堵鼻孔”的方法。“n、l”的主要不同在于是否有鼻音,堵住鼻孔后还能正常发音的即是“l”,发音受限的为“n”。另外体态语也能很好地帮助区分清浊音、轻声、卷舌音等。
声调方面,普通话有4 种基本调值: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教学时,可利用手势语,如表达阴平调时,动员学生举起手,在空中划从左到右的直线;阳平、上声,头部从左下到右上、用头在空中划对号;利用脚部动作,念到去声时,同时用脚跺地等体态语的使用,可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声调的变化,加深声调印象。
3.1.2 词汇、句子与语调
词汇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初级对外汉语教学涉及的词汇与句子大都与日常生活相关,难度不大,体态语在实际操作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如名词身体器官,念词汇“眼睛”时,同时用手指向自己的眼睛,念到“手、脚”时分别摆摆手、跺跺脚;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教师背对学生进行肢体表演,在相应的方向拍手,清晰直观。如动词“走、跑、跳、看、听、说、爬……”等可直接通过人的体态展现出来;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讨厌、喜欢、害怕”等,可以人的面部表情变化解释相应词语含义。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词如“高兴、生气、伤心、平静、微笑、哭泣”等可直接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做出任一个表情,让学生猜一猜对应的是哪个词语;如天气变化,教师做出发抖的动作,能直接表达出“冷”的感觉;再如指示代词“这、那”用手分别指向近处、远处,很直观展示出“近指”要用“这”,远指要用“那”。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词汇都可以通过人的体态表达出来,既节省了解释说明的时间,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句子方面,可采用“我演你猜”的方式。如交通工具章节对话“你明天怎么去学校?我坐(骑)去学校”,教师用肢体动作分别表达出“公交车、飞机、汽车、火车、自行车”等的意思,学生根据教师肢体语言猜出来是哪种交通工具并进行完整对话。在课堂上,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开口说,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但教师说话少,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因此,体态语的使用将有效表意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语调是人在语言交流时,句子的停顿,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低长短变化[5]。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体态通常会无意识地流露出真实的想法或情感。体态语配合句子的音高声调变化可表示与语言相反的语义。如句子“讨厌”,说话时不同的体态语能表达相反的语义。怒目圆睁、眉头紧蹙说“讨厌!”是表达不满、厌烦;而热恋期间,女生双颊绯红、低头含笑说“讨厌~”就不是真的讨厌了。因此,正话反说时,体态语的使用可准确辨别语义,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陈原先生认为,在特定场景中,一些非语言符号可代替有声语言表达语义。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时一个动作或表情就能完成交际,如双手外摊,同时撇嘴,则表示“我很无奈”的含义。
3.1.3 语法与文化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进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时,具体的动作可辅助知识点与语法结构的讲解,减少中介语的使用。疑问句与选择疑问句,如“这是谁的? ”“A 还是B? ”在教授此类语法时,两手作平衡称状,配合手势同时做出疑惑的表情,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把字句“A 把B+动词+其他”的讲解时,教师可重复相关动作,把门关上、把门打开、把书拿出来等动作来示意发生的变化、移动,产生的结果或使之处于某种状态。解释清楚规则后,老师做动作,学生说出相应的句子;老师说句子,学生表演相应的动作。以达到对外汉语课堂精讲多练的目的。同样,比字句、被字句也能通过教师体态重复动作,帮助总结语法规律。枯燥难懂的语法点因为体态语的使用,将变得通俗易懂。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态语辅助于初级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通过手势等肢体动作,传达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促进语言学习。中国人有用手势表达数字的习惯,从一到十,都有不同的手势。从一到五的数字先握拳再伸出相应数量的手指即可表达,如数字“一”,是握起拳头,竖起食指;数字“二”是握拳后竖起食指和中指。从六到十,稍微难一点,数字“六”,是握拳后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做出打电话的手势;数字“七”是握拳后,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伸出并捏在一起;数字“八”,握拳后,大拇指与食指伸出呈“直角”状;数字“九”,握拳后食指伸出,呈弯钩状;数字“十”为握拳手势或用食指中指伸出,食指指尖抵着中指指肚来表示。同时,中国人喝酒划拳也有一定的手势规则。中国文化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中国结、剪纸等的讲解,不能局限于古人文化,要更注重当代中国人精神风貌与生活状态的展示,增加外国友人对当代中国的了解。专门开设汉语文化课,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播作用,但更好的文化交流是毫无刻意的、比较自然的,是滋润于无声的。课堂上手势语的讲解与使用,能生动展现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场景,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衣、食、住、行的生动展现,是勤劳的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它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归普通民众生活。
3.1.4 汉字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它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图画[6]。但汉字对于外国学生尤其是欧美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要想全面掌握汉语语言,汉字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从造字方法上讲,象形字如“人”,就很像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象形字“手”,是由像手一样的形状演变而来。直观形象地展示汉字,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教师在讲解汉字时,可利用相关的肢体语言,如象形字“手”能引出“打、找、扑、扫、拖、拉、推”等相关汉字,汉字教学中,教师先展示笔画与笔顺,再带领学生在空中用手势写出汉字的笔画,可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熟悉汉字笔画顺序。汉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状态。
3.2 课堂组织方面
3.2.1 课前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与学,还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可以相互感知并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师课前要调整好心态,面带微笑,不能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教学秩序方面,部分对外汉语教师上课前重复了很多遍“不要说话了”,作为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从听到理解这句话需要短暂的过程。而如果做出左手并拢张开,右手食指抵住左手掌心来表示“停”的动作,配合一定的指令语言,将会更快捷、清晰、准确地表达“要上课了,请安静一点”的意思。课前可以与学生达成小约定,如做出挥手的动作,表示你好,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挥手并说“你好”,学生一起挥手并回答“你好”。课前小约定的使用可起到很好的课堂管理效果,但使用前一定要跟学生达成共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遵守约定。
3.2.2 课中
教师授课时,活动范围不能仅限于讲台,要走近学生,在学生周围,以肢体动作的变化拉近师生情感距离。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操练环节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带领学生进行操练之前,规则的讲解用语言表达出来比较复杂。教师亲身示范出来,直观地展示游戏规则,将减少解释时间,有效组织课堂活动。汉语课堂中,以微笑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竖起大拇指,表示“你很棒! ”右手握拳朝上,手臂弯曲从上到下移动,表示“加油!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曾有这么一个问题。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为获得教学反馈,习惯性地问学生“懂了吗? ”可是部分学生连“懂了吗”本身的含义都需要解释,于是就出现了“学生嘴上说着懂了,却下意识摇头”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的变化,判断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学生上课时的情绪状态,捕捉学生体态信息,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节奏。学生出现“眼神飘忽、走神、做小动作、吃东西”等行为时,教师言语上制止有可能会打断课堂进程,也有可能伤到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使用体态语,可在无声的状态下,用眼神示意或警告,以达到维护教学秩序的目的。
3.2.3 课后
针对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有国内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国外公派教师或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两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作为教师,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海外的华文教育,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中国形象,要重视自我形象与行为管理,亲切友好也要不卑不亢。汉语学习者一般对中国有很大兴趣,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课后时间要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后相关辅导中,以体态语言传达情感信息,身体力行宣传中国形象。
4 体态语的使用原则与要求
4.1 体态语的使用禁忌
体态语在语言交际中具有社会性、民族性及模糊性[7-8]。同样的体态语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我们指向某人时习惯用食指点,但在欧美国家,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动作;再如泰国人比较忌讳被人摸头,但我们却觉得这是表达亲近、喜欢的行为。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在要考虑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避免使用易引起误会的体态语言。另外,教师要结合个人性格特点使用体态语,避免出现尴尬的情景。
4.2 体态语的使用要求
在实际对外汉语课堂中,体态语有着很大的教学优势。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意识地练习面部表情,注意自身肢体动作,不断积累经验,以更自然、放松的体态语引导学生的汉语学习。
体态语的定位是辅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并不能取代语言教学的主要地位。因此体态语的使用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包括使用的频率与使用的程度,教学中要有目标、有原则、一切要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同时,体态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更新,如近年来,年轻人普遍喜欢用大拇指与食指相交,即“比心”手势,表达喜爱;双手举起置于头顶,手掌向下做出爱心形状表达方式就稍显过时。对外汉语课堂要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