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李四光精神融入地质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1-03-07欧阳田范起东邱小雪王春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李四光精神思想

欧阳田,范起东,邱小雪,王春华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9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李四光、邓稼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是我国优秀科学家的典范, 他们在祖国大地上树立的一座座科技丰碑,让我们所有人铭记。 李四光先生,作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对新中国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他身上所铸就的独特的精神气质, 是值得我们青年朋友去不断追寻学习的。党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宣传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为此, 在新时代, 高校应深入挖掘李四光精神丰富内涵,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并将其融入地质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协同育人路径,开展系列思政育人活动, 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地质人。

1 新时代李四光精神融入地质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 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中国科学家精神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人格魅力、强大的社会感召力, 薪火相传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越发显现出勃勃生机[2]。 其中,以李四光精神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四光精神是中国地质精神的宝贵财富, 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精神之源, 将李四光精神融入地质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做好地质类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

1.2 有助于解决地质类大学生的现实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学科传统优势地位受到了新兴学科的冲击,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大众形象相对降低,潜在的危机已经显现。且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行业发展受阻,地质工作岗位需求大量减少,高校地质学生对于就业前景堪忧,学习积极性不强,同时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了诸多消极因素, 如大学生理想信念务实功力化、 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缺失、 心理承受和社会实践能力变差等问题。 在新时期,将以“爱国忠诚、求实创新、奋斗奉献”为核心的李四光精神厚植于地质类大学生的脑海中, 将有助于改善当前的不良环境影响, 有助于培养出一批具有优秀地质精神的社会主义践行者、接班人,有助于传承地学红色基因,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2 新时代背景下李四光精神的丰富内涵

李四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时间的磨砺逐渐沉淀下来的。同样,对于李四光精神的认识也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延伸出来的。新时代深入挖掘李四光精神内涵, 有助于为地质类大学生提供更丰盛的精神食粮、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2.1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 李四光先生始终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高尚的精神境界、精湛的学术造诣、严谨的学术态度、开阔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3]。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摆在首位, 心系祖国建设事业。李四光先生曾说过:“人民需要我做什么, 我就做什么,一直到我不能做的时候为止。 ”这样一句质朴而坚定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李四光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的广泛应用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为各种新型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高频率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但是,SMT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将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及时的反馈给用户。这导致印刷电路板(Print Circuit Board,PCB)无法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生产。

2.2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 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100年前的中国, 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在外国列强指派专家的反复地质调查下, 被扣上了“中国贫油论”的帽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开始了石油的勘探, 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收获。 我国还邀请了苏联专家,希望能探测到石油。而苏联则以“海洋石油”理论为依据,认为中国没有石油诞生的基础。但新中国的地质学家们始终没有放弃,李四光先生发愤图强,用双脚丈量大地,在仔细分析了中国地质条件后,结合前期所掌握的第一手证据反馈, 深信在中国辽阔的国土面积内,一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为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不惧外国权威, 打破常规、创造性地提出“先找油区、后找油田”的找油指导思想,随后相继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获得突破,为新中国的发展注入坚强的工业血液, 脱下了“贫油国”的帽子。李四光先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而卓越的贡献,他身上所具有的永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后来者学习。

2.3 奋斗不息、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工程计量、设计变更等都是其施工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这些基础资料的充分、完善,能够为具体养护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在档案完善中,实现档案内容的精确性和完善性保证是其管理的内容在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只有注重这些材料的规范,并以其为指导,进行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确保工程养护质量的有效提升。

3 新时代李四光精神融入地质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大学教育应做到“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下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相关实践也越来越多,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有利于李四光精神进一步融入大学生课堂当中。 在地质专业课上加强思政教育内容, 应充分挖掘地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李四光先生作为新中国地质行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地质专业课的课堂中,离不开对李四光先生的研究理论的学习。为此,在地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应积极挖掘李四光精神的思政元素,同时对李四光先生的相关事迹进行讲述, 将李四光精神中的爱国、奉献、创新等教育内容巧妙融入地质专业课堂,隐性地向学生灌输时代价值观与正确理念,使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更好地发挥专业课这个主要阵地作用,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以《普通地质学》为例,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以向学生讲一讲李四光先生名字的来历, 以及他不服扣在国家头上“贫油国”的帽子,亲自带领学生步行万里、跋山涉水,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第一手证据的故事。 通过课程知识点间隙加入这些思政案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隐性地向学生灌输了正确价值观念, 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1 进思政教育课堂,立足思政课堂主渠道

李四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宝贵财富, 新时代李四光精神的丰富内涵, 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统一体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对地质类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因此, 高校应将李四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让当代大学生懂得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始终将国家和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行业发展奇迹, 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一个又一个重大贡献。 要教育学生始终将国家利益放置于个人利益之前,将国家需要高于个人需要,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增进学生爱国情感,坚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学好本领报效祖国[4]。

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源于对祖国建设的强烈责任。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先生不顾国民党和国外势力的阻挠,放弃外国优渥的工作环境,毅然踏上回国之路。 回国后, 李四光先生将党和国家给予他的信任,充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不畏艰、不怕险,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身于祖国建设大业中去。 他深知信任越大,责任越大,自己唯有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所给予他的光荣使命。 李四光先生作为一名卓越的爱国科学家,为了国家早日实现繁荣富强,始终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地质力学概论》问世、全国石油地质普查取得突出成果、指导铀矿资源开发、投身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工作,直至其生命弥留之际,还放不下未完成的工作,拖着虚弱的身体还在病床上坚持工作,他的这种舍己为国,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3.2 融专业教育元素,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在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 将李四光精神融入地质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栋梁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进思政教育课堂、 融专业教育元素、 行社会实践活动、造校园文化氛围、拓互联网络渠道,多措并举,不断总结和探索李四光精神融入地质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路径,以求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化的旅游平台也开始推行出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乡村生态旅游者开始利用这些平台来获取有关旅游的资讯,并进行线上分享和交流。通过这种平台,旅游者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而在这方面,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也会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摒弃了过去发传单、群发短信或者是通过广播等传统的宣传思路,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化的方式来发布最新的旅游信息,实现有效宣传,这样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的乡村生态旅游者的实际需求。

3.3 行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社会实践育人功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地质野外实习是地质专业大学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 是地质专业学生人才培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质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地质类大学生认识地层岩石、地质现象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地质野外实践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有机会对地貌景观、 地质构造形迹、地质自然遗址、化石场地、地质灾害遗址等地质内容进行参观考察。以峨眉山地质实习为例,峨眉山地质野外实习基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 四川盆地西南隅。地理上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南部,距成都市160 千米。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我国仅有的四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景区之一,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创建5A 级旅游景区。峨眉山地质野外实习, 集专业实践学习与自然文化遗产教育于一体,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教师可以在充分分析实践课程的特点及实习地的地理文化背景的同时,融入李四光精神教育内容,通过宣传讲授、体验感受等多种方式,寓教于乐,引导学生领略壮美河山,了解国情民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积极投身祖国地质行业,“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策马扬鞭建设美丽中国。

3.4 造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因此,高校应将李四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营造文化氛围,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开展“润物喜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以李四光精神为主题,依托“李四光先进事迹报告会”“李四光优秀大学生评选”“爱国舞台剧”“地质歌手大赛”“地质知识竞赛”等活动, 把李四光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通过体验感、参与感、组织感、同辈影响等多重方式,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洗礼, 从而内化对李四光精神的认可,践行李四光精神丰富内涵[5]。

脑科学,正成为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21世纪的脑科学最终将解开大脑的终极秘密,并攻克若干大脑疾病,让我们拥有更健康的大脑。

3.5 拓互联网络渠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互联网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影响。 经数据统计, 截至2020年3月,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 亿规模, 而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网民重要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互联网所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和海量信息, 在西方势力的暗中渗透下,极易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务实功力化、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等问题,为此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展李四光精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宣扬李四光精神,对于争夺地质青年的思想意识网络阵地显得十分必要。李四光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优势资源,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加强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

猜你喜欢

李四光精神思想
科学家公益宣传
——李四光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李四光家风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从穷孩子到地质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