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1-03-07周景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工作

周景报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 526070)

为有效发挥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价值, 应当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以实现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 促使大学生形成统一的价值认知与政治素养。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很大冲击。为保证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应当分析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认知规律, 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变化,主动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创设全新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激发出学生的思政学习潜在意识,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政学习,在实践探索中完成思政知识内化, 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养与政治素养。

1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剖析

1.1 思政教育理念存在滞后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由于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存在滞后, 给实际教学工作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如在实际思政教育时,主要以教师为教学主体, 学生并没有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笔者认为,在思政课教学时,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非常紧密,没有给学生预留自主学习空间,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降低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与热情[1]。

部分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时, 没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思政教学枯燥单一,无法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如部分学生认为思政学习,主要是为修学分,保证获得相应学分,并没有深入学习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对思政内容理解,始终停留在理论表层,无法促使学生对思政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提炼出思政内容的精神内涵, 无法达到预期思政教育效果。

1.2 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不足

高校思政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时,由于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足, 使得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如在思政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情进行全面充分了解,而是开展一刀切的思政理论教学, 使得学生无法紧跟教学进度,影响到学生思政学习质量与效果。教师仅为学生提供慕课、微课学习视频资源,但没有给予学生个性化思政学习辅导,使得学生的思政学习,并没有发挥出真实效力[2]。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时, 应当预测研判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意识偏差,并合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消除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隐藏思想问题。 为达到该教学目标,应当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思想状态进行科学分析评估。 但由于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不能灵活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思想状态进行评估, 由此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了影响。

2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1 明确大数据教育意识,重视思政大数据的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创新。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解析可知,思政教育的逻辑理论性非常强, 容易给学生思政学习造成一定困扰。为调动大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教师应当明确大数据教育意识, 重视思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及时调整思政教学策略与方式,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辅助下,可创新思政教学的授课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水平与质量[3]。

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时, 应当改变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 认识到教学经验导向与教学方式存在的客观不足。为有效提升思政教学水平,教师应当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 对教育工作开展中生成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 并对教育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学生思想变化的趋向,找到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突破口,进而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主动意识,为学生建构高效自主的学习环境, 逐渐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目标,达到预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效果。

2.2 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持,完善思政教育基础建设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分析可知,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完成对海量数据信息的筛选,进而提高教育工作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保证教育方案执行的可行性。 由此可见, 高校思政教育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应当确保可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快速收集,为大数据分析处理提供资料支持。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域集中在校园,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管理时, 应当对大学生日常生成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收集,如学生的入校档案、学分累积、上课率、考试成绩、社团活动等,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数据进行有效收集, 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参考。为达到预期工作效果,应当对思政教育基础设施进行有效完善,如校园一卡通系统、监控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档案信息系统等进行技术升级,架构生态信息交互框架, 便于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交互,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水平[4]。

为实现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 需了解大学生的社区活动规律、消费行为、舆论话语等。 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院校主动与政企单位进行合作,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监测, 了解社会多元意识对学生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 进而预判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演变趋势,及时开展思政干预工作,发挥出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解决大学生的意识认知偏差问题,引领大学生思想意识发展。

2.3 推动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

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时, 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团队,为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应当推动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组建专业的技术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科学客观评估,以提高教育数据处理的精准性,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数据分析参考,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与可行性[5]。

院校思政人才培育时, 需针对数据处理的高精尖人才进行培养,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或提供专业进修平台,使得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如部分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时, 组织大数据技术研究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专业选修课,给予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促使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与综合实力。

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应用时, 需提高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建构安全有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因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部分数据信息涉及学生隐私。若没有做好数据保护工作,出现部分数据外泄问题,则会对学生的校园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为有效提高数据处理的质量与安全,应当建构相应的数据保护机制, 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进行保驾护航。

2.4 科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现代教育背景下,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认知理念产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渴望突出个性,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下开展自主探索, 且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不断扩大,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为契合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时,应当科学利用大数据技术, 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思政学习主体性,尝试融合线上线下教育混合模式,并吸纳其他教育新策略,如翻转课堂、慕课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题教学等,保证思政教学工作的多样性,有效满足学生思政的多样化学习诉求,调动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与热情[6]。

如在校园网的覆盖背景下, 院校可基于大数据技术,建构一体化教育管理系统,如学生线上学习时利用手机签到、 教师利用教育平台发布慕课视频与学习任务、 院校针对学生社区进行针对性思政宣传等,促使大数据技术与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出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势。

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 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与学习特长进行深度分析, 进而围绕学生的诉求,开设不同类目的思政教育理论课,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 社会主义课程等, 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主动参与到思政学习活动当中,推动学生思政学习认知高度的提升[7]。

2.5 挖掘大数据应用优势,创新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为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应当挖掘大数据应用优势,进而创新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使得思政教育评价发挥出现实效力。 为保证思政教育评价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应当合理应用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进而了解学生在思政学习前后产生的变化, 进而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教育评价,促使学生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夯实思政理论基础,为后续的思政研究铺垫基石。为保证教育评价的时效性,教师可利用教育平台系统,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快速发送给学生的手机终端,调动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思政学习,挖掘出学生学习潜能, 提高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与有效性[8]。

3 结语

综上所述,文中围绕大数据技术应用,对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路径探讨,从多个视域入手,阐述不同教学模式创新策略的可行性, 说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教育有效性, 推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路径。 未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契合国家高等人才培育战略理念, 对高等人才进行全面有效的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政治自信,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工作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