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1-03-07唐楚虹张艳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工科艺术类美育

唐楚虹,张艳丽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文中指出,“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 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这为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各地理工科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艺术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优美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然而由于理工科高校学科结构、 生源特点及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因素,这类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培养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未能满足广大理工科专业学生对于优质艺术教育的期盼。因此积极探索一条适合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路径是当前理工科高校构建德、 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艺术教育的相关内涵

艺术教育,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为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在当代理工科高等院校中,艺术教育并不等于硬性要求学生学习或者掌握某一项熟练的才艺技能,而是通过要求学生参加艺术课程、艺术表演、艺术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通过情感与心灵建设的抽象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它无法以具体的分数去判断或裁定,只能通过日常的行为表达和文明素养去表达。而这种根植于内心的审美修养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作为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非同一般。

2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存在问题

2.1 艺术类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在理工科院校中,从事于专业技术的教师人数占大多数,而从事于艺术类专职教师的人数比例往往较低,这与高校的教学体系和办学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倾注到了专业探索和科学研究当中,往往忽视了艺术教育的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由于理工科院校资源过多倾斜于理工科专业方面,艺术类师资队伍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导致在校的艺术类专职老师的积极性较低,缺乏探索艺术教育教学的动力,难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作出成绩,长此以往,就更加难以吸引优秀的艺术类专职教师加入理工科院校。另一方面,由于艺术教育专职教师的不足,高校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多样化艺术类课程的需求,不得不选择安排与艺术类专业相近的其他专业教师来教授艺术教育课程,然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全面的美育教学知识,对美的认识也是各抒己见,莫衷一是,难以形成系统完善的艺术类课程体系,长年累月,学生们难以真正体会到美的感悟与享受。

2.2 学生审美水平参差不齐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往往多为文理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基础教育阶段都有开设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但实际上除了艺考生之外,多数学生学习的重心都在数理化等考试科目上。可以说,在进入大学之前,这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匮乏的。而对于那些目标为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而言,他们为了拿到通往心仪高校的通行证,不得不在某一段集中时间内针对自己所具备的才艺技能勤学苦练,很多时候往往就忽略了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他们对“美”的理解是粗浅的。进入大学以后,那些在之前未能接受良好审美教育的理工科学生大都缺乏对美的兴趣与追求,整体审美意识较差,对大学设置的公共艺术类课程时常抱着“修完学分即可”的态度,未曾有意识地从长远角度思考艺术教育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审美感悟无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加深。而对于那些进入理工科院校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艺术上颇有“成绩”,对学校设置的艺术类课程不屑一顾,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将艺术当作出名谋利的“手段”,只在意物质层面上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参差不齐的学生审美水平,给高校艺术教育带来了重重阻碍。

2.3 艺术专业课程受重视程度低

理工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向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师研究方向多以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为主。虽然在办学理念方面,高校都会强调以人为本的概念,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但在社会需求以及专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理工科高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育重心不得不向智育和德育方向倾斜,美育的发展很难与前两者获得相同的比重。一些理工科高校仅仅只开设了几门供学生完成课程体系要求的艺术类公共选修课,艺术教育作用发挥不足。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会认为,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知识与实践实习才是大学学习最紧要的任务,大学期间无论评定奖学金还是优生优干,考评比重居首的也还是专业成绩。所以,在这种功利性观念的主导下,学生忽略了自身对于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的需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对学校、社团组织的文艺活动漠不关心。在学校、 教师和学生三方都忽视了被边缘化的艺术教育的情况下,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很难在现有基础上对其学生产生切实有效的影响。

3 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对美的感悟和体验会伴随人的终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将会让人受益匪浅。因此,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对现阶段大学生而言,有着更加意味深长的重要意义。首先,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广泛多样化的艺术教育,是现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也是填补其大学生基础教育缺漏的重要手段。在现有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在愈发激烈的考试竞争压力下,那些以考上优秀理工科大学为目标的学校、 家长及学生本人都选择将学习重心放在语数英物化生等应试学科上,尤其对于高三和初三的学生来说,音乐、美术等课程几乎“名存实亡”,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都没有接受过适宜的艺术教育,普遍缺乏对美的欣赏和审美情趣。因此,在理工科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完善学生的全方位教育。

最后,艺术教育也是为理工科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理工科高校办学目标多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事企业单位越来越看重综合素质强、全方位均衡发展的人才。理工科大学生如果还仅仅只关注于自身的专业学习是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的,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理工科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具备的广泛影响,努力培养全方位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

4 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路径探究

4.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教育发展

《意见》指出,高校美育工作要“坚持正确方向,学校美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艺术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象表达和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建设中,要重视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相辅相成,充分利用艺术特色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具有鼓舞人、感染人和塑造人的重要育人作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充分利用各类载体,营造具有美感的校园文化氛围,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文化底蕴丰厚、专业基础扎实的拔尖创新人才。

4.2 构建多层次艺术教育培养体系

面对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边缘化问题,只有建设多层次的艺术教育培养体系,才能满足学生们对于审美的需求。首先,在第一课堂艺术教育方面,通过美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与美相关的哲学素养,掌握鉴赏美的钥匙;同时,开设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文学、戏剧等普及化的美育通识课,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审美和人文素养。其次,在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方面,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艺术展演、美育讲座、沙龙活动、艺术展览、各级学生艺术类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美育活动,并将美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审美,在审美中成长。最后,在网络艺术教育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结合“互联网+”模式,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创新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艺术教育学习平台建设,营造格调高雅、充满朝气的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4.3 结合理工科优势,加强学科专业融合

理工类高校在加强艺术教育的时候,应充分认识到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以及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追求真,艺术追求美,真与美之间的关系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传统的理工科学科崇尚科学,追求严密的逻辑,带给学生的是严谨务实、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念,这个过程也是发现美、感受美的的过程。而艺术教育则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个过程也是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理工科学科中的美学资源,发挥“学科美育”的作用,促进艺术类课程与学生的部分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多层次艺术教育体系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与各学科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将艺术教育贯穿在高校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各学科专业所长,开展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与第一、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4.4 大力完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关键。只有在完善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推进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施。为此,理工科高校要合理配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专业教师、 普及性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师资;落实校内艺术类专业教师双聘制度,着力整合校内师资力量,完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提供支撑保障,保证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美学、 艺术学等学科知识的不断丰富,作为传道授业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广泛吸收各方学术前沿知识,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展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知识课程和审美实践活动,围绕艺术教育进行深刻课程研究,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美育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美的品格、 美的情操以及美的素养。

4.5 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组织保障

良好的工作推行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理工科高校中开展艺术教育,首先,需成立一只强有力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班子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形成育人合力,形成学校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其次,落实经费保障。加大艺术教育的工作经费投入,积极争取相关改革试点项目的经费支持,统筹其他各类资源,制定艺术教育工作发展规划,设立原创艺术教育作品专项支持项目与艺术教育专项科研项目,将艺术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常规经费预算。再次,满足场地需求,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对艺术教育场馆的建设及更新力度,保障艺术教育需求。保障学生艺术团及艺术类社团排练、演出场地,艺术作品设备、道具、服装存放场地需求。最后,强化督导检查。将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工程,将其开展情况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督导,建立专项督查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

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曾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作为“应用型人才摇篮”的理工科高校,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是当代国家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期盼,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培养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各方面影响,高校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集科学修养与审美修养于一身的发展需求,进而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坚实力量。

猜你喜欢

理工科艺术类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美育教师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