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堂教学中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华大学为例

2021-03-07熊礼洋陈卉余红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南华大学任课教师思政

熊礼洋,陈卉,余红蕾

(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这一重要论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战略定位, 标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课堂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 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南华大学制定了《南华大学关于本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五个一”:开发一批彰显学校核医环保等学科优势的特色课程, 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的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培育一批具有亲和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总结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改革经验。因此,探讨南华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建设问题与对策, 有利于提高南华大学课堂思政建设水平与南华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1 南华大学课堂教学中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且教师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之中。由此可知,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影响其课堂思政教育的效果。 然而,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其他课程的价值塑造功能, 存在双向认知不足[1]。其具体表现为不在意课堂教学是否融入思政教育;或者只是夸夸其谈,将思政教育形式化;又或是将思政知识讲的“头头是道”,但却成为“行动的矮子”,难以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们需要承担科研、 评职称与课堂教学等外在压力,而无暇顾及课堂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工作是相关思政教育教师们的事情,而不在自己的授课范围之内。

1.2 部分学生对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不高

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课程枯燥乏味, 不如一些热点、时兴的内容有吸引力;另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三观”较正,无须再接受思政教育;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每次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这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当教师们课堂上进行相关思政教育时, 他们往往容易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而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1.3 部分课程对思政知识的探究不够深入

课程对思政知识的探究深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目前,部分课程的教学难以融入思政教育知识的原因如下:第一,任课教师未深入挖掘本门课程中所涉及的思政知识, 因而任课教师授课时往往忽视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知识,错过对思政知识的讲解;第二, 任课教师不善于采用合理的方式或手段向同学们表达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知识。

1.4 课堂思政教学效果不佳

不同学科课程与思政知识的关联度不同, 理工科的课程与思政知识关联度不高, 教师教学偏于理性化, 且善于借助实地检验或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而对教学内容中是否包含思政知识有所顾虑。人文社科类课程与思政知识关联度相对较高, 但难以准确找到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方式。因此,理工类课程与人文社科类课程与思政知识的融合度不够高,使得思政教育在各类课程中不够普及,思政教学效果不佳。此外,除了各学科课程与思政知识关联度不高外, 部分教室的教学设施不够齐全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课堂思政教学效果。

1.5 对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缺失

目前, 虽然大部分高校不断强调将思政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但对教师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知识的行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陶利江认为, 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和总结缺乏系统建构,主要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一是未能做到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相统一; 二是未能做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统一;三是缺乏激励机制;四是缺乏定期实践教学总结机制[2]。如上反映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任课教师的思政教学, 也难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完善思政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2 南华大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思政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核心价值的引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根本性、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首先,日常生活中,任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人生态度、人格魅力等引导学生加强对思政知识的重视。 其次, 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需有意识地进行思政教育,并结合相关案例、情景等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思政知识。 再次,学校需定期开展思政教育类讲座, 让一些知名教师去高校授课,一方面可以发挥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当学生见到自己所仰慕的教师时,他们会渐渐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信念, 并不断为之付出努力。同时,任课教师们需注重组建一支优秀的思政教育队伍。 冯刚认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在于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校思政队伍[3]。 最后,任课教师需时刻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向学生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发挥好榜样作用。

2.2 结合时代背景,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热点新闻、热点事物等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中蕴含着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深层力量, 激发和释放师生这一深层力量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发展的关键[4]。 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以“终身学习”为座右铭,培养对于时政、热点信息的敏锐度,将思政教育融入当前时兴热点之中,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频率。同时,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教学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入,“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强化思政课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5]。因此,教师在注重线下教育的同时也需合理使用线上教育手段, 通过线上学习APP 更好地倾听学生们的声音,得到学生们的反馈。

2.3 稳抓课堂思政建设, 结合课程特点从各类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各课程学习当中

《纲要》中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如文学史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历史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 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此外,在课程教学时,除了任课教师需不断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外, 还需鼓励学生主动探寻课程中的思政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工作进行,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等

思政教育不能一时兴起,也难以一蹴而就,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各课程教学的同时, 也需时刻牢记此项工作的长期性。 章秀英认为,教学内容有机重复、生动有趣且有用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认识论基础,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保障, 教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关键, 大学生主体性学习激发是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前提[6]。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进行思政教育所应达到的课堂效果。因此,提升课堂思政教学效果需从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学习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2.5 完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系统、双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王岳喜认为, 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保障措施、衡量标准和反馈机制[7]。 首先, 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任课教师、听课学生、各类课程、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各司其职;其次,系统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为任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提供了衡量标准;最后,双向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有利于了解学生所想、 倾听学生声音。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南华大学课堂教学的思政建设中,教师需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课上课下的举止行为,让同学们耳闻目染,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各类课程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课程特点融入相关思政知识。同时,课堂教学需采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 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此外,需加强考核评价体系的监督作用,保障任课教师、听课学生、各类课程、课堂教学以及考核评价各项工作朝良性方向发展。 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猜你喜欢

南华大学任课教师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南华大学召开学习丁德馨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获批57项!南华大学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取得好成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Wang Chuanshan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