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

2021-03-07张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南阳红色思政

张琨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1 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代表中华民族情结的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1],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乃至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先进集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积淀。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重要资源, 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2],物质层面表现为遗物、遗址、遗迹、纪念建筑、场所等;非物质层面表现为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南水北调”等红色精神实质。红色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 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2 南阳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南阳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曾关注南阳,或战斗工作于南阳,厚重而光辉的历史使得南阳有着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 物质文化层面主要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 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留下的遗址、故居、纪念馆等大约有118 处,分布在南阳市及13 个县区,其中南阳市区16 个、桐柏25 个,唐河11 个,新野8 个,社旗3 个,方城5 个,南召8个,邓县12 个,镇平9 个,内乡6 个,淅川6 个,西峡9 个。 有1 处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3 处被列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15 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9 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层面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文学、影视剧等方面, 包括 《巍巍桐柏》《桐柏英雄淮源春》《红苏区绿淮源》等10 余部300 余万字的红色文学作品。 另外,中原军区突围部队途经南阳的20 余天中,留下了许多歌颂部队的民歌。这些流传下来的民歌,也成为众多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影视剧方面。 1979年,根据《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在全国影响巨大,产生了唐国强、刘晓庆、陈冲三位影坛明星。 2007年18 集电视剧《彭雪枫》拍摄完成并在央视上演,同年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完成。 2012年,桐柏县联合中央电视台拍摄30 集电视剧《桐柏英雄》;另外延伸到新时期, 在南阳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的伟大抗疫精神等。

2 南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必要性

2.1 为南阳高校思政课注入活力、提供养分

红色文化是优质、宝贵的思政课资源,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在思想内容上和价值导向上的高度契合,是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丰富思政课内容、形式的有效途径[3]。 利用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通过讲述南阳本地的红色经典故事、革命精神、伟人事迹等来塑造科学高尚的精神境界、 激发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南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说教课堂模式、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授课效果、创新教学形式。

2.2 为青年大学生追溯信仰源头,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形象地比喻为人体不可缺少的钙, 依托红色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是补足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钙的重要渠道。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信息化的普及,导致当今各种文化元素交流相对频繁、冲突和融合的局面,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会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主流文化。

2.3 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4]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怎么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培育新一代青年指明了方向, 青年是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力量,利用好思政课堂讲好红色故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把我们南阳的光辉历史、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 伟大精神实事求是地展现出来, 作为鲜活的课堂素材, 让学生在情景故事中接受、 消化和吸收本地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内化于心,进而达到传承和弘扬的作用。 利用好红色资源、宣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好红色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5]。

3 高校思政教育与南阳红色文化融入的现状分析

3.1 两者存在衔接方面不和谐

一是高校缺乏优质师资队伍。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 人才需求比较旺盛, 各大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师生配比出现差距,特别是一些有经验、有丰富阅历的思政课教师更是出现了很大程度的缺口。 另外, 对思政课教师来讲, 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授课技巧,还需要有深厚的南阳红色文化知识储备,目前能真正达到这些要求的思政教师比较少。

二是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度不高。 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淡漠。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各种思想文化及价值判断标准相互激荡,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对红色文化教育缺乏关注。 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隐性的,效果也不是直接的,因而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认识不到位。红色文化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 旨在引导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塑造高尚人格。 但一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持无所谓的态度。

3.2 对于南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度挖掘、缺少细致深入的研究

南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不够深入和充分,存在认识上的狭隘性、整合开发的有限性、提炼升华的缺失性,由此,产生内化不明显现象。运用形式和范围不足,导致南阳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课程内容结合不够, 导致思政教育价值的效果不佳。 主要问题在于对南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 在系统性和连续性研究上没有下功夫,在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方面缺少创新性。

3.3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感受不够全面

首先是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不够深入,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浮于表面,缺乏对红色精神的提炼,缺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引导, 不注重提炼和挖掘这些红色文化的内在思想和精神价值, 难以让学生产生思考和共鸣; 另外, 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不够通达,只有通过科学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承, 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影响才能得到彰显。 目前,红色文化的传播在高校显得不足:第一,传播形式缺乏创新性。 当前,高校红色文化的宣传主要通过参观、听报告等传统形式进行,对新媒体的运用较少,红色文化的传播滞后低效。 第二,传播内容缺乏时代性。目前,很多高校的红色文化传播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多以党史介绍、学习资料宣传为主,政治性、理论性较强,不接地气,缺乏时代感,很难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深刻感悟。 第三,传播过程缺乏针对性。 特别是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不深入, 较少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往往单纯地强调思想教育和宣传,效果不佳。

4 南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途径

4.1 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团,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纵深挖掘南阳红色文化,吃透领悟透南阳红色文化精神,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团,做好高校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首先增加教师自身对红色文化内容的知识储备, 多参与实地考察、研究,向兄弟院校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拓宽教课思路,积累经验;其次分析高校授课对象共性、特性的特征以及接受能力,利用好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灌输红色教育,着力在“讲得好”“听得进”和“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加强正面引导、深入答疑解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形式主动学习知识点, 将红色革命精神厚植在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中。

4.2 深度整合南阳红色文化资源,“内化实效”促进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4.2.1 从内容和形式上,整合南阳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

从内容上看,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要系统、合理地整合地方本土文化资源。一是要通过有效手段把南阳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理论相衔接相融合,建立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库。二是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网络上的优质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源有效整合, 增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可读性[6]。在形式上看,从“说教式”教育向“实践式”教育转变,开展思政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实际教育课堂,将之与校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

4.2.2 丰富宣传渠道和载体,创新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方式

一是巩固传统型媒体的主导性地位。 传统型媒体,主要指高校内的校报、广播、横幅、宣传橱窗等信息载体。 传统型媒体集思想性、普及性、经济性于一身,是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主阵地,因此,传统型媒体必须不忘初心,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在文化教育传播中的主导地位, 坚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深入挖掘、 提炼南阳本地红色文化的优质资源,开展“红色诵读”“红色宣讲”“红色追访”“红色文艺”“红色课程”“红色基地”等活动加强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是做到传统媒体渠道向信息化互联网媒体转变。比如,学习强国、各高校网上党校、自媒体直播平台。

4.3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首先,注重夯实教育载体、讲好红色故事、挖掘精神内涵,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凝练红色文化中鲜活的事例和生动材料,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平台建设, 校园文化平台是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7]。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展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有纵度深度的红色文化宣传主题活动,传颂红色故事、传扬红色精神,让红色经典滋润学生的心田;再者,要加强社会实践平台建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拓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渠道,延伸课本知识,从而激发青年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 使思政第二课堂合理有序地开展。

要上好思政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红色文化从出生就带有一定的育人作用, 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高度契合, 把南阳红色文化精神植入到南阳高校思政课中,将地方文化特色故事融入思政课程中,有利于思政课堂创建和谐、愉悦、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改变一贯枯燥无味的说教理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 南阳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优质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其价值, 力求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开创新局面。

猜你喜欢

南阳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追忆红色浪漫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