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甘肃地区替代性艺术空间的发展初探

2021-03-07高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替代性艺术馆西宁

高原

(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

1 青、甘地区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替代性艺术空间的产生

改革开放后,20 世纪80年代国内进入了文化急速回暖的时期,先后出现了八五、八六的读书热、八五艺术新潮等文化现象,对后面中国社会和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八五艺术新潮”期间,青海、甘肃地区都短暂的出现过自发的民间艺术群体和自组织艺术活动。1992年12月12日由艺术家杨志超、成力等人成立“兰州军团”实验艺术团体。但青、甘地区后续都没能在本土形成有规模的艺术群体,这里成因有其复杂的必然性[1]。青、甘地区因为受制于地域,城市化程度较低是一个首要因素。艺术教育资源匮乏、落后导致无法对所需的艺术人群加以补充。现有艺术群体自身的松散和大量知识分子返乡外流的现象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各种复杂的原因叠加,导致本土的当代艺术活动缺乏持续的发声,从而使得青、甘两地的当代艺术没有在八五之后形成持续且有效的力量。千禧年后随着经济、文化全方面地发展这样的状况才逐渐发生转变,兰州则在2005年前后由收藏家王西野成立了民间展览及收藏机构“谷仓当代艺术馆”,“谷仓当代艺术馆”主要立足当代摄影的收藏和展示,举办了如荒木经惟、马丁·帕尔、阮义忠等知名国内外摄影艺术家的展览、讲座等艺术活动,近距离开阔了兰州艺术工作者的国际艺术视野。这个时期的艺术活动其实可以总结为青、 甘地区现代主义美学向当代艺术渐进的觉醒时期。

如果说青、 甘当代艺术发展自千禧年至今大概经历过3 个时期,那么2008年之前可以被看作第一个阶段。而2008年之后则步入第二个阶段,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泡沫化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以巨大的冲击,这之后除了中国艺术市场还在继续不断摸索之外,全国还涌现了越来越多以艺术节作为形式的艺术活动,这些艺术节或以艺术家自筹资金或尝试嫁接商业,都企图摸索一条市场之外的更具可能性的艺术路径。这个时期国内出现繁多的艺术节,各地艺术工作者以艺术为名频繁串联交汇,也因此而自主形成了更为多元丰富的艺术网络。青、甘在这个时期也有着类似的现象,西宁2010年到2014年3 次“微身之言”行为艺术节;兰州艺术家马奇志发起的高敦营艺术节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2002年中国第一家位于北京的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建立,国内拉开了民营艺术机构的建设大潮,民营艺术力量成为推动国内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动力[2]。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营/民间美术力量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官方美术机构的发展。”国内第一代替代性艺术空间就在这波机构发展浪潮下慢慢产生的,如维他命空间(2002年、广州)、器空间(2007年、重庆)、箭厂空间(2008年、北京)等艺术机构。民营艺术机构,倾向实验性媒介的探索,在不断举办各类展览的同时也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这些机构的出现为国内替代性艺术空间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参考样本。

青、甘经历了本土当代艺术的探索时期后,也迎来了自己民营艺术机构的发展阶段。2015年11月PSA 像素空间由建筑设计师苏男初先生在西宁创立——一个建立在公共建筑露台上的单体建筑物。由于创立者建筑师的身份使得PSA 像素空间创立伊始就带有实验性建筑物的特点,这是青海首个基于本土当代艺术发展而创立的替代性艺术空间。2016年5月西宁当代成立,一个位于公共街道的半开放型空间。2017年由甘肃策展人张宏伟创立的立方体艺术馆在甘肃庆阳正式运营,立方体艺术馆位于某商业街的3 楼,定位推广当代影像相关的学术展览和艺术项目。

一个地区民营艺术机构的出现从侧面印证了该地区已初步形成了稳定的当代艺术从业人群,至此两地的当代艺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2 两地替代性艺术空间的概况

如果说画廊和美术馆是艺术链条中的主流空间,那么替代空间则作为主流空间的补足品,以弥补当代艺术生产系统之外的试验性的超前的艺术实践,为暂不能进入艺术销售链条的试验性的艺术品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一般大型美术馆运营成本高昂、 体量大等特点自然会选择大型展览或知名艺术家来博得眼球,这与美术馆的定位是匹配的。很难想象一个大型美术馆去选择小型项目去展开工作,无疑会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从画廊角度看,鉴于市场规律也无可能尝试推广商业上并不成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这种违反市场常识所带来的风险不会是画廊希望看到的。所以这时自然需要建立另一套不同于画廊美术馆的艺术发声机制来进行补充,这只是基于直观层面的描述和简析,深层的问题要更加复杂[3]。

2015年11月PAS 像素空间首展,苏男初作为空间设计者也作为主理人完成了首展,建筑物拟人的自我讲述——PAS 像素空间从设计到完成的全过程。PSA 像素空间建筑在西宁市某建筑物70 平方米的露台之上,可利用的展厅空间面积为26 平方米左右。为了尽可能减低建筑物重量,全部采用轻型建筑材料搭建。建筑立面、平面、室内刻意呈现极简风格以契合像素的概念。PAS 像素空间从成立期间策划、组织、呈现了7 次本地艺术家的项目,同时还涉猎作品收藏、本地艺术展览的资助等工作。同时PAS 像素空间也同时搭建了线上平台,互联网语境下这是所有替代性空间的通常惯例。平台除在线上宣传本机构活动之外也承担一些本地当代艺术咨询的发布,这使其线上平台又具备了部分自媒体的功能。若是仅仅从艺术机构的角度来看上述这些都大大逾越了一个替代性空间的工作半径,但在一个艺术本就匮乏的边缘地区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远大于对行业范畴的恪守[4]。空间寄位于其他建筑物上,外来观展人需穿过写字楼内公司才可以抵达,影响了机构的开放性,造成无法得到更多艺术行业之外群体的关注,仅仅成了圈内人士艺术交流的场所。

西宁当代成立于2016年5月,由一家提供艺术和设计服务的工作室(GAO Studio)成立。西宁当代是西北首个引入艺术家驻留项目的艺术机构,艺术家驻留(Artist in Residence,AIR)是指机构邀请艺术家,在一定时间内在新环境进行思考、研究和创作。泛指艺术家的驻留型创作活动,或指支援该类活动的制度。这是西宁当代的常驻项目,也是一种通行于国内外艺术机构且很全球化的模式。从2016年设立驻留项目至今有18 位国内外艺术家、研究者通过邀请或申请来到西宁进行驻留,艺术家展开异域地缘的创作实践,在项目中,完成自己作品或研究的同时与当地各种各样的鲜活的个体充分的交流。通常每次驻留艺术家的项目会通过西宁当代位于街道中橱窗式的空间加以展示。空间所选择的地方周边有学校、写字楼和居民区,各种路过的人群都会通过玻璃看到空间内发生了什么。在驻留持续运行的情况下,各种艺术工作者来到这里,不同背景的文化个体于此发生碰撞和交汇,对于本土当代艺术群体的影响是长远且潜在的。从推动本土当代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西宁当代找到了不同于PAS 像素空间的另一种可能[5]。

2017年位于甘肃庆阳的立方体艺术馆也开始了运营,它位于庆阳一条商业街咖啡馆的3 楼,成立之初一直是庆阳本土摄影师内部交流的场地。立方体艺术馆定位于西北当代影像,源于主理人张宏伟之前的策划工作主要偏重摄像的范畴[6]。机构成立至今已经策划十几场西北摄影师的展览和项目,不仅如此还致力于将西北影像推广至国内外大型影展和影像艺博会上,曾在2019年初携10 位西部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参加了第27 届美国洛杉矶国际摄影博览会(PHOTO L.A.)。西北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20世纪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多位纪实摄影师如侯登科、王征等人,在国内摄影界颇有影响力,这使西北一直有延续至今的摄影群体。立方体艺术馆正是体察到这个现状,准确瞄准了西北具有当代艺术潜质又采用影像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进行了整合和推广。立方体在2018年将机构拓展至兰州、敦煌等甘肃多地,试图联动甘肃多处形成有效的网络。

由此我们看到上述3 家机构都有着完全不同倾向和方式,通过的有效的切入点建构着各自的艺术场域。

3 结语

PAS 像素空间、西宁当代、立方体艺术馆这3 家机构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主理人独立运营的替代性空间(实际上国内大多数独立艺术机构也都是如此)。这种运营方式的优势是体量小、运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灵活度强,同时劣势也显而易见:机构中的主理人基本要承担空间运营的所有工作,这包括工作定位、资金募集、展览策划、编辑出版、图像记录整理、 在地推广以及媒体宣传等大大小小的事务,对主理人有高强度的工作要求。机构理念定位主要由主理人自身的艺术视野、美学倾向、专业素养来决定,但在专业语境下缺少立场的碰撞、视角的多样往往会使机构走向衰败和庸常。

同时替代性的概念并非绝对,自欧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替代性概念至今,由于历史和地区的不同也使得我们不得不从相对主义的视角来审视“替代性”这个问题。回看地处偏远的青海、甘肃就有其相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两地有一些非常相似的处境,例如,地方艺术系统中当代艺术的空缺。通常某个地方产生替代性机构是需要相应当代艺术语境作为逻辑前提的,而青海和甘肃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形,可以说两地替代性空间真正面对的并非艺术系统中功能的缺憾。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问题——甚至是本地当代艺术群体共同所面对的问题——如何建构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场域。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机构潜在的困境,也看到了偏远地区当代艺术发展的困境。在当代艺术语境稀薄的青、甘地区,民族、历史所造就的多元化主体本就在共同面对不断展开的现代化图景下无所适从。在全球化景观不可逆的当下新一代艺术工作者是如何保留历史“自我”的同时建构新的身份? 这样的情况下追问“替代性”对于青海、甘肃而言是否只是完成一种空泛的理论先行? 边疆地区当代艺是否需要替代性空间?我们所替代的究竟是什么?这些诘问都在诱惑我们更主动的介入在地艺术机构为我们制造的情境中去,只有更多的在场我们才能从一次次鲜活的情境中获得惊喜,有效建构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场域才会真的有迹可循。

猜你喜欢

替代性艺术馆西宁
美国少年司法替代性教育项目的运行框架与经验启示——以德克萨斯州为例
Dynamical signatur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J+生活艺术馆
“悦”艺术馆
“云”生活艺术馆
全国水土保持现场工作会在西宁召开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贾平凹文化艺术馆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